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浅谈班主任自我修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21年浅谈班主任自我修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班主任自我修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班级管理中,细节决定着成败。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管理好班级不仅考验班主任对学校制度的执行力,还考验班主任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和见微知著的工作能力和热情。

班级管理;班主任;细节和执行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班级管理中,细节决定着成败。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管理好班级不仅考验班主任对学校制度的执行力,还考验班主任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和见微知著的工作能力和热情,同时也考验的是班主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一个班级,班主任自我修养的程度决定着其发展!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决不能浅尝辄止,因小失大,应注重自我修养,用潜移默化的细节感染学生,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用见微知著的精神认识学生。

提倡注重细节,小事还要再做细,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

班主任自我修养和班级管理都要注重细节。

细节是深入浅出的学问,细节掌控包含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管理好班级,首先要从班主任个人管理做起。

班主任讲求细节不一定能使班级管理成功,但成功的班级管理必定讲求细枝末节。

我们与其到处走马观花的去学习班级管理经验,还不如自己坚持不懈地处理好每个细节。

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会让学生心潮澎湃,燃起自信之火;也有可能让学生因此埋下阴影而 ___失望。

班主任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

所以班主任更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会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自我。

班主任要学会用潜移默化的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都心甘情愿地去执行指令。

如有的学生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强制执行直角转弯制度,他们觉得走路都要被管着,这也叫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吗?在老师看来这是对学校纪律的破坏,对学校纪律的不理解,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禁止学生破坏纪律,一味的重述平凡而没有建设性的大道理,而不是去强该调纪律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益处的话,可能很少有学生会真正“谨遵圣旨”。

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道理抽象到都 ___服我们自己,又怎么能拿来教育学生?到底如何才能让学生听得进道理,让他们自觉遵守呢?那就要用潜移默化的细节去感染他们,作为班主任不妨这样去做:利用班会课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用演讲或分享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对该纪律的正确认知和绝对信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把学校各项纪律上升到体现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和强大凝聚力的高度,通过宣传影片和名人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华名族,是依靠礼仪、仁爱、尊师、诚信、勤学、友善、宽恕、砺志、爱国等美德,才有了千百年来的绵延不绝,才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正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的一件件小事,才促进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1997年6月,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开发革命传统和我国优秀传统这两种特有的德育资源,他在《中国传统道德》一书序言中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目的,是把实现德育总体目标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使之更加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有 ___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对中小学生来说,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国家的法律法规的遵守就是中华之传统美德。

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避免了敏感的“直角转弯”四字,使学生更加注重了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班主任要借助学校这个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还要善于充分挖掘学校特有的文化意蕴,如学校走廊两侧张贴的中华名人名言、名人画像,楼道里的`学生风采栏等,要随时引导学生观摩理解,使中华美德和校园美德处处得以彰显。

要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引导学生设计班级的文化布置,将学生书法、绘画、剪纸、中华名人格言和获得的团体荣誉等,布置在教室的学生风采栏里,并及时更新,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在这样美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没有学生会想到要去破坏学校纪律。

而在整个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过程中,班主任良好的自我修养和文明的举止言行,都体现了细节的说服力。

可见要实现班级管理的“宏图大业”,就要从细节入手,从班主任的自我修养上下工夫。

也许很少有人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锐,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微妙的变化和滑过的细节。

晕轮效应认为: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对其作出判断的心里依据。

如果你见到一个人衣着整齐、合体入时,表情自然,则会认为此人做事心细,有条有理,进而会想这个人一定有责任心,你就必然会在心里产生最初的满意的感觉,并且还会联想到其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能力。

作为班主任,必然要被学生模仿,如果班主任自身语言粗鲁、品质低略,那相应的学生也会行为散漫。

相反,如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和文明的举止言谈,时时处处用言传身教的细节行动教育学生,会使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不必浪费过多唇舌,就可以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在口头上传授,在行动上以身作则,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

言传身教是班主任的显著特点,要做到高效的“言传”,就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这也体现着班主任的自我修养,班主任工作离不开言传,布置工作,和学生谈心,召开班级工作会议等都离不开口头传授,班主任要通过言传来进行各项教育工作,达成各项德育目标。

在执行时不能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那样喋喋不休,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久而久之,班主任讲得再多再详细,学生也听不进去多少。

我们往往把言传就当作用语言进行教育,却会忽略掉我们的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其实这些都是语言。

作为班主任需要分清什么时候使用有声语言,什么时候使用这些无声语言。

班主任的几个眼神,几个动作,有时就足以有效教育学生。

因此,在平时班主任就需要提升自我修养,注重言传细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犹为突出。

因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有威信。

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身教这种教育方式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特别是在改善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成效显著。

身为班主任,要做到高效的“身教”,就要从自身做起,班主任的品格、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每天出操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跑操,当学生们集会顶着烈日时,班主任一定不可以站在阴凉的地方,班主任到无论什么时候到教室里,都要抹一抹讲台,一下卫生工具或捡一捡碎纸片等。

学校开展“爱校卫生竞赛活动”时,班主任没有一个站在那里“指手画脚”的,全都亲自上阵,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校长还手把手教学生正确的拖地姿势等情景,都无一不向学生传达出一种团结爱校、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学习上,好的学习习惯能使人受益匪浅。

班主任平时的教学行为和生活中的爱好、兴趣,如读书、看报、做读书笔记,写日记等,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就会模仿、尝试,自觉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与爱好。

班主任无时无刻都处于言传身教状态,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这样的一件件小事,都会被孩子们敏锐的眼睛所察觉,都会让学生心里有所触动,慢慢地,学生也会随手捡起身边的纸屑,懂得替父母分担,会把自己的书桌的有条不紊,会在任何场合谈论学习。

班主任恰到好处的言传身教,通过情境的感染、意志的努力和行为的感化来教育学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虽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班主任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学生心理,结合教学实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可见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举止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古人云,阅人以微,说的是看人要从细微之处去认识。

一个学生初到学校便主动与同学打招呼,说明他热情好交际;一个学生郁郁寡欢、独来独往,一定有什么心事或者一个气氛压抑的家庭;一个学生如果披衣散扣、衣冠不整,说明是个懒散或者在生活上不拘小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 ___风满楼”,班主任要能见微知著,才能因势利导,管理好班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

”我们往往把难以教育与管理的学生称为“问题生”,称为“畸形儿”。

作为班主任,如果在自我修养上没有见微知著的精神,就很难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一个班级,必然有好学生,也会有“问题学生”,在认识问题学生时,一定要理解他们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学生相比较而言的,他们是集体中绝对少数的学生,他们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这些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行为管控能力较差,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思想遇到了困难,难以自我调解,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反常,不遵守纪律,对人对事有偏见,这一切都是难免的。

所以班主任要提升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成长的同时,通过学习和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正确认识一个学生,从而针对其自身特点,制定高效的教育引导措施,帮助每个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健康成长。

班主任如果在不了解学生、不了解问题原委的情况下,就居高临下,疾言厉色的训斥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相反,班主任如果能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从学生的心灵入手,在心灵的交流中唤醒每个学生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本性,唤起学生内心自我矫正的愿望,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见微知著,善待学生,就是要正确认识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作为班主任,都知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教育孩子的故事,他把原本是一场雷电交加的批评,变成了一场甜蜜的邂逅,正是他见微知著的观察力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让孩子在温馨的谈话氛围中得以觉醒。

用见微知著的精神认识学生,进而鼓励或批评学生,对班主任来说,都是必备的技术。

而要正确处理发现的问题,却是一门艺术。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并不是普通的“糖果”,而是“精神糖果”。

在给糖果的过程中,他与学生的心理差距慢慢的就拉近了。

学生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进而会坦诚交流,而学生也会理解老师的批评是为了什么。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学习陶行知的见微知著的自我修养和品行,学会给学生“精神糖果”。

要正确看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要想到他们是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