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古诗两首:《汴河怀古》《题乌江亭》
乌江亭
卷土重来
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以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 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这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诗: “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 羽逃到乌江自刎。 期:预料。 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 辱。 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写作背景:
那是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
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 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 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 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
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
上船渡江吧!”
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 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 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项羽苦笑着说:“天意要亡的八千江东子弟,
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 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 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 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
《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 ),晚唐文学家。字袭美, 一字逸少,汉族,今湖北天门人。一位道、儒兼修的学者 。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 生、醉士等。晚唐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 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 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 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 ),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 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 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新唐书· 艺文志》录有《 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诗歌赏析
乌江霸王祠
乌江霸王祠
皮日休
《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释: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译文: 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 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 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 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 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 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 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 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 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皮日休
• 注释: • ①禹:传说中治水的大英雄。 • ②汴河:在今河南开封,是隋朝时京杭大 运河的一部分。 • 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 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水 殿龙舟指隋炀帝乘坐的大船,船身广大, 船上极尽奢华。 • ④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 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 比的。
• 解析: • 人们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挖这 条大运河;但至今南北方千里交通,确是 以来这条水上通道。如果隋炀帝开挖大运 河不是为了自己游玩享乐,那么他的功绩 即使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也不算 过。 • 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众口一词,都 说他荒淫无道。诗人没有人云亦云,而是 独树一帜,对隋炀帝的功过做出了客观公 正的评价。
诗歌赏析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 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 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隋炀帝
龙舟模型
古运河
古运河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题 乌 江 亭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说:
胜败是兵家的常事难以预料, 杜 牧 能忍辱负重才算是堂堂的男子汉. 江东子弟中多有人才俊杰,
说不定还能在整旗鼓卷土重来。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 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 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 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 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
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 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 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 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 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 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 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 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