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第一章一、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与看法(以一个组织运转为例)P9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了解它们有何意义?P15-18基本属性:1、客观性: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2、普遍性: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公共性:公共关系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环境发生的联系;4、相关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关系不是随意的、随机的,而是明确对象的;5、互动性: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上是互动的,而非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定,它们相互需要,相互通过接触、联系、沟通、交往、建立和维持关系;6、互利性:满足各自的精神与物质需要是各种社会交往背后的普通动机;7、多样性: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社会生产和服务体系必须是分工协作的体系,也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8、规范性:有规则制度约束;9、稳定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不仅谋求眼前利益,而且考虑长远利益;10、周期性:公共关系的构建和发展是有始有终的,从建立到结束呈周期性变化,这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属性。

意义:1、不同时期的公共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当针对这些特点,积极地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解决公共关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公共关系有生有灭,我们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生得有价值,灭得无影响。

三、请注意当地行政长官(如市长、县长)一天的工作,然后从公共关系功能角度谈谈他工作的性质(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P191、从微观看(对具体的社会组织):(1)连接与沟通功能:使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联系、联结起来,让它们相互沟通信息,交流能量、物资等。

建立和保持社会组织与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一方面可以向公众传播组织信息,争取理解和支持,强化与公众的联系;另一方面帮助社会组织监测社会环境(社会舆论、意识、态度和行为等),收集社会对组织的各种反映,向组织决策层和相应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2)整合功能:通过公共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取得关键资源,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使组织内外保持和谐一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地方;(3)协调功能:促使社会组织有计划地调整组织目标和行动,并以相应政策和行动影响公众舆论、态度和行为,在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协调,促成双方合作,帮助组织实现既定目标。

在组织面临危机时,有效化解矛盾,缓解与消除冲突,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机遇;(4)约束功能:由于公众关系的规范性,使社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权力、利益的统一,注重自我形象塑造,遵守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礼仪等;(5)增效功能:增加组织收益,提示组织绩效。

2、从宏观看(A维护勤政为民形象,保证国家凝聚力;B塑造城市形象;C促进公众支持政策,提高他们参与积极性;D当危机事件发生时,维护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第二章一、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481、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2、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3、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4、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二、公共关系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P511、“公众受愚弄”时期(巴纳姆时期)19世纪30年代2、“说真话”时期(艾维-李时期)20世纪初3、“投公众所好”时期(爱德华-伯内斯时期)4、“双向对称”时期(斯科特-卡特里普新时期)三、21世纪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哪些?P621、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2、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3、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4、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5、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四、《子产不毁乡校》中“开个小决口,让人们的怨恨有发泄渠道”体现了公共关系的什么思想?连接与沟通、协调功能第三章一、简述公共关系部门的作用P741、监测环境:感知和预测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公众态度及社会环境的变化;2、决策咨询:在采集、整理、分析信息的基础上,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或对已有的决策方案提出咨询意见,协助组织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3、沟通协调:借助各种媒介有效地通过与公众的信息传递,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

二、《从“炉边谈话”见奇效》中,探讨组织领导人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一、如果你是一家商场的顾客公众,请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谈谈该商场如何做才能使你满意?二、请展开联想,为你所处的组织列出一份公众对象名单(公共关系课题有哪些?)员工关系对象、顾客关系对象、媒介关系对象、政府关系对象、社区关系对象、名流关系对象、国际公众对象、其他公众对象(股东、金融: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商业、竞争关系)。

第五章一、请你为所属的某一组织(企业、单位、政府)进行公共关系与形象的衡量,并确定它的“公共关系状况登记”。

(评价等级)P152二、《粒粒瓜子寄深情“傻子”致信邓小平》这一举动,对实现公共关系三大目标起了什么作用?三大目标: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三、《“小燕子”的一封信》妙在哪里?(只要善于抓住顾客寻求舒适和乐趣的心理,借助情绪感染力,及时地捕捉时机,制定公关宣传策略,游客便会在美好的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感到更亲近和更受欢迎,也乐意接受宣传的观点,对小小的风波能够谅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六章一、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P1561、实力形象:固定资产、总资产、流动资金、产品销售、生产规模、员工人数、装备先进性等;2、文化形象:组织使命、组织精神、组织价值、组织目标;3、人才形象:人才阵容、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等;4、品牌形象: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组织的标志等留给公众的总体印象。

二、请回忆并画出“美菱”、“丰田”、“奔驰”、“中央电视台”、“一汽”的标识,并加以评点。

第七章一、分析阐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P2041、媒介能大大地扩大传播者的传播能力;2、媒介能提供给我们新的传播语言形式;3、媒介能赋予地位,影响传播者的形象;4、媒介会引起传播行为的变化。

二、比较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路牌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优势与局限P206电视:优势:1、是综合视觉和听觉的传播媒介;2、电视信息是以动感图像为主要载体;3、娱乐性最强;4、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可重复传播;局限:1、受众的选择性小,只能按既定时间、顺序和速度接受既定的节目;还受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2、电视传播的信息的保存、重复使用也比较困难;3、节目制作成本高,购买电视的时间成本大;4、受众对节目中插入带有宣传性质的公共关系资料或广告的反感,为四大媒介之首。

广播:优势:1、在传播上速度最快、最及时,覆盖面最广。

可重复传播,制作最为简单,不受时空的限制,能最广泛地接触听众;2、广播是一种单纯的听觉传播方式,感染力较强,具有亲近感和情绪性,公众反应快。

最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影响,社会适应面最广;3、接受方式最灵活方便;4、制作成本和购买广播时间的单位成本最低廉,投资较少;局限:1、缺乏深入说理的功能,说服力较差。

声音稍纵即逝,难以全面掌握信息内容,重复使用较为困难。

此外,公众对于声音的注意力不及文字或图像;2、公众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性差,公众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节目,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节目;3、广播还存在着受众的收听时间不稳定,收听率难以准确估算,以及顺便收听等缺陷。

报纸:优势:1、报纸的大小题目相对集中,从编辑处理上反映出来的对各内容的评价信息都可一目了然,阅读的效率高;2、读者范围比较广泛,宣传的适应面也较广;3、传播的及时性上为印刷媒介之首,宣传效率较高,制作成本较低;4、报纸对读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对市场有较大的渗透性;局限:1、报纸读者的重复阅读率较低;2、外观及内容上都较粗糙。

杂志:优势:1、内容分类清楚,阅读时一般注意力较集中,较认真,信息的感受较强;2、传播放入目标指向比较明确,同一个杂志的受众,其特征都比较接近,更能适应于日益专门化的传播趋势的要求;3、内容价值较高,读者重复阅读率较高;4、印刷精良,编排设计和印刷工艺要求高;局限:1、缺乏市场的通融性;2、多数专业杂志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或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高;3、实效性较差,成本较高。

三、分析阐述网络时代公众传播的新变化P2141、实现双向互动传播2、传播方式多元化3、传播速度更加迅速4、全球范围内传播四、阐述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在组织公共关系管理中的主要作用P2451、公共关系新闻传播活动能最广泛地、较为系统地、不断地把组织的状况或与组织有关的问题向公众进行报道,它是让公众全面了解组织的最有效工具;2、公共关系新闻传播能使受众对其传播的额内容产生客观的印象和客观的感受。

3、可信度强,赢得公众的信赖。

第八章一、公共关系协调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P272核心地位1、保持组织内部团结,增强组织凝聚力;2、促使社会组织与公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3、优化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二、《不同方法,不同结果》给你的启示有哪些?三、《“我只想谈一点历史”》采用了何种协调方法,对我们有何启发?四、《35次紧急电话》与本章介绍的哪些内容有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九章一、请举一实例,说明公共关系调查时公共关系的基础工作公共关系调查是公共关系过程的首要步骤。

有效的公共关系是一个过程,美国公共关系专家卡特里普等人认为,这一过程有四个基本步骤,即公共关系问题的确定,公共关系计划与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沟通及其他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评估。

调查时听取意见的形式,在进行任何一个公共关系活动之前,必须收集资料、数据和事实证明,只有采取公共关系过程的这个第一步,一个机构才能开始筹划决策和战略以开展有效的信息交流项目。

第十章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P3551、目标导向原则:指组织的公共关系策划活动必须在一个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完成;2、利益驱动原则:公共关系策划必须事前弄清楚组织公共刮洗行为的深层次动机;3、真诚求实原则:(1)在策划全过程中,尊重事实、实践、科学;(2)在策划传播交流内容时,注意信息的真实准确;(3)在策划公关关系活动方式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切实效果为佳;(4)在对公共关系策划效果进行预测评估时,要实事求是;4、灵活创新原则:(1)以动态的眼光看世界,以应变的头脑想对策;(2)策划方案必须具有相当的弹性;(3)牢固树立策划创新的观念;(4)将创新性思维方法贯彻到策划的始终;5、合理可行原则:必须考虑在未来的实施中策划是否合理与可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