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里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规律的科学。

A. 心理活动B. 心理特征C. 心理现象D. 心理品质2.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与个性心理两部分。

A. 心理过程B. 认识过程C. 情绪情感过程D. 意志过程3. 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 性格B. 兴趣C. 理想D. 世界观4. 感知、记忆、思维是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我们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过程,它们属于()。

A. 认知过程B. 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C. 人格心理D. 动机系统5.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冯特B. 桑代克C. 华生D. 特曼6.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B. 1879年C. 1902年D. 1912年7.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铁钦纳C. 詹姆斯D. 罗杰斯8.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诞生的时间是()。

A. 1906年B. 1908年C. 1910年D. 1912年9. 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完形是()学习理论。

A. 格式塔主义B. 奥苏伯尔C. 建构主义D. 人本主义10. 费洛伊德是()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 构造主义B. 机能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11. 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A. 班杜拉B. 马斯洛C. 华生D. 冯特12.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姿态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构造主义心理学C. 格式塔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13.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A. 细胞体B. 轴突C. 树突D. 神经元14. 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

A. 大脑两半球B. 脊柱C. 心脏D. 大脑皮层15.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C. 反射弧D. 效应器16.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A. 客观性B. 主观性C. 目的性D. 社会性1. 一切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

A. 思维B. 记忆C. 认知D. 感觉2.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A. 联觉B. 感觉后像C. 感觉适应D. 感觉对比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心理现象是()。

A. 感觉对比B. 感觉后像C. 感觉适应D. 联觉4. 人们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A. 暗适应B. 明适应C. 嗅觉适应D. 视觉暗适应5. 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慢慢能看清事物,这种现象属于()。

A. 视觉明适应B. 听觉适应C. 嗅觉适应D. 视觉暗适应6. 为了让学生区分“put”和“but”的不同,英语老师特别用不同颜色标出“p”和“b”,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 感觉后像D. 感觉补偿7. 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 感觉适应B. 同时对比C. 继时对比D. 感觉转换8. 黑人的牙齿总是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

A. 补偿B. 适应C. 同时对比D. 继时对比9. 教师利用红色笔批改作业,这是()原理的应用。

A. 感觉适应B. 感觉对比C. 感觉补偿D. 感觉后效10. 电影是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幅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幅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A. 后像的作用B. 适应的作用C. 对比的作用D. 联觉的作用11. 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 补偿作用B. 互相作用C. 联觉现象D. 适应现象12. 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

A. 感觉后效B. 感觉对比C. 感觉适应D. 联觉现象13. 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A. 感觉对比B. 感觉后像C. 感觉适应D. 联觉14.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名曲。

这种“有色听觉”是()。

A. 联觉B. 后像C. 感觉适应D. 感觉对比15. 小红说当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现象?()A. 适应B. 对比C. 联觉D. 统合16. 美妙的音乐很悦耳,像春风拂过面颊,这属于()。

A. 联觉B. 错觉C. 幻觉D. 联觉二、判断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 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有人的心理。

()3. 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

()4.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

()6.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赫尔巴特的《论灵魂》。

()7.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8.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解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3.【答案】A。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B、C、D 项属于个性倾向性。

4.【答案】A。

解析: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5.【答案】A。

解析:威廉·冯特(1832—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6.【答案】B。

解析:马特1879年在德日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7.【答案】A。

解析: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与铁钦纳是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罗杰斯和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8.【答案】D。

解析: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并发表了文章《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来描述这种现象。

这一般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创立的标志。

9.【答案】A。

解析: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完形”,也就是对事物、情景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学派是早期的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

10.【答案】C。

解析: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11.【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要包括罗杰斯、马斯洛等;班杜拉属于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冯特属于构造主义心理学家。

12.【答案】B。

解析:A项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而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该学派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的分析。

C项格式塔心理学兴起于德国,该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宗旨是“整体”,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D项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该学派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B项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冯特,该学派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及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并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13.【答案】D。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4.【答案】A。

解析: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最高)部位,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

15.【答案】C。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6.【答案】B。

解析:心理的实质是在社会实践中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即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评价。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

二、判断题1.【答案】×。

解析: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答案】×。

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3.【答案】√。

解析: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答案】√。

5.【答案】√。

解析: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都属于认知过程。

6.【答案】×。

解析: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7.【答案】×。

解析: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8.【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