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框架图
商帮(晋商、徽商)
“海禁”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晚明):
挑战孔子权威
批判理学、肯定私欲
徐:《农政全书》
李:《本草纲目》
三大名著
昆曲
14C—15C圈地运动
15C—16C新航路开辟
与西欧直接贸易“西学Leabharlann 渐”14C—17C文艺复兴
16C宗教改革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对内重农抑商,对外“海禁”与闭关锁国。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废相、内阁、军机处)
【思想】反传统思想出现,追求个性解放;程朱理学仍是官方哲学,束缚思想,学者脱离实际。
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限)
雍正:军机处(跪受笔录·皇权顶峰)
八股取士
闭关锁国
批判君主专制:
黄宗羲:工商皆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唯物辩证
行省制
科举制
青花瓷(彩瓷)
民营手工业黄道婆:棉
郭守敬:简仪
《授时历》
王祯:《农书》
文人画(诗书画)
杂剧:戏剧成熟
泉州:第一大港口
大都:国际大都市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太祖:废相
设殿阁大学士(顾问)
成祖:内阁
(无实权、非法定)
八股取士
高产作物:玉米、番薯
手工业民营超过官营
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白银货币、长途贩运发达
市坊分设;柜坊、飞钱
三教合一
火药
雕版印刷
吴道子
传奇:小说成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广州市舶司
8C造纸术西传
二府三司
夺实权
制钱谷
收精兵
王安石变法
科举制改革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五大名窑、景德镇
商业繁荣、交子
草市夜市兴盛
市坊时空限制打破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程颢、程颐(北宋)
朱熹(南宋):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四书章句集注》
分封制
宗法制
世卿世禄制
木耒耜、石犁、井田制
青铜繁荣(礼器)
西周·工商食官
(官府垄断)
甲骨文:汉字成熟
(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工商业阶层出现;
城邦民主政治确立并达到顶峰,公民地位提高;
人文主义思想起源)
1君主没有绝对的专制权力,与贵族联合执政;
2诸侯分散割据,中央集权程度较低;
3官员由贵族世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商鞅变法
军功爵制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产生
井田瓦解,土地私有确立
都江堰(李冰父子·四川)郑国渠(陕西)
私商出现、重农抑商
孔:仁礼德,中庸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性善论
荀:仁义王道;民水君舟(民本);性恶论
唯物
法:法、术、势;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道:辩证、无为
【思想】私学兴起,士阶层活跃,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郡县制;军功爵制
灵渠(广西)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法家、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
BC3C万民法出现
三公九卿——内外朝
郡国并行——推恩令
察举制
铁犁牛耕推广(耦犁)
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
青瓷
汉初:黄老之学
武帝·董仲舒:
独尊儒术、大一统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司南
《石氏星表》
BC5C
梭:财产等级(基础)
克:陶片放逐法(确立)
伯:津贴(顶峰)
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知识即美德
柏:《理想国》,理念论
亚:中庸,三段论,批驳理念论
罗马:《十二铜表法》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政治】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向君主专制过渡;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过渡;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陆九渊(南宋):
心即理(心/性)
火药广泛使用
泥活字印刷
指南针航海
话本
《清明上河图》
13C指南针西传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商业繁荣,市坊时空限制打破,不受官府直接监管,市民增加;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文官政治发达;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效率低下;
【思想】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一省制:
中书省(相权反弹)
《红楼梦》
京剧:
乾隆·徽班进京
道光·徽汉合流
同光·成熟
广州“十三行”
1689《尼布楚条约》
1689《权利法案》
17C科学革命(牛顿)
18C启蒙运动
18C60s工业革命
仁政
西汉:造纸术
东汉:“蔡侯纸”
西汉:《黄帝内经》
张:《伤寒杂病论》
东汉:《九章算术》
海陆丝绸之路
九品中正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长制
翻车、均田制、租调制
白瓷、灌钢法
佛教、道教冲击儒家
贾:《齐民要术》
书法成熟
王羲之、顾恺之
三省六部
节度使——藩镇割据
科举制
曲辕犁、筒车、大运河
均田制
南青北白
商业发展;都市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