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施工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本工程的±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对±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不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
件良好,分布均匀。
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控制点引测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坐标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木桩上面钉子做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限差要求如下表:
(2)控制网布设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 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并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
浇注混凝土稳固。
(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体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设放线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
保证每个施工段纵横向均不少于2个点,且夹角为90度,测量孔布置相见附图。
1#楼1单元X方向设在1A-8轴上,距1A-A轴和1A-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A-K轴1米处,距1A-1轴和1A-13轴均为1米;2单元X方向设在距1B-13轴1米处,距1B-A 轴和1B-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B-K轴1米处,距1B-1轴和1B-20轴均为1米。
2#楼X方向设在2-11轴上,距2-B 轴和2-R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2-Q轴1米处,距2-1轴和2-22轴均为1米。
(4)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
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板焊牢。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每层在相应位置留洞,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5)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垫层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施工控制网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
(6)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
(7)建筑坐标系的建立
为便于施工中测量数据计算,需要建立建筑坐标系,以控制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对应轴线建立建筑坐标系。
施工中的数据计算,放样工作均应以此坐标系为依据。
3、内控基点竖向投测
(1)将激光垂准仪架设在首层平面钢板控制点上,接收靶放在
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架设好激光铅直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将光线投测到须投测层楼面,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适当挪动接收靶,把激光斑移至接收靶的“十”字交
点上;转动垂准仪照准部,调整接收靶激光斑转动的圆的圆心在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该轴线的一个控制点投测完毕,要求确保接收靶的最终位置不变,依次投测下一点。
(2)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架设在接收靶上,后视较长边,依次
投测出主轴线,然后在该投测面检查,校核后的主轴线跨距及夹角须符合施工精度规范要求方可测定其它各轴线,以此测放出该投测面的所有轴线。
(3)每一区域所有轴线,细部线测放完毕后,需进行自检,自
检人员须另定其它测量人员。
(4)激光光斑圆的直径允许偏差(指接收靶上的允许偏差)见
下表
投测面内轴线允许偏差:
二.高程控制网布设
1、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
高程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土方开挖工作分段进行的特点,高程控制网分段测设,但为了保证基坑底标高精度一致,要及时进行联测。
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沿基坑的每边布设1~2个控制点。
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标明水准控制点的编号,并在旁侧用油漆注明相对标高。
3、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注: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mm计)
测量仪器选用DS2型水准仪,往返观测。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符合表4-6的规定。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4、基坑标高的控制
土方施工清底在预留的10cm~20cm层面,每隔4~5M设水平桩控制基底标高。
5、标高竖向传递
标高竖向传递采用50米钢尺,加尺长、温度、拉力三项改正,每层均需交圈闭合检查,误差不得超过3mm。
三.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
1、对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须联测一次,以作
相互检校。
仪器采用SZ3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2)对检测后的数据须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
准确性。
2、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及测设要求
(1)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
点,用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
层平面内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
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
制在±5mm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
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
(2)±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
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
“∇”,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3)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
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测量质量要求。
3、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按照图纸的设计位置进行预埋,观察点做法参照标准图集,沉降观测按照《建筑测量规程》(JGJ/T8—2006)进行。
为高质量的完成星币传说1#、2#楼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我
单位特委托有测量资质的测量机构来完成本工程的沉降观测任务。
必须做到连续观测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测量精度,观测标志在施工期间不被破坏。
(2)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A、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
准测量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DJ2精密水准仪,配合因钢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B、观测要求及测站观测限差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
行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不超过下表的各项规定。
观测数据处理采用电算、记录器采用PC---1500或E500电
子手簿、记录载体为随机纸带。
观测成果提供沉降成果表、时间、沉降曲线图。
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第三年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每次观测认真作好原始记录,所有测量作业均按照测量规范精度要求测量。
沉降观测成果及时提供给建设、监理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反映,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
四.质量保证措施
1、总则
(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建筑测量规程》(JGJ/T8—2006)
进行。
(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
保存完好。
(4)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
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5)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
止用错。
2、质量管理职责
测量工作质量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由其贯彻执行《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和细则文件。
测量作业人员做到100%自检要求。
3、管理要求
(1)根据合同协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的测量放线工
作,保证质量。
(2)提供所完成测量工作的最终成果及检查成果资料。
(3)对存在问题、困难、及测量不合格品及时以书面形式反映
到项目经理部。
4、设备配置
高山流水·星币传说1#、2#楼测量施工放线方案
五.放线平面布置
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