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彰显教学智慧 打造生态课堂

彰显教学智慧 打造生态课堂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生态课堂
蔡元培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课堂教学不是告诉,也不是给予,尤其是生命的成长,无论是人格建树,还是智慧生成,是在其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和自我建构的。

语文教学,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我也结合本次“同题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谈谈语文教学的“生态课堂”观:
一、充满情感的课堂是生态的
课堂教学“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许多学者在关于教育的论著中都提到,课堂教学研究,并不是为了探索一种定型一致的课堂“套路”,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闪烁情感和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的乐园,让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能感动一下,也许就足够了。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深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珍珠鸟》一课,最后一句是:“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接着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大屏幕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视觉、听觉美好的感受更带来了美好的心理感受,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不涌动情感呢?当学生的情感涌出时,他们也认识到要爱护生命、善待生命,让世界充满爱与和谐。

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生态的
通过这次“同题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发现有些教师低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致导得太多,让学生悟得相对少了。

有的教师拔高了阅读要求,或是挖得太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出现冷场,不能适应。

所以,我认为设计教案之前是否应该先了解一下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谓的“备学生”),或是了解一下中年级阅读要求。

只有找准了这个切合点,才能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致、学有所获。

也只有这样,才能弹奏出师生和文本的和谐之音。

只有和谐的课堂,才能称之为生态课堂。

三、促使人格成长的课堂是生态的
我们不要忘记语文学科应该承担的责任。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目标,也是语文生态课堂的追求。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在知识的积累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积淀做人底蕴。

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师们都能抓住人鸟相亲的画面激起学生的生活回忆:“你在谁的怀抱能这样熟睡?”“看到这个画面你心中涌动的是什么词句?”这就是与文本、生活的对话。

学生也由此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

生态课堂克服了“花盆效应”的缺陷和不足,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

课堂教学必须为学
生成长服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让语文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生态王国。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