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摘要:行政效率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人员、行政现缘、行政行为等各种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行政效率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

本文通过论述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以图唤起各级行政机关(组织)对提高行政效率紧迫性的认识,联系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对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探。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具备卓越竞争力,具有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国民充分信赖的高效政府。

关键词:行政效率;效能政府;政府职能引言政府是一种稀缺而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所以长期以来政府处于一种无竞争的状态。

但如今形势不同以往,现在政府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效率,政府转变职能,发挥政府有效作用,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发展赢得先机的关键“内生变量”。

为此,建立一个具备卓越竞争力,具有崇高历史使命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国民充分信赖的高效政府成为深化政府改革的重大问题。

我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成功地发挥其作用,就要构建一个高效能的行政体系。

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各个环节上长期奋斗,共同努力。

改革开放之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作为标志,“效率”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效率的政府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政府组织由于缺少外在竞争环境的压力、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和危机感,再加之“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行政管理负效应的存在,即行政管理效率增长的消极与对抗力量的存在,最终导致行政机关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官僚主义与效率低下等。

在世界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政府效率的低下不仅会影响政府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政府存在的合法性。

因此,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对此,行政学界应深入对行政效率问题的研究。

一、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几乎是普遍令人感到头痛的问题。

因为即使政府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变,政府自身也不会静止不动,它有一种自我膨胀和自我衰变的趋势,使其行政效率逐渐变低。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兼作家诺恩科特·帕金森在他的《官场病》一书中,对于英国组织机构的通病与官场恶习,以幽默讽刺的笔调进行了无情鞭笞。

作者认为,由于官僚主义有喜欢“无事忙”和扩大下属机构从而抬高自己的神范围内的通病,因而行政机构总是按照一定的速度往上增长,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繁重任务和繁琐的办事程序。

政府还可以利用行政立法权和行政权不断扩大自己的职能和职权范围,引起机构和人员的自我膨胀。

“自我衰变的趋势”也是“彼得原理”所揭示上网一种现象,即随着在政府等级制度中的晋升,许多人被提拔到他们所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上,由于这种情况在一个职务越高的时候有可能发生,因此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面临着自身发展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的矛盾,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有效的行政管理,以确保国家总体目标,社会总效益的实现。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集权的,大包大揽的政府已不再适合中国发展的要求。

加入WTO,不仅我国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对我国整个行政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今所需要的政府应该是一个“精干,廉价”的政府。

从行政文化来讲,现代行政文化讲究的是法治,理性,功绩主义,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对行政效率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甚至可以说,行政改革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现代行政价值体系以“服务,效率,廉洁”为第一,效率是重大问题。

行政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因为较高的行政效率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有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如何通过行政改革来提高行政效率,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课题[1]。

(一)提高行政效率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序的逐步提高,社会和公民对行政管理活动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消极转为积极,由被动转为主动,参与行政管理的程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大,对政府工作的权威性要求与越来越高。

在当代社会、政府权威的建立,最主要的是树立政府在公民和社会中的良好,一劳永逸形象越好,社会和公民认同程序就会越高,维护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力度就会越大,政府工作的社会价值就会倍增,对政府目标的实施和推进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国,决定政府形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行政效率,我国行政管理方面的滞后现象,已经在社会的许多具体问题上有所反应,给政府工作造成了不府的周围。

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的实现。

[2](二)提高行政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问题是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起因,也是这些问题的归宿。

鉴于政府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行政效率的高低确实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邓小平曾经指出,只有“领导层有活力,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有希望”。

[2]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得更快,得到的实惠更多。

只有提高行政效率,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时期、新旧体制、新旧观念、新旧意识、新旧工作方式和程序的矛盾大量涌现。

这就特别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政府通过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来把握全局、协调关系、及时解决问题,制订和引导事物的发展方向,积极有效地推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使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提高行政效率是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世界新技术革命使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异常迅猛,并导致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以后,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及全社会交流、合作制约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都面临严峻考验。

这种局势使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更加直接、更加广泛,促使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纷纷研究对策,千方百计地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这就说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归结到最后就是科技竞争和管理水平的竞争。

管理的落后就意味着自己在这种节奏快,周期短、竞争强的经济发展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如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科技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就势必会在这种竞争中失败。

总之,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民经济GDP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二、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原因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必须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来保证我国能够及时快速地运用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成果,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不断地提高全社会系统的整体效率,逐步赶超发达国家。

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

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目前,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封建官僚旧观念残留现在行政系统中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思想影响很深,因循守旧的观念危害深广,这些旧观念反映在行政部门中造成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衙门作风”。

[3]肃清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尤其在政府体制转轨过程中,往往旧体制的弊端未除,新体制的弊端滋生,且两者互相结合。

这种历史方面造成的危害,对当前加强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仍会造成障碍。

这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显然受到来自这方面的影响,危害非常大,因此急需加以改进。

政府中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足于按部就班,在思想上没有紧迫的时间观念,造成了时间上的惊人浪费。

就拿上文提到的例子来说,显然这样一个立项过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行政管理方式,注定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是难以弥补的浪费。

所以,应加强改正这种不良作风。

(二)行政人员素质不高行政人员素质高低,不仅体现在文化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素质方面。

在调查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其行政人员的素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当然,行政人员素质不高,既有因领导自身素质不高,政治判断力不强,导致执政方向不一,无法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也有因基层执政人员没有及时加强自身能力的缘故。

这些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思想作风不尽如人意,势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作风拖拉,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虽然通过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机制的发展,这几年情况已有很大改善,但是还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彻底的改善。

(三)行政组织混乱(1)机构设置不合理。

任何行政组织的设置都必须考虑行政组织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当今我国政府总的来说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这种模式的弊端很多,比如重复决策、效率低下;政出多门,容易导致内耗;管理机构和干部庞大。

(2)行政职能定位不清。

行政职能定位应该遵循与行政机构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的载体,行政职能体系是行政组织体系是行政组织体系的表现形式,要合理配置职能,就要科学地设置和调整机构。

行政层级划分适当,横同部门设置合理。

行政层级划分太多,可能会使上级下发的文件慢或失真;层级划分太少-可能会让行政机关管理不到位。

部门设置太多太细,可能会产生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叠交错、界限不清。

在具体运作行政权力可能会发生越权,职能不清。

(3)行政管理各环节的不协调。

行政机构是行政管理信息流通的渠道,各层级各部门主要协调沟通,能使信息流通的快、准。

不注意各层级各部门协调沟通,信息就会出现流通不到位,重复流通相同信息到同一单位部门或失真。

(四)行政法规不健全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中,“人治”现象依然严重。

法制的作用在于创造和维护一种社会秩序,使各机构和相关人员按章行事,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而我国行政管理体系至今都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规范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典。

虽然有一些单一的行政法规,但都过于笼统、抽象,而且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

再加上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的录用、培训、晋升、奖惩等事项不是按法规办事,往往是按上级机关或少数人甚至个别领导人的意志办事,从而不利于高效率地处理行政事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