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第三章 修复)

病理学第三章 修复)

④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创伤24h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开始增生,并向伤口中心迁移 单层上皮→ 鳞状上皮(附属器被破坏→不完全再生)
皮肤创伤愈合
㈡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
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概念:由大量新生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结缔组织,并伴有炎 症细胞浸润。
形态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
肉芽。 肉芽组织内没有神经纤维。
一、肉芽组织
作用: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 出物及其他异物
凝块和痂皮形成---保护伤口作用
②伤口收缩---缩小创面:第2~3日后出现,14天左右停止
由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
③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 第5~6天起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活跃,之后逐渐缓慢---出现瘢痕形成 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第三章 修复
曾彩红
• 第一节 细胞再生 • 第二节 细胞生长于调控* • 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 • 第四节 创伤愈合 • 第五节 损伤的修复与护理的联系
修复(Injured repair)
细胞再生 纤维性修复 创伤愈合\创伤性修复
修复(Injured repair)
修复(repair)
概念:局部细胞和组织受到致病因素作用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机 体对受损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为修复。
修复过程的形式
再生(regeneratio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质细胞的再生。
纤维性修复/瘢痕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进行修复
多数情况上述两种修复过程同时存在
再生类型:
完全性再生: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性再生:不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瘢痕组织的形 成。
第一节 再生
概念:损伤细胞周围的正常细胞分裂 增殖、以补充、替代坏死细胞的过程 称为再生。
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见于:
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 伤口
与一期愈合不同点
图11
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
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
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需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
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作业
1、 2、 3、
二、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的形成是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的 过程。是肉芽组织的结局。
第四节 创伤愈合
概念:机体局部组织遭受创伤后进行 修补恢复的过程,它的病理基础包括 细胞再生和纤维性修复。
皮肤创伤愈合 骨折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
㈠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手术切口为例)
①伤口的早期变化:数小时内出现炎症反应
愈合时间
表皮再生在24~48h内将伤口覆盖
肉芽组织在第3天从伤口边缘长出 第5~7天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临床愈合,可拆线。鲜
红色→ 白色
1月后覆盖切口的表皮结构基本正常 3个月抗拉力强度达顶峰 数月后形成一条白色线状瘢痕
结局:瘢痕小,不影响功能
皮肤创伤愈 合
创伤愈合的类型
再生的分类: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再 生(regeneration)
③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
又称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 此类细胞在出生后不能分裂增生,损伤后则成为永
久性缺失 神元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
概念:当损伤范围较大,不能由周围同类 细胞再生完全修复时,即肉芽组织替代修 复,最后形成瘢痕,称为纤维性修复。
结局 肉芽组织在损伤后2~3天出现,自下而 上或从周围向中心生长推进,逐渐成 熟
成熟标志
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
炎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
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
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 逐渐变为纤维细胞
老化阶段---瘢痕组织
不良肉芽组织: 迟缓性肉芽组织 水肿性肉芽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