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性,对现场检测时的环境、样品、设备、人员等实施有效控制,使对检测的影响量减至最低,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客户要求或必须到现场进行的检测工作,包含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环境的监控、影响现场检测时的隔离措施。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测试组组长的职责
制定现场环境控制目标,建立监控措施和手段,决定实施应急隔离措施。
负责外出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3.3 检测人员的职责
负责记录检测环境的监控数据。
4 工作程序
4.1现场检测的要求
4.1.1根据客户需要,对于需要现场检测的产品,在审核满足工作环境的前提下,由办公室协调好具体的日程安排,并通知客户。
4.1.2 现场检测人员应经检测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外出执行现场检测任务。
4.1.3 检测人员、测试仪器设备、技术文件的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
4.1.4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样品应有专人负责,按《样品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4.1.5 受检单位人员不能担任检测和记录人。
4.1.6 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控制程序》中的保密制度规定。
4.1.7 现场检测结束后,应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并由委托客户或其有关人员签
署意见,确定取报告方式和缴费形式。
4.2 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2.1 检测人员进入工程现场进行检测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设施。
如:安全防护帽、防刺鞋、工作服、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4.2.2 检测人员所携带的仪器设备必须配置统一的美观的设备运输箱,运输中做好防震、防尘、防潮工作,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应倍加小心。
4.2.3 进入现场的仪器设备必须配有防漏电插销板和电源电压检测仪表,以及仪器设备防水、防尘护罩及防震措施等。
4.2.4 检测区域必须用隔离带实施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或对误入者构成人身伤害。
4.2.5 检测活动中,还应符合《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中的相关规定,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3 环境的监控
4.3.1 检测组负责人在制定检测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条件和对被测对象的测量要求制定出现场检测时的极限环境的限制条件和条件保障。
如:
a. 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
A. 供电和供水的条件及保障;
c. 吊装和运输保障;
d. 供气通风与气压条件;
e. 温度和湿度条件;
f. 粉尘和烟雾干扰;
g. 光线干扰;
h. 噪声震动和电磁场干扰;
i. 其他特殊条件和保障。
4.3.2 对有条件要求和限制的检测活动,赴现场检测时,检测组负责人应组织配带相应的监测设备。
现场监测设备的使用要求应符合《量值溯源程序》和《仪器设备控制与管理程序》的要求。
4.3.3 开展现场检测时,检测组负责人应组织携带检测仪器设备和环境监测设备。
4.3.4达到现场作业区后,检测组负责人应根据检测规程或标准、实施细则,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开展对检测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是否达到要求进行定量评价或验证。
4.3.5 在确认环境符合检测要求后,进行检测准备工作,检测组负责人向客户提出配合对各种条件保障进行核查。
当确认各种环境和条件已满足检测要求后,即可组织实施现场检测,并将环境条件记录在检测原始记录上。
4.3.6 在现场环境符合的情况下,检测人员还应对带到现场的仪器设备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带到现场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完好,并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中记录,确认仪器正常后方可使用。
检测工作结束后也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记录,装入储运箱,做好运输准备,回单位后及时送回原存放位置。
4.3.7 借用仪器设备的要求
4.3.7.1 需借用外单位仪器设备检测时,应对所借用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检定/校准有效期是否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进行核查,并填写附录《借用仪器设备协议书》,以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4.3.7.2 对借用的外单位仪器设备,检测人员应熟悉和掌握该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4.3.7.3 检测组负责人必须核查该借用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检定有效期并进行校验,核查结果记录在检测测试记录表中,检测结束后带回借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的鉴定证书或相关证明(复印件),附在检测测试记录表中。
4.3.8 检测中应注意观测和记录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
当环境条件超出了规定的要求时,检测组负责人应责令停止检测作业,直至环境条件恢复检测规定的要求。
4.3.9 对难以控制的环境条件,检测活动应考虑在时间和地域上实施隔离,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3.10 检测活动中,检测人员除了应当记录检测数据和环境检测结果,还应记录被测对象的详细情况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可参照《仪器设备控制与管理程序》中的有关要求。
4.3.11 检测活动中,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程序》,确保检测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4 检测环境的隔离
4.4.1 当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要求时,检测组负责人应决定停止检测,对不能间断检测活动的检测数据应宣布数据无效。
4.4.2 检测组负责人应与客户协商,实施时间隔离。
即考虑在无干扰时段进行检测,并希望做好必要的条件保障。
4.4.3 当现场环境持续达不到检测要求时,应停止现场检测计划的实施,可请客户考虑可否改变检测方法,如在实验室中实施模拟检测或其他方式。
4.4.4 必要时检测室可对检测数据或结果进行修正。
4.5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的控制和标识
4.5.1 为防止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或当涉及其他客户的机密时,应对相关工作区域、设施进行正确、显著的标识,如设置警示标识、隔离带等,防止未经允许的人员进入检测区域,客户必须经检测组负责人同意在指定人员的陪同下合理进入该检测工作受控区。
5 相关文件
5.1 《量值溯源程序》
5.2 《样品管理程序》
5.3 《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5.4 《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5.5 《环境保护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借用仪器设备协议书》
6.2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