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无机合成
24
梯度功能材料的SPS烧结
PSZ / Ti梯度材料
25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
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关键:针对合金成分,选择适当的条件, 保证合金具有极低的非晶形成临界冷却速度,提高形成非晶 的能力。
SPS技术:利用脉冲过程中晶内快速冷却的特点制备非晶合 金材料。
26
SPS技术制备其他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追求晶粒细化和显微结构高致密化;
8
简易感应炉
9
工业用感应炉
10
感应炉 VS 电阻炉
——感应炉:
最高使用温度2500℃; 炉膛寿命长,基本不需要维护; 发热体与外界不接触,炉膛结 构密实,保温性能好; 节能。
——电阻炉:
最高使用温度1800 – 2000℃; 需要经常更换发热体和电接头 部分;
1.
1.
2.
2.
3.
3.
发热体与外界有接触,炉膛保 温性能相对较差;
31
2.2 热电偶
工作原理:由两种不同的均质导体形成回路,用于直接测 量的一端称为测量端,接线的一端称为参比端。当两端存 在温差时,就会在回路中产生热电流(Seebeck效应), 同时两端之间存在热电势。该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导 体材质和两端之间的温差有关。因此可以用于测定温度。
现 代 无 机 合 成
向军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院 学园二205室 xiangjh@
第一章 高温合成
1.
各种高温设备;
高温测量方法; 高温合成反应的种类。
2.
3.
2
获得高温的方法及其温度
获得高温的方法
高温电阻炉
温度 / K
1,273 – 3,273
聚焦炉
闪光放电 等离子体电弧
在高温测量方面,古代人们在烧窑和冶炼时通过观察火焰和被加热物体的颜色 判断温度,利用陶土制作的熔锥在高温下的弯曲程度判定温度;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 ),华氏水银温 度计(冰点32度,沸点212度,间隔180度); 1742 – 1745年,瑞典的摄耳修斯(Celsius)、林奈,摄氏水银温度计(冰点0 度,沸点100度,间隔100度); 1802年,气体温度计; 1821年,德国的塞贝克(Seebeck)发现热电效应,英国的戴维尔发现电阻随 温度变化的规律,随后出现热电偶温度计和热电阻温度计 20世纪初,出现辐射温度计和光学高温计; 各种现代测温仪,如热像仪,激光测温仪等等。
1930——1965——1988——1990
特点:快速、低温、节能、环保,等等。 工作原理:利用脉冲大电流直接施加于石墨模具和样品,产生体加热, 实现样品的快速升温。同时,脉冲电流引起的颗粒间放电效应,净化颗 粒表面,实现快速烧结。
16
等离子体的获得方式
固 液 物质状态 气 态 加 热 直流放电 射频放电 微波放电 态 态
高温熔盐电解; 等离子体激光、聚焦等作 用下的超高温合成;
高温熔炼和合金制备;
高温下单晶生长和区域熔 融提纯。
37
等离子态
获得方式 放 电
光激励
17
SPS装置
轴向压力装置;
水冷冲头电极; 真空腔体; 气氛控制系统(真空,氩气); 直流脉冲电源及冷却水; 监测控制系统。
18
SPS内部装置示意图
1 电极;2 冲头;3 模腔;4 样品粉末
19
脉冲放电的作用效果
脉冲电压 开 现象 产生放电等离子
蒸发、熔化、纯化
效果 表面活化
技术优势 低温、短时烧结 烧结难熔材料 (不需催化剂) 连接不相容材料 短时烧结 短时均匀烧结 烧结非晶材料
产生放电冲击压力
局部应力和喷发
高速扩散 高速材料转移
有效加热 塑性变形提高 高密度能量供应 放电点的弥散运动 晶内快速冷却 晶内快速冷却
产生焦耳热
局部高温
电场作用
高速等离子迁移
脉冲电流和电压
大
较不均匀 复杂 小 多
15
1.4 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
简介: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又称等离 子活化烧结(Plasma Activated Sintering,PAS)或等离子辅助烧结 (Plasma Assisted Sintering,PAS)。是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高温 制备新技术。
碳管
石墨棒 钨管
2500
2500 3000
6
电阻炉实物图片
7
1.2 感应炉
简介:也称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主要用于金属、导电材料的 热处理、粉末热压烧结和真空熔炼等。 特点:升温速度快,操作方便、清洁,并且可准确控制实现 局部加热。
工作原理:以交流线圈为加热部件,将被加热的导体置于线 圈内。在线圈上通以交流电,在被加热的导体内产生感应电 流——涡流。由于交流电方向变化导致涡流方向变化,电能 转化为热能,实现被加热导体的迅速升温。
32
热电偶的特点
1.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热响应快; 适用温度范围广,可在室温至2000℃甚至3000℃区间工 作; 耐冲击、耐震动性好。
2.
3.
4.
33
几种热电偶材料及其工作温度
34
2.3 光学高温计
工作原理:利用受热物体的单波辐射强度(即物体的单色 亮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性进行高温测量。
烧结纳米材料
低温烧结
20
关
热扩散
热由高温点转移
反应机理
颗粒间放电说:颗粒间放电激发等离子体,可以解释导电性 材料的反应,无法解释非导电性材料的反应; 放电-热传导说:导电性材料中存在放电效应与热效应,非 导电性材料的反应源于模具的热传导,无法解释与其他方法 的区别;
诱导电磁波说:导体、非导体在反应过程中都出现诱导电磁 波,未能给出诱导电磁波的产生机制。
35
光学高温计的特点
1.
使用方便,测量迅速;
工作范围宽,可以测定700 – 6000℃的高温; 测量精度高,误差可在±10℃以内。
2.
3.
4.
无需与被测物质接触,适用于热电偶不能或不方便使用的 场合。
36
3 高温合成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类型
高温固相反应;
高温固-气反应; 高温化学转移反应;
高温相变反应;
热压烧结
相对密度 / % 显微韦氏硬度 / GPa.mm-2 断裂韧性 / MPa.m1/2 92 – 93 23.0 – 29.0 3.2 – 4.2
SPS烧结
99 28.6 4.7
23
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
梯度功能材料的特点:组份存在梯度变化。
难点:由于不同组份的烧结温度不同,利用传统方法难以一 次烧成;利用CVD、PVD等方法,成本昂贵,难以实现工业 化生产。 SPS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一次烧成。
4,000 – 6,000
> 4,273 20,000
激光
原子核裂变及聚变 高温粒子
105 – 106
106 – 109 1010 – 1014
3
1 高温反应设备
电阻炉
感应炉 电弧炉
放电等离子烧结炉( Spark Plasma Sintering )
4
1.1 电阻炉
简介:最常见的加热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度 精确可控等优点。 工作原理:利用发热体加热。
磁性材料:追求晶粒细化; 热电材料:追求成分梯度化;
铁电材料:追求晶粒细化和显微结构高致密化。
27
SPS技术的优势
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
烧结温度低;
产物显微组织细小均匀,能保持 原材料的自然状态;
可以得到高致密度的材料; 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烧结时间短;
生产效率高;
28
发展趋势
电阻材料:石墨,金属,氧化物,等等。
5
各种电阻材料及其最高工作温度
发热体
镍铬丝
最高温度 / ℃
1060
发热体
ThO2 / CeO2
最高温度 / ℃
1850
硅碳棒
铂丝 铂铑合金
1400
1400 1540
ThO2 / La2O3
钽丝 ZrO2
1950
2000 2400
钼丝
硅钼棒 钨丝
1650
1700 1700
21
SPS技术的应用
纳米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
磁性材料;
大块非晶合金材料; 其他材料。
22
纳米材料的制备
纳米材料制备存在的问题:利用传统的方法,如热压、热等静压烧结等等,难 以在保证晶粒尺寸为纳米级别的同时达到完全致密化。
SPS技术:在有效阻止晶粒长大的同时达到完全致密化。 以超细SiC的烧结为例:
SPS是一种低温、短时的快速烧结法,可用于制备金属、陶瓷、纳米材 料、非晶材料等等,将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新材料的研究与生产中发 挥重要作用; SPS的基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反应设备向多功能、高脉冲容 量发展,适应形状复杂、高性能的产品和三维梯度功能材料的生产要求;
开发强度更高、重复使用率更好的模具材料,提高模具的承载能力并降 低模具费用; 针对不同材料体系,寻找确定反应规律,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