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劳动法练习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劳动法练习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课后练习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1)选项ABD: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2)选项C:订立劳动合同之后,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具有了支配与被支配、管理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2.【答案】C【解析】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只有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例外),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答案】B【解析】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题中,罚款总额应大于等于2500元,小于等于10000元。

4.【答案】D【解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5.【答案】A【解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的前一日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因甲公司无拖欠工资的行为,已经支付过一倍工资,所以只需再支付一倍工资即可,1500×11=16500(元)。

6.【答案】A【解析】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本题中:(1)选项AC:王某已经在甲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有权要求甲公司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选项B:如果王某自己主动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选项D:王某满足强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只要王某想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甲公司就应当与其订立,不存在协商的问题。

7.【答案】C【解析】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8.【答案】A9.【答案】D【解析】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10.【答案】B【解析】(1)选项A: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休假最长天数为“15天”,60天已经多于15天;(2)选项B: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3)选项C: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4)选项D: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包括3个月)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B【解析】(1)选项AB: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安排法定休假日加班支付加班工资没有“不能安排补休”的前提条件;(2)选项CD: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14.【答案】B15.【答案】D【解析】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

因为本题中,甲公司并未与王某约定,所以适用劳动合同履行地D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16.【答案】C【解析】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1年以上包括1年。

17.【答案】C【解析】选项C: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8.【答案】C19.【答案】A20.【答案】B21.【答案】A【解析】(1)选项A: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医疗期为24个月;(2)选项B: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医疗期为18个月;(3)选项C: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12个月;(4)选项D: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3个月。

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A【解析】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本题中,企业职工总人数的“10%”为10人,虽然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就需要经此程序。

25.【答案】B26.【答案】D【解析】选项D:属于用人单位既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也不得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27.【答案】B28.【答案】C【解析】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1)因劳动合同终止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的计算年限应自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即2年零7个月。

其中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所以工作年限按3年计算。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360000元/12月=30000元/月;3000元×3=9000元;30000元高于9000元),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所以为9000元×3=27000元。

29.【答案】B【解析】选项B: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

30.【答案】B31.【答案】D32.【答案】B33.【答案】B【解析】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并经仲裁委员会主任的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所以最迟应为45日+15日=60日。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

2.【答案】AC【解析】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3.【答案】AC【解析】(1)选项AB: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2)选项CD: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解析】选项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经鉴证方可生效的劳动合同,其生效时间开始于鉴证手续办理完毕之日。

5.【答案】ABCD6.【答案】AC【解析】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7.【答案】ABCD8.【答案】ABD【解析】我国法定假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9.【答案】ABD【解析】选项C: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10.【答案】BD【解析】(1)选项AB: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2)选项C: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11.【答案】CD【解析】(1)选项A: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2)选项B: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12.【答案】ABD【解析】试用期内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3.【答案】BCD【解析】选项A: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4.【答案】BC【解析】(1)选项A: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2)选项D:如果劳动者因《劳动合同法》所列举的重大过错行为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仍有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

15.【答案】ABCD16.【答案】ABD【解析】选项C:医疗期9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17.【答案】ACD【解析】选项B: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义务性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18.【答案】ABC【解析】选项D: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19.【答案】CD【解析】(1)选项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不适用协商解除;(2)选项B:如果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必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0.【答案】AB【解析】选项CD:属于劳动者可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1.【答案】AB【解析】(1)选项A:由劳动者“主动辞职”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2)选项B: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能获得经济补偿。

22.【答案】AC【解析】(1)选项B: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属于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2)选项D:属于用人单位可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23.【答案】ABD【解析】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4.【答案】ABCD【解析】选项D: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26.【答案】BCD【解析】选项A: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27.【答案】AB【解析】(1)选项A: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2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2)选项B:女职工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解除的属于违法解除,需要支付2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3)选项C: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4)选项D:用人单位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经济性裁员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2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