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西管桩工程有限公司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发布单位:华西管桩实验室审核:批准:文件编号:HSGZ-JS-0802目录一、目的 (2)二、适用范围 (2)三、控制方法 (2)四、职责 (2)五、工艺控制标准 (2)1.钢筋笼制作标准及分数分布 (2)2.拆装、清模组控制标准及分数分布 (6)3.脱模、清模控制标准 (7)4.布料组控制标准及分值分布 (8)5.预应力张拉控制标准 (10)6.离心成型控制标准 (11)7.常压蒸养(暂定)控制标准 (11)8.蒸压养护控制标准 (12)一、目的为加强本单位的质量控制,以保证管桩的质量及其稳定性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控制标准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艺控制。
三、控制方法质检员可按照分值分布,对各岗位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定,总分100′。
质检人员判定要求:分为5′四、工作职责实验室过程质检人员负责,相关部门配合。
五、工艺控制标准1.钢筋笼制作标准及分数分布钢筋编笼组评定总分:100′1)主钢筋定长切断标准。
a.主筋进厂必须随提交合格证,交由实验室存档。
b.主筋必须由实验室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c.主筋不应有明显的局部弯曲、挺直度超差、油污、锈蚀、缺陷等。
…………………………………….5′d.严格按照生产计划通知单要求的钢筋直径、材质、数量、切断长度等下料。
…………………………...5′e.下料长度偏差不得大许于定尺长度的1/5000,以10m桩来说就是±2mm。
超差主筋的必须分组组合使用。
…………10′f.不同技术性能的钢筋严禁混用。
……………5′g.切口平整,与中线垂直,无飞边、切斜现象。
……….5′2)主筋切断长度(暂定)3)钢筋镦头技术要求a.应根据线径及材质,调校加热时间、电流和镦头行程,气压应大于0.55Mpa,使镦头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b.出现单边镦头、偏头、歪头、爆裂、尺寸超差等不得使用。
………………….……5′c.由于设备造成镦头缺陷,应立即通知修理班。
……..……5′d.实验室应抽检每批次主筋镦头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的90%)。
e.镦头尺寸必须保证、特别是镦头根部应呈1200—1300钝角。
…………5′f.同时高度(H)要在允许范围内。
尺寸要求见下表……15′4)钢筋笼成型技术操作要求a.对主筋为PC钢棒钢筋笼,应滚焊成型。
b.主筋脱落,应手工绑扎一圈成型,成型的钢筋笼均应符合管桩设计要求。
………………………10′c.螺旋筋应采用乙级冷拉低碳钢丝,按照主筋直径选用相应直径。
表面不的有油污、锈蚀。
d.螺旋筋配筋成型配筋要求。
中间螺旋筋间距为100mm,注意螺旋筋收头。
……………………………………..10′e.骨架成型后,应符合下列要求………………..7′(1) 预应力主筋间距偏差≤±5mm。
(2) 螺旋筋螺距两端间距≤±5mm,中间螺旋筋间距≤±10mm(3) 成型后,主筋同心圆的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2mm。
f.要防止钢筋笼主筋扭斜,尤其小直径管桩应重点检查。
..7′g.编笼前,应先检查机头穿筋孔和牵引主筋固定孔方位是否一致。
h.筋焊点应牢固,脱焊点绑扎。
焊点深度应小于1mm,以保护主筋。
5)钢筋笼堆放技术操作要求a.不同规格滚焊笼应分别整齐堆放,层数为:ф400,小于4层,ф500-600,小于3层。
……………………….7′b.钢筋笼搬运应多点悬吊,不得在地面拖拉和从高处抛下,以免骨架变形,焊点脱落。
c.质检员应监督不得使用锈蚀、垮坍、油污钢骨架。
………3′d.钢筋笼入模要多点悬吊、轻吊轻放。
2.拆装、清模组控制标准及分数分布拆装、清模组评定总分:100′a.张拉板使用前要逐个清理干净,并在接触部位涂上机油。
b.张拉螺栓使用前要逐根检查,螺纹磨损、损伤的不可使用,装配时螺纹部分要涂废机油,螺丝长度应在拧紧后长出1-2扣;张拉螺栓要对角均匀拧紧。
…………………..10′c.严禁使用反串螺丝。
………………….10′d.检查入模的钢筋笼主筋是否扭斜,在两端检查同一根主筋距模口线的距离,其偏差小于10mm。
……………. 10′e.检查钢筋笼是否存在脱焊,严重脱焊应退回编笼组。
f.装端板时应把螺旋筋退到近端板35mm以内,装完后应将退后的螺旋筋塞进端头板内。
同时应检查螺旋筋弯头是否在30mm内。
…………………10′g.检查端板裙板与钢模接触面是否有缝隙,否则应更换端裙板。
…………..10′h.桩端板、张拉板、钢筋笼组装位臵要正确不偏心,镦头不得突出端板平面,否则要磨平。
…………………….10′i.为防止裙板变形,组装时应在钢模内组装。
j.检查完成组装钢筋笼是否已经扭斜,否则应重装。
……10′k.检查完成组装钢筋笼是否已经脱焊,否则应人工绑扎一圈。
………….15′l.组装后应检查张拉板及固定端板张拉板凸台外圆与端板外圆是否偏心,否则应调整,以防合模不好,造成模口漏浆。
5′3.脱模、清模控制标准a、脱模时,因桩身砼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故起吊装车要轻吊轻放,避免碰撞。
翻模时桩下两支点垫缓冲材料(如废轮胎等)。
b、拆模时,应先拆除中心张拉杆锁紧螺母,张拉螺丝要对称拆除,合模螺丝要两侧同时拧松。
c、脱模后,质检人员应逐根对桩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对存在缺陷要按规定作修补处理,并检查合格。
d、脱模后,钢模应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油。
模内不得积留脱模油。
…………………10′e、质检人员应按要求负责调制脱模油,不可过浓或过稀。
4.布料组控制标准及分值分布布料组评定总分:100′1)混凝土的搅拌控制标准a.搅拌制度(暂定):根据搅拌站结构,采用外加剂掺入滞后法。
搅拌时间定为90秒,先投粗细骨料搅拌5秒,加70%水喷淋,搅拌15秒,再投粉料搅拌30秒,最后投入剩余30%水和高效减水剂,搅拌40秒。
b.搅拌员目测混凝土塌落度基本达到要求才能下料。
………5′c.应做到先开机在投料,无特殊情况,禁止中间停机,否则要将料排除搅拌槽后才可开机。
d.出料的混凝土应控制在5±2cm。
e.除实验室相关人员外,其他人员无权更改混凝土配合比。
f.除班长,实验室人员外,其他人禁止进入搅拌楼。
……5′g.含水率变化大砂石在上料之前,上料工应及时通知搅拌员砂石实际情况。
搅拌员应做好充分搅拌准备。
………….10′h.班前应润湿搅拌槽,班后或班中间停机时间长,均应将搅拌槽冲洗干净。
i.定期检查外加剂循环系统是否按照15分钟/2小时的循环频率有效工作。
平均气温低与20℃时,必须启动保温和加温设备。
………..10′j.搅拌员每周日应校订计量系统,并作好书面记录。
………5′2)喂料控制标准a、喂料前应检查钢模、钢筋笼、张拉板及张拉装臵是否组装正确。
……………..10′b、喂料前应检查钢筋笼是否脱焊,否则应退回拆装组。
禁止使用已经散架钢筋笼。
……………….5′c、喂料前检查钢模温度应不大于45℃,否则应停止布料。
d、喂料顺序:先喂中间、后喂两端,两端1.5m范围内料保证足够饱满。
同时注意中间布料均匀。
……………5′e、喂料过程中,混凝土将钢筋笼压散,应立即停止布料,须将钢筋笼绑扎好后才能继续布料。
……………….10′f、喂料前应测试坍落度,以5±2cm为宜,小于1cm或大于9cm混凝土不可入模。
发现混凝土异常应首先通知质检员测量塌落度,禁止私自通知搅拌员改变混凝土配合比。
……………10′g、喂料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尽量缩短作业时间,特别是在夏季。
h、冬季同一根桩散落的混凝土可以使用,禁止使用非同一根桩散落的混凝土;夏季禁止使用散落的混凝土。
…………….10′3)合模控制标准a、合模前应清理模口结合面及密封槽内的杂物,且均匀涂刷机油,若未涂刷机油禁止合模。
………….5′b、合模时,严禁人体各部位伸入钢模,上模要对准轻放。
c、合模螺丝应两侧同步均匀拧紧,不可遗漏。
禁止单边拧紧。
…….5′d、合模螺丝配合工,应及时更换滑牙螺丝,对不能打紧合模螺丝应及时通知修理班,进行修理。
………………. 5′5.预应力张拉控制标准预应力张拉,离心,蒸养评定总分:100′a、张拉前应首先检查合模螺丝,若合模螺丝未全部拧紧,不得张拉。
…………………10′b、必须按要求的表压值及拉伸量操作,不得随意变更。
具体操作时应以应力控制(压力表)为主,应变控制(拉伸量)为辅,发现张拉异常,应检查汇报。
c、张拉操作时,应均匀加荷,达到压值时应马上停止加压,并迅速拧紧螺母,再减压,以免回缩。
………………5′d、张拉千斤顶连接装臵装配时,螺纹啮合长度,必须达到要求。
e、当张拉局部阻力不均偏大时,易引起桩端板倾斜。
可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即一次张拉至要求值,立即排油回缩60-70%表压值,再二次加压至要求值,可改善端板倾斜缺陷。
……………15′f、张拉操作时,发生断筋、镦头脱落、应及时通知班长,并更换钢筋。
………………..10′g、压力表及拉伸量失常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处理。
…………………5′h、张拉操作时,桩轴线(特别是张拉端)禁止站人,同时旋锁螺母人员的手不要过早插入锁紧螺母手孔,以防张拉中发生断筋、断张拉杆、连接件破损等异常情况时,机具等弹出伤人。
i、张拉装臵(压力表)应定期标定。
6.离心成型控制标准a、严格执行离心制度和设备操作要求,离心机拖轮面不得有油污。
……………………5′b、钢模吊运要轻吊轻放,吊点要适当,距两端2-2.5M左右,成型后不允许二次吊运和强烈振动。
...............5′c、离心过程中发现刚模漏浆,应停止离心并做相应处理如拧紧合模螺丝,塞草绳减少漏浆程度。
…………………10′d、生产过程中,离心参数应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时通知试验室再作适当调整。
e、离心完成后挂钩工应检查管桩是否挂浆,若需要应通知离心人员进行二次离心。
……………..5′7.常压蒸养(暂定)控制标准a、初始升温速度为25℃/h,升温至50℃时,升温速度为30℃/h。
……………………5′b、升温时间2h,恒温时间5h,降温时间为1h。
…………..10′c、降温剃度为40℃/h,出池桩身温度与环境温差应小于40℃。
……………. 5′d、恒温温度当采用P.O42.5R硅酸盐水泥时为75℃;在掺用矿渣时为85℃。
e、要做到蒸养池内温度均匀,池盖要加砂密封。
池内不得有积水,更不可侵桩。
f、出现异常原因如恒温温度不能达到要求,应立即通知班长及质检员。
8.蒸压养护控制标准a、常压蒸养脱模,经过等级评定后,应尽快蒸压养护,避免大量桩在厂里积压,造成危险。
b、班长应提前通知锅炉工当班蒸压计划,合理安排供汽。
5′c、多釜运行时应妥善安排,避免蒸汽母管汽压过大波动。
d、恒压压强达到1至1.1Mpa,升温梯度为500C/h,恒温1800C,恒温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