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
专题4 4.3 禁止生物武器
一、学习目标
1.列举生物武器的主要种类。
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3.形成坚决禁止生物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
二、教学建议
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2.课时侧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带来的威胁。
3.教学策略
(1)运用直观素材──教科书中的图片、其他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的种类以及生物武器的危害。
让学生感觉到生物武器离我们并不遥远,不论是历史上的遭遇,还是现实中的事件;也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
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的直观性,来完成教学的重点内容。
(2)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这部分内容与前面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讨论大不一样。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问题上,教科书中陈述了两种不同的立场,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关于生物武器,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立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将对受害国的民众,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度的恐慌和致命的危害。
这种立场不仅应始终蕴涵在教师的情感态度之中,还应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和言语的表述之中。
(3)转基因技术与生物武器的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生物武器给人类可能带来更大的威胁。
在这一问题上,一方面教师应引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理性思考,防止转基因技术的滥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通过实例,使学生树立坚决禁止生物武器的态度。
三、达标检测
1.下列哪种生物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 A.伤寒杆菌
B.炭疽杆菌
C.乳酸菌
D.天花病毒
2.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六大类。
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染性强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侵华日军中的731部队大量培养引起鼠疫、霍乱、伤寒、炭疽和菌痢等一系列疾病的传染性病菌,进行人体实验和用于战争,这是利用病菌的哪种特性
( ) A.需氧性
B.厌氧性
C.传染性并引起宿主死亡
D.能形成芽孢,容易保存
4.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 )
①直接传播②食物传播③生活必需品传播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生物武器的防护可采取多种不同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的方法有戴防毒面具和防护口罩等
B.生物战剂气溶胶防护要保护好皮肤
C.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不可人工扑杀
D.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可用烧燎熏蒸、喷洒药液法
6.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不是防治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 A.提前接种和个人的防护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
7.下列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发展、不生产生物武器
B.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C.不储存生物武器
D.可储备少量的生物武器,以备急用
8.《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是联合国在哪一年通过的( ) A.1984年B.1972年
C.1975年D.1998年
9.下列这些行为,我们应该支持的是( ) A.对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以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感染这种病毒,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
B.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C.用重组技术制造全新的致病菌
D.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那样的致病菌
10.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 )
①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致病菌
②无药可医
③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11.下列哪项基因工程对人类有益无害( ) A.将抗病毒的干扰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批量生产干扰素
B.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那样的致病菌
C.将某种生物毒素的基因与流感病毒基因拼接
D.将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可引起某种动物染病
12.科学家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再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请问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以下哪项原理(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细胞融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武器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毒素等作为战争武器,危害性极大。
材料一联合国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许多国家签订了生物武器公约,但对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并未停止,因此,对生物武器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应得到加强。
材料二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做“生物战剂气溶胶”。
它的颗粒很小,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一些通常通过食物或昆虫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
所以,使人致死的剂量较其他感染途径小。
(1)有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应属于哪些类群?(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最有效的防线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战争中,为预防敌方使用生物武器,你认为参战部队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述这一措施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之一是皮肤等组织发生黑炭状坏死,炭疽芽孢杆菌能产生外毒素来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导致出血和组织肿胀,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迅速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使人发生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而死亡。
一般来说,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
可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预防炭疽病,但需持续、频繁注射减毒菌苗,注射减毒菌苗后能在体内检测出抗体的存在。
(1)炭疽杆菌在生物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生物,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繁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生殖。
(2)炭疽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种____________组成。
(3)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黏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等。
若在培养炭疽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病菌将______________。
(4)注射疫苗是预防炭疽病有效的方法,当已预防接种的机体再次受到毒性很强的炭疽病菌感染时,____________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产生大量抗体而能及时清除病菌。
答案
1.C 2.D 3.C 4.C 5.C 6.D 7.D 8.B 9.B 10.D 11.A 12.A 13.(1)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答出两项即可)
(2)皮肤、呼吸道黏膜等特异性免疫
(3)接种常见病原体的疫苗使参战人员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
入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14.(1)原核异养需氧型分裂
(2)DNA 4 脱氧核苷酸
(3)死亡(4)记忆B细胞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