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质量控制停止点流程图,¥拼板质量控制标准1、排料:根据工艺要求及实际材料的规格材质进行合理排版。
2、拼板—、先拼接后下料,特殊工程需先下料后拼接时,应采用引弧引出板,气体保护焊焊缝引弧、引出板长度应大于25mm,埋弧焊,引弧引出板长度应大于80mm。
、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
、当板厚≥8mm拼接时,焊件需开剖口。
首先用碳弧气刨清根必须刨到背面原焊缝焊肉,其次使用角磨机进行打磨(打磨至表面金属光泽无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时,最后进行焊接。
、引弧、引出板宜采用火焰切割、碳弧气刨或机械等方法去除,去除时不得伤及母材并将切割口处修磨至与焊缝端部平整。
严禁使用锤击或扳手类工具去除引弧引出板。
、不得在焊区以外的母材上引弧,电弧擦伤的焊疤应打磨干净;构件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飞溅物。
对接焊缝缝隙两侧边不允许存在弧坑、缺口等焊接缺陷。
、对接焊缝外形尺寸规定:、拼接完成后必须保证钢板平面度,出现折弯现象必须校平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下料质量控制标准下料1、放样、号料. 放样下料所用的钢尺、量具须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严格按照放样排版图进行号料、放样,特别注意材质、板厚是否相符,且钢板号料时去除“生边”边缘5~10mm。
. 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量及切割加工余量。
注所下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
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
. 样板、地样必须全部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切割(异形零件、部件直接在钢板上放样、划线时必须按90°坐标作图方法进行放样、划线,基准线必须用墨线清晰弹出)。
,. 放样时平行线距离和分段尺寸,允许偏差±1mm。
对角线差,允许偏差。
宽度、长度,允许偏差±1mm:2、切割.检查上道工序所制作构件是否符合本道工序质量要求(拼板平整度,焊缝外观不允许存在焊接缺陷);.确认基准线、轨道线和铺助线,所下板材需要端头找方情况下必须与轨道线基准线同时进行。
.半自动切割必须画平行轨道线,不得随意切割。
.直条切割机切割时板料边定位和轨道平行。
.切割完后必须把切割工件上的氧化铁、切割缺陷等清理干净,钢材表面的浮锈、泥沙、粘连物必须清除干净,零部件必须有明显的用油漆笔标识(规格、材质、构件编号、操作人员),分类、分区域整齐堆放。
.材料气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气割表面应平整、清洁,不应有明显的凹、损伤,坡口面氧化皮清理得是否干净。
?3制孔.制孔应采用钻孔,严禁采用割孔,制孔除数控设备制孔以外其余制孔必须采用模板方法套制。
. 主体构件制孔时在构件组装之前制孔或安装加筋板前画出制孔基准定位线在安装完加筋板后进行制孔(有焊缝等级要求或坡口方向必须确认制孔的方向)。
.控制孔径、孔距尺寸、孔群加工注意对角线尺寸组立质量控制标准[1、检查、核对上道工序工件的质量和数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拒绝接收,更不得接续加工。
、组立时应严格按图纸及工艺进行组立,组立应对零件编号、规格、尺寸进行复查。
、H型钢翼缘板与腹板的拼接焊缝应错开200mm以上,上下翼缘板不应在同一断面,或按相关工艺要求。
、组立前须清理零部件的毛刺、飞边;腹板与翼板紧贴,最大间隙不大于1mm;翼缘板拼接焊缝与腹板紧贴处应磨平以保证间隙要求。
、翼缘板与腹板端头应按图纸及工艺要求装配,腹板组装后不得扭曲。
、定位点焊部位应光滑、平整对称,不得有偏位、咬边等缺陷。
定位点焊的长度和间距应满足:T型连接焊缝周围50mm应用砂轮机表面的氧化皮、铁锈、油污等杂物,此位置打磨需全部露出金属光泽。
2、组立后型钢的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装配质量控制标准1、组装所用的钢尺、量具须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通用组装胎架搭设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胎架便于工件装、卸,最好是点接触,避免焊疤、焊缝影响拼装精度,胎架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复检。
3、异形构件组装,严格按图纸1:1进行放样,胎模(地样)上必须画出轴心线、定位线、边缘线、加工线等基准线。
4、在构件组装之前所有板件必须先矫正,不得强行组对,以免构件弯曲或扭转;5、钢梁、钢柱的牛腿、筋板、孔板拼装时,必须与眼孔中定位,多层牛腿在同一直线时,牛腿拼装面必须在同一直线(拉线检查)。
6、相同批量构件,半成品拼装必须标识构件编号和构件流水号,成品构件必须标识构件编号和轴线号。
~7、全熔透焊缝位置必须打磨处理,焊缝坡口内不得有氧化渣、铁锈、油污等,严禁在焊缝坡口间隙内填塞焊条头、钢筋、铁块。
8、去除引弧板时不允许用锤敲击,应使用气割切除,但不得损伤母材,切割缺陷必须补磨平整,清除氧化渣,铁屑、灰尘, (禁止超应力组装)。
9、翼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小于200mm。
上下翼缘板不应在同一断面;腹板拼接宽度不小于300 mm,长度不小于600 mm;以上拼接焊缝的质量等级均按一级焊缝要求。
10、劲型柱、箱型柱组装时,端口尺寸必须用工装模具定位;11、构件组装完成后必须用钢印方法编号,钢柱、桥梁、桁架或特殊构件必须按技术要求标识测量基准或安装定位线。
《焊接工序质量控制标准1、(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
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3、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相匹配,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焊。
4、焊缝坡口内不得有氧化渣、铁锈、油污,定位焊药皮、坡口必须用电动钢丝刷清理干净,严禁在焊缝坡口间隙内填塞焊条头、钢筋、铁块;5、必须按焊接工艺要求施焊,不得随意改变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种类规格,构件两端必须加设引弧板。
6、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良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焊缝接头部位过度应平滑,收弧要饱满,无未封口现象(熔透部位焊完24小时后再进行报验UT检测)。
7、坡口焊缝,背面清根必须彻底,其质量应达到一、二级焊缝探伤要求;并在施焊焊缝位置50mm处用油漆笔标识清楚操作人员。
8、焊缝尺寸规定(mm)|%校正打磨一、交接检查:检查核对上道工序工件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拒绝接收,更不得接续加工。
二、矫正1、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一l 60c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一l 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
C。
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2、型钢腹板局部平面度(f)在1米范围内允许偏差为:δ<6mm时,f≤:6mm≤δ≤l4mm时,f≤;δ>14mm 时,f≤(δ为钢板厚度)。
3、合缝板顶紧接触面不应少天75%紧贴,且边缘间隙不应大于。
4、焊接后的构件其矫正质量符合下表要求,吊车梁不得下挠,吊车梁上翼缘板与轨道接触面平面允许偏差不大于。
5、合缝板钢板的局部平面度(f)在300mm范围内允许偏听偏差为δ;δ<14mm时,f≤1mm;δ>14mm时,f≤;在300~600mm范围内允许偏差为:δ≤14mm时,f≤;δ>14mm时,f≤;在600~1000mm范围风允许偏差为:δ≤14mm时,f≤;δ>14mm时,f≤;(δ为钢板厚度)。
6、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凸面和损伤,划痕深良不得超过。
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三、打磨1、矫正完成后,应对组装的焊疤、飞溅物、毛刺进行打磨清理,构件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凹坑(面)、损伤和划痕(包括吊夹具端制造成的扭曲)。
2、对接焊缝的引弧板或熄弧板采用气割切除,不能割伤母材,并修磨不整,不得用锤击落。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皮、污垢等。
四、标记:按规定要求将构件编号打上钢印,并将待转序的构件有序的放好。
严禁出现因放置不当造成构件变形或将待转序的构件与其它未完工的构件混在一起!|除锈质量控制标准1、除锈必须在二次加工全部完成,且办理了构件转序手续或经加工组组长同意后才准备进行。
2、除锈应达到设计规定的表面要求,具体等级标准见下表:3、构件表面的毛刺、电焊药皮、焊瘤、飞溅物、灰尘和积垢等,应在除锈前清理干净,同时也要铲除疏松的氧化皮和较厚的锈层;4、钢材表面如有油污和油脂,应在除锈前清除干净。
涂装、吊运质量控制标准1、涂装前操作工应清理灰尘,检查构件表面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除锈后的钢材表面不应的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清理或除锈。
2、涂装用的油漆、涂料和稀释剂的品种、型号。
涂装遍数、漆膜厚度均应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要求。
当设计对涂装遍数、漆膜厚度无要求时,宜按照技术部要求进行作业:每道干漆膜厚度宜为30um,允许偏差为-5um。
当天用的涂料应在当天配置,并不得随意添加稀释剂。
3、涂装时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85%构件表面结露时不得涂装,涂装后4小时内不得淋雨。
4、钢构件凡是高强度螺栓国家连接并的磨擦系数要求的范围内不允许涂刷油漆或的污渍,安装焊缝周围应留出30~50mm范围不涂装,与混凝土相接触和表面不得涂装油漆。
5、油漆应涂刷均匀、细致,无明显色差、流坠、皱皮、针眼、气泡、不得有脱皮、返锈、误涂、漏涂等缺陷。
6、涂装完成后,构件的标志、标记和编号应清晰完整。
三、吊运1、构件转序前,需办理相关转序手续或经加工班组组长同意后方可吊运。
2、在吊运中应注意构件的涂层的保护,构件、零件不变形、不损坏,涂层不受损。
3、构件堆放应整齐,垫块应平整,稳定,防止构件在堆放中出现变形。
4、按规定允许的局部气孔及补焊打磨不够平滑处应用腻予处理好。
5、转入成品区的构件如发生变形损坏、涂层损伤,应及时修正,补漆或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以确保发货前构件完好无损。
折弯、压型工序质量控制要求一、折弯1、构件折弯应根据技术部的细化图或绘制的相关工艺单进行。
2、天沟翻边或钢板折边应做样板加工,角度误差不得大于30,超过允许范围的应及时返工。
二、压型1、材料的品种、型号、规格、涂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
2、压型金属板成形后,其基板不应有裂纹。
3、有涂层、镀层压型金属板成形后,涂层、镀层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剥落和划痕等缺陷。
4、压型金属板成形后,表面应干;争,不应有明显凹凸和皱褶。
5、压型金属板的尺寸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