2020江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语文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狡黠追溯.(shuò)一泄千里忍俊不禁.(jīn)B.狼籍针砭.(biān)眼花缭乱锐不可当.(dǎng)C.休憩挑衅.(xìn)毛骨悚然气冲斗.牛(dǒu)D.干涸哽咽.(yè)名符其实孜.孜不倦(zh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202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___________________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挂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2020年3月8日,我登上了长城城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
只见十分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①长城依势而筑,雄立峰脊;②依势而筑的长城,雄立峰脊;③城墙巍峨,垛楼高耸;④巍峨的城墙,交耸的垛楼;⑤阶道宽阔起伏;⑥宽阔起伏的阶道。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6.改写下面句子画线部分,使其与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偶,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锻一样。
A.塘中碧波闪闪,恰似锦锻B.塘中碧波闪闪,似锦似锻C.水塘闪闪碧波,恰似锦锻D.水塘闪闪碧波,锦锻一般7.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话说语文”的专题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有人说: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请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2分)(2)小文同学说:“名著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名著中的内容也不能反映现实社会的状况,让现代社会的人再去读那些名著似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拍。
再说读名著要花大的时间与精力,也影响平时的学习。
”对小文同学的说法,你持什么看法?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3)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请认真研读后回答问题。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8分,每空1分)(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蓬”、 “雁”自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明月几时有》(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4分)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9.“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2分)10.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鲁博士公休仪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第①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秦观)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注释】①高第: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等。
11.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受大者不得取小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嗜()(2)遗()1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14.请你评价一下公休仪是个怎样的人。
(2分)15.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法?(2分)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7分)失去了的书桌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
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
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
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初是什么颜色。
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
别看它这份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
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②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
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③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④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⑤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⑥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
为此,我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⑦只有一次例外。
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
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
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
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
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
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
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冯骥才)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
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
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
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
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
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
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
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
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⑧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
事也懂得多了。
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
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⑨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⑩有一天我画画。
画幅大,桌面小。
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
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⑾"真该死,这破桌子!"⑿它听着,不吭一声。
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
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
它呢?依然默默旁立。
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⒀我过去的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
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⒁它就摆在我窗前。
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
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
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
⒂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
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
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
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
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
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⒃我终于失去了它。
⒄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
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
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哪!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
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
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
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⒅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⒆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
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⒇"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16.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
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那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17.写作中,语言的前后照应会使文章行文紧凑,脉络清晰。
第⑧段中,“用毛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一句与前六段中哪句话相照应,把该句抄写下来,并请分别指出这两句话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18.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
请你从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①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晒干弹弓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②它听着,不吭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