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新史观专题

高考历史新史观专题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1.宁夏卷形式结构的特点
(1)三科试题完全“拼盘”,试题呈现顺序对 历史科影响大 (2)历史试卷结构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且题序、分值基本固定。 (3)试卷的长度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 择题,阅读量大,并总体趋于平稳。 (4)试题呈现方式上,基本以新材料、新情景 为切入点,材料形式多样化
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表述:
Ⅰ Ⅱ 获取和 理解试题提供 理解材料,最 解读信 的图文材料和 大限度地获取 息 考试要求 有效信息 Ⅲ 对有效信息进行 完整、准确、合 理的解读
调动和 “读取信息”复习备考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辨别历史事物 理解历史事实, 说明和证明历史 运用知 和历史解释 (1)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分析历史结论 现象和历史观点 论证问题复习备考的重心要放在以下三项: 识 (2)教会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 准确描述和解 (3)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提炼 进行“辨别”能力的培养,要作三个工作: (2)独立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 认识历史事物的 客观叙述历史 阐释事 事物 释历史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并 成完整、准确、合理的观点”。 (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历史现象和事 (3)批判地、独立地表达自己观点、自己看法的能力。 物 特征 做出正确的阐释 实? “阐释历史”复习备考的重心要放在以下三项: 运用判断、比 运用批判、借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历史解释? 论证和 独立地对历史问 较、归纳的方 鉴、引用的方 (1)全面、客观、清晰地叙述历史事物、现象的能力;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哪些历史结论和观点。 探讨问 题和历史观点提 法论证历史问 式评论历史观 出不同看法 (2)解释历史事物、现象发展过程及个性特征的能力; 题 题 点 (3)阐释历史事物、现象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1.宁夏卷形式结构的特点 2.宁夏卷考试内容的特点 3.宁夏卷评价方式的特点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1.宁夏卷形式结构的特点
(1)三科试题完全“拼盘”,试题呈现顺序对 历史科影响大 宁夏卷取消了跨学科综合试题,使三科综合 试卷完全变成了三科“拼盘”。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排序由老高考的地理、 历史、政治变为地理、政治、历史。历史答题受 到地理、政治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增大,学生常 常没有充裕的时间答题。
3.2011年考试说明与去年的比较
启示:命题的指导思想、考核目标和要求、考试内 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均没有变化,这说明2011年高 考历史仍然以稳定为基调,命题依旧强调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 本脉络。 关于例题的变化。2011年考试说明中更换的四道例 题目都是2010年的高考题,而且都是第一批新课标高考 省份的高考题。从命题技术上看,经过几年的实践,首 先进入新课标高考的省份命题技术不断提高。更换的 2011年的几道题目的命题水平明显高于往年:材料和设 问结合得更紧密、设问更明确、层次更清晰等等。所以, 这四道题目更能反映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考核目 标和要求。 从命题的指导思想看,更换的题目中有两道题明显 是考查考生的科学历史观和思维方法,这说明2011年高 考历史更重视学科素养、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考查。
关于考试指导思想的表述: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 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纲(文科·课程标准试验版)》,确定历史学 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 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 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 基本脉络。
41题
2007年
1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字
2008年
1172字
2009年
1121字
2010年
1398字
42题
43题 44题 共计
二段 材料 三段 材料 二段 材料 一段 材料 二段 材料
812
473
518
554 492 4091
四段 1090 材料 二段 611 材料 二段 352 材料 二段 593 材料 二段 497 材料 4315
29
30 31
必修Ⅰ(罗马法)
必修Ⅰ(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必修Ⅱ(第二工业革命中美国钢铁业的 发展)
必修Ⅰ(美国独立)
选修Ⅰ(日本明治维新) 选修Ⅰ(戊戌变法)
32
33 34
必修Ⅲ(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必修Ⅰ(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 必修Ⅰ(欧盟的建立)
2.《考试说明》的主要内容
Ⅰ 考试性质 ——选拔性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Ⅱ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300÷3 必作部分:选择题(11:12:12) 140分 主观题 (2:2:1) 135分 选作部分:地理:(3选1) 10分 历史:(4选1) 15分 Ⅲ 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 ——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的目标与 要求;考试范围
1.《考试说明》的定位
案头必备:《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课程标准》:地位最为重要,是教师教学的范围,是教 材编写、大纲及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与大纲及考试说明 相比,其内容要求最为详细,并带有行为动词,对各级学 习水平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教材: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也为教师 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一标多本”背景下,命题不 会拘泥于某一教材的表述,甚至“脱教材”倾向越来越严 重。 《考试大纲》:主要是确定高考的内容与方向,只制订纲 领性的原则与基本框架,它主要采用通史(+专题)体例, 史实内容使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并取消行为动词,范围最 为宽泛。 《考试说明》:实际上是《考试大纲》的细化或补充”。 是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对高考学科的考试内容、考 试范围、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的重 要文本。考试说明是命题的直接依据。它采用大纲体例编
四年宁夏卷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统计表 (选择题) 总题量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2 12 12 12
材 料 题(道)
8道 (24.25.27.30.31.32. 33.35) 11道(24.25.26.27.28.29. 30.31.32.34.35) 9 道(24.27.28.29.30.31. 32.34.35) 11道(25.26.27.28.29.30.31. 32.33.34.35)
湖南师大附中
刘丽珍
一.解读2011年考试说明——明确方向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三.回顾不容乐观的考情——帮助定位 四.应对新课程高考的策略——科学备考
一.解读2011年考试说明——明确方向
1.《考试说明》的定位 2.《考试说明》的主要内容 3. 2011年考试说明与去年的比较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1.宁夏卷形式结构的特点
(1)三科试题完全“拼盘”,试题呈现顺序对历 史科影响大 (2)历史试卷结构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且 题序、分值基本固定。 必考题,选择题第24-35题,48分; 非选择题必考题第40题,37分; 选考题41-44题,每题15分。 选考题采取四选一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 择的权利,但也增加了选择的困惑。总体上,选 考题对课标、对教材的依赖更低,难度也相对较 低。
关于考试范围的表述:
历史科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内容。其中, 历史(Ⅰ)、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 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 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 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 容。 范围只到二级子目。有利于命题,但范围极为 宽泛,指向模糊。 必修部分采用通史+专题体例:古代部分按中 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专题加古希腊、罗 马。近代部分按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通史加专题。 现代部分按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通史加专题。 选修部分:选修一:删去了梭伦改革、宗教改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1.宁夏卷形式结构的特点
(1)三科试题完全“拼盘”,试题呈现顺序对 历史科影响大 (2)历史试卷结构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且题序、分值基本固定。 (3)试卷的长度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 择题,阅读量大,并总体趋于平稳。
四年宁夏卷阅读数字量统计表(文字数): 题型 选择 题 40题
试题的呈现方式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以新 材料、新情境、新视角为主,这既是四年来高考历史试 题的显著特点,又可看出试题在注重“新”字的同时, 对以材料为主考查学生能力是高考的主线。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1.宁夏卷形式结构的特点 2.宁夏卷考试内容的特点
(1)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2)注重考查文史常识以及史学理论和方法: (3)注重考查普世性价值观: (4)注重考查对后世有影响的制度文明: (5)注重考查热点问题(以“问题”为中心): (6)试卷中考查的知识点重复出现,但角度不同: (7)模块内容比例侧重经济史 (8)选修内容逐渐“超纲”“脱教材”,总体难 易度不平衡。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二.分析四年的新课标全国卷(宁夏卷) ——了解样本
高考试题隐藏着最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 考试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由: (1)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 挥棒的作用; (2)高考试题和命题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 和继承性; (3)国家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的意图 十分明显,且比较认可目前的命题趋势。
三段 1010 材料 二段 290 材料 二段 266 材料 一段 448 材料 二段 413 材料 4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