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目录编辑本段学科建设desciplinary construction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

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

学科建设方法 1. 成立完善的领导体系。

2. 制定好三年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

编辑本段学科所谓学科,它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

它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它是偏就知识体系而言,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

因此,一个专业可能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可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应用;学科的第二个含义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偏指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

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专业被等同于二级学科。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高校中必然出现分化过于综合的局面,造成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过于专门化,知识面不宽;在科研方面也表现出研究方向狭窄和整体效益低下等等。

故而一些名牌大学不得不采取精减、合并专业的措施,并强化大学科和学科群的意识。

不少重点大学在竞争进入“211工程”时,才感受到尽管过去几年中横向课题增多了,但科研力量相对分散乃至个体化,而大项目、高水平研究的实力、学科的总体优势也随之削弱了。

现在各类型的大学都在搞学科建设,无疑是对一段时期内学校发展的总结和反思。

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教育叙事研究是将叙事研究法运用来研究教育问题,即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其含义如下:教育叙事研究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内容必须是与某个或几个具体的教育生活中的“人”有关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其研究过程如下: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入研究现场获得经验文本.分析研究经验文本.表述研究成果.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2011-12-23 本文行家:李三元教师专业发展亦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 普通人” 变为“ 教育者” 的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个案研究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个案研究英文名称:case study定义:研究具体地方的具体事件,在充分认识问题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来考虑普遍性的意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社会与文化地理学(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编辑本段定义“个案研究”case study这是出自法律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

在法律研究中,个案是包含法律行为的一项实践或一组实践,研究者从这种研究中了解有关该案的法律原理和实践。

在社会工作和社会行政中,个案是一种研究的对象,即它要求对当事人、家庭或行政情况作充分的描述,以便使影响到争端或利益问题的一切有关事项都可以被辨认出来。

在社会学中,个案研究方法是一种从整体上来处理一个课题的方法,它通过详细地调查一件实例来了解这一实例所属的整类个体的情况。

这种方法受到社会统计学家的批判,因为它不能提供在方法论上合理的关于一般性质的结论。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发现重要变项以及提供有用的范畴(这些范畴将导致假设的形成,而这些假设又可用大量实例来验证)的一种初步方法,它又是非常有价值的。

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家庭、组织、社会群体和小社区。

个案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idiographic)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编辑本段意义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编辑本段目的透过相关资料之搜集与分析,深入了解案主问题,找出全方位的问题解决模式。

邀集相关人员透过沟通与协调,取得共识,并就份内工作适度调整并配合。

透过召开个案研讨会,教师相互分享经验,以增进辅导知能。

编辑本段步骤1、确定个案:指确定研究及辅导的对象。

个案来源可从几方面得到:教师发现:包括导师或科任教师。

训导单位转介:如学生违反校规或偏差行为导致记过等。

家长提出:由家长发现学生行为异常须辅导者。

学生自认有困扰,想获得帮助以解决问题者。

从心理测验结果筛选而得。

2、确定个案的主要问题:是指透过导师、家长、训育人员或案主个人的描述,以了解案主主要问题之行为特徵,以便搜集相关资料。

问题的描述重在具体、清晰、明确,以事实的呈现为主,而非观察者的个人意见。

3、收集资料:指收集与主要问题相关的资料。

A、资料内容: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结构、父母亲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手足人数、排行。

案主个人的资料:如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外型特徵、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长史。

问题发展史:如首次发生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及效果。

其他层面的影响:如食欲、睡眠、情绪、行为。

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管教态度与技巧。

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

社会适应:如社区生活、休闲等。

B、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指透过教师教学的过程,父母亲平时的相处。

或在晤谈中谘商员的观察。

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绪稳定情形、思考状态、认知能力等。

方法虽较主观,但多为资料收集的首要步骤。

测验法:指运用各类心理与教育测验来了解案主的各种能力与心理状态。

常见的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验或态度测验等。

晤谈法:指透过与案主的谈话以获得所需的资料。

此法所获得的资料通常较缺乏组织与结构,但因是融入晤谈过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愿也较高。

文件分析:指透过收集案主的日记、周记、作文或照片等文件来了解案主的情形。

游戏技术:尤其适用於儿童,通常利用游戏或玩具等相关媒材来了解儿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

投射技术:指利用绘画或相关投射测验来了解儿童。

生理检查:如怀疑案主的行为症状与生理有关,则应先就诊,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响。

4、分析与诊断:资料收集完成后,分析架构常分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区环境方面、及个人因素方面,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提出假设。

严重的偏差行为亦可以依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编订之「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所订之分类架构,来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

此外,再介绍二种常用模式以兹参考:1.行为取向的诊断模式:重点在了解儿童或青少年个案行为出现之前,当时及之后的环境刺激,及案主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层面的行为序列之间的关系,以找出个案行为的成因并发展出有效辅导策略,该模式又称ABC模式,共包含三个层面: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个案行为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环境刺激。

行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对困难情境时,其认知、情绪及行为三个层面的行为依序出现互相影响的过程。

后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现问题之后,环境或他人所给予的刺激而言(喜欢或厌恶)。

应用此模式来诊断时,应先与当事人或重要他人进行晤谈、或进行实地观察,以仔细辨认问题行为出现过程的先行事件、行为序列或后果事件,以兹诊断。

2.RQC模式∣转介个案谘询模式:是由Knott 和Batsche(一九九一)发展出来用以诊断转介过来的个案的理论架构和处理的流程。

是一个适於衡鉴适应困难儿童的好模式,其架构包含四个部分:儿童的家庭、邻居和社区的概况。

儿童的就学和学习环境概况。

儿童个人的特殊状况:包括身心发展,医药疾病历史、个性(气质)、能力、态度、价值观念、期望、社交技巧、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能力等。

儿童的社会—情绪结果状况:包括其行为、情绪、人际关系之现况、适应环境的方式等。

5、辅导与处理:通常依据案主问题的成因选用适当的策略。

例如进行谘商、游戏治疗、行为改变技术、进行家庭访问等。

6、检讨辅导成效:辅导成效应作有系统的评量,从案主的反应、相关老师的意见、家长的观察及辅导者的自我评鉴几方面来进行。

关注学生发展,实践课改新理念一、学生的需求分析(一)与学生对话----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快乐音乐课----来自学生心底的呐喊声2、幽默型教师----学生对教师的期望3、故事、游戏、乐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二)与学生对话-----教师可以从三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1、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2、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个性3、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特点只有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

否则教学只是教师单向“教”的活动,是教师自说自画的表演,是脱离学生生活基础的枯燥乏味的过程,是完成教学内容的形式化的任务,是对教师与学生个体生命的消磨,这样的教学就背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初衷。

因此,备课本重要。

二、钻研教材(一)与教材对话---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1、通览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你的课堂教学思路。

过去把“教材”叫做“课本”,“课本,课本,上课之本!”现在成为“教材”,“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

这不仅是形式化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

因此,在与教材对话时,我们一定要明确这样的理念: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融会综合,荟萃精华教师在与教材对话时,除了与自己手中的教材对话外,还要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对话;处于任教科目对话外,还要与其他科目对话。

汲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

文科可以用理科的的思维方法。

(二)与课标对话---尊重课标,尊重自己三、选择教法精备了学生和教材却忽视了教法的选择,教学活动仍然是不完满的教学活动。

甚至会因为叫法的选择不当,而使得精备学生、警备教材的努力付之东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