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 ppt
文 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
复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不同的感情。唐代三
习 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歌,被人诬陷的骆宾王,
专 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
题 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是“本以
之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
古 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表达的
之
古
霜天晓角梅(范成大)
诗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
词 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 鉴 倚、画楼月。
赏
高
考 语
托 物 言 志 诗 歌(咏 物 诗) 举 偶
文
复
春夜喜雨 杜甫
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题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之
专 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
题 之 古
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即使 是不熟悉的作家,也可以借助注解和诗词本
诗 身的语言信息来了解。
词
鉴
赏
高
考 古诗词中的“诗眼”、“关键句”举偶
语
文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香如故”
复 ,《诉衷情》中“关河梦断何处”,《书愤》中
习 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王安石的《船泊瓜洲》
习 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
专 同情,他只就史论史,而王安石说“君不见咫尺长
题 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借他人酒杯,
之 浇心中块垒”,更多的是表达自己被排挤时的心理,
古 而在笔法上是辛辣、冷峻的。
诗 词
D、要分析写法。
鉴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念奴娇·赤壁怀古》);
赏 有议论引发(《王昭君》);
题 明显的事物,往往采用比喻的手法,作者形象并不
之 融入描写对象中。
古
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
诗 写之外,还常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白莲》
词 “素花多蒙别欺艳,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
鉴 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作背
赏 景,写出白莲的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高
考 托 物 言 志 诗 歌(咏 物 诗) 举 偶
鉴
赏
高
考
语
托 物 言 志 诗 歌(咏 物 诗) 的 特 点
文
复
习
首先要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专 追求贴切逼真,形神兼备。其次要体会诗人在景物
题 中所寄托的感情。
之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
古 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俗,坚守正义的 诗 气节。
词
鉴
赏
高
考 语
由于诗人的经历、情趣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
文
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感怀”特点时,首先要看
复 “事”与“怀”是怎样结合的。如李白的《春夜洛城
习 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
专 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的故园情思是由
题 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
之 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
古 帖。其次,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词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两个
鉴 黄鹂鸣翠柳”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
赏 象,除了体会到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外,如果了解
到是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那么更容易体会到这
首即景之作,还包含了一种万象更新的期盼和买舟
高
考
鉴赏写景抒情诗歌的技巧
语
文
第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要留
复 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
语
文
复
在狱咏蝉(骆宾王)
蝉(李商隐)
习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专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题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之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古
病牛(李刚)
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赏 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李清照的《永遇乐》中的“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等。
高
考
古诗词中抒情、议论性语句举偶
语
文
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生
复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了却君王天下
习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感时花
专 渐泪,恨别鸟惊心”,“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习 俯、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要把握和分析
专 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
题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理解描写景物
之 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古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此外,
诗 诗歌中传统的的比兴手法等也要注意。
词
鉴
语言运用要注意诗歌语言的总特点。如“大漠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
古 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
诗 门外搂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
词 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鉴 《后庭》遗曲。
赏
高
怀古咏史诗歌举偶
考
语
文
复
其次,要体会意图;
习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专 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
题 到赤壁凭吊,这就是触发诗人感慨的媒介。辛弃疾
之 登上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联想到南宋王
古 朝在风雨中飘摇,北固亭就是触发感情的媒介。
诗 第三,要领悟感情:
词 A、对历史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并不置身其中。
赏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壮丽)、“细雨鱼儿
出,微风燕子斜”(细腻清新)等。
高
考
写景抒情诗歌举偶
语
文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复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
习 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
专 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
题 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
之 解其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变化,把握其总
古 的特点。
诗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了解其思
词 鉴 赏
想感情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与时代变化的关 系。
高
考
语 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陆 文 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
复 照与亡国破家等,李白与政治失意,每个人
习 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
鉴
赏
怀古咏史诗歌举偶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高 考
怀古咏史诗歌举偶
语
文 复 习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专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
题 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
之 谋。
古
诗
词
鉴
赏
高 即事感怀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技巧
考
内容包括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
语 闲情逸致等。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
词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鉴
寒菊(郑思肖)
赏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高
考 托 物 言 志 诗 歌(咏 物 诗) 习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专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题
专 中“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
题 后雨》中“淡妆浓抹总相宜”, 贺铸的《青玉
之 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李煜的《虞美人》
古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李商隐的《无题》中
诗 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杜甫的《八阵图》中的
词 “遗恨失吞吴”,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
鉴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柳永的《蝶恋
斜月低回”,“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
书”等。
高
考
古诗词意境举偶
语
文
意境是意中之境,境中之意。如“两个黄鹂鸣
复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境清新、高远,充满生
习 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意境悠远、空灵。
专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境平淡中见深沉,
题 生机无限。
之
如:苏轼的诗词豪迈开阔的意境,给人一种积
专 百姓苦。
题
之
山坡羊 叹世 陈草庵
古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 捕鱼
诗 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
词 也任他。
鉴
赏
高
怀古咏史诗歌举偶
考
语
贾 生 李商隐
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复 习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