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章_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第7章_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有机肥投入量逐年减少;
耕作措施不当、作物种植比例失调等因素,导致 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中国拥有地球上7%的耕 地,但化肥和农药的使 用量却是全球总量的35%
1、引起土壤酸度变化。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都属 生物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氢 离子增多,易造成土壤酸化。 2、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化肥使用过多,大量的 NH4+、K+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 交换,使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 3、有害物质对土壤产生污染。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 原料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它们 随施肥过入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4、农产品品质下降。化肥的肥效较快,对作物前期生长作 用明显,而作物养分积累不利,化肥部分物质被作物吸收积 累到植物体中,影响产品品质。
•“加环”再转化,增大系统产出,提高系统的功能。 •“无效输出”返回土壤库,减少了系统外物质、能量的输入, 减少了系统能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系统经济效益。
②不合理的输出加大了运输能耗,无效输出带来巨大的能
源、运输、搬运、劳力等方面的浪费。
③由于不合理的输出,造成城市有机质不正常“富集”, 加大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污染和负荷——“化利为害”。
②农牧型:
林区耕地不足,提高单产尤为重要。
•
保障高产农田。增加农业投入,扩大高产基本农 田面积,保证粮食生产基础上,退耕造林种草;
•
在粮食、饲草、燃料等增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以牛、羊、兔、猪、禽等为主的畜牧业,改善畜 禽结构。
③林牧型:
自然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络最复杂,但其生物 种群几乎都是自然选择的野生自然种群
核心是农牧业的有机结合、互相依存和促进、 同步发展,使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功能 不断增强。
发展思路:
(1)方田林网化
•
建成方田林网化,中间打一眼机井,将农田系统建成旱 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系统。 利用秸秆、树叶为饲料,发展农区畜牧业。
(2)利用非常规饲料发展农区畜牧
•
核心:要以农 促牧,以牧养 农,以农兴林 ,达到农林牧 结合
•
林牧模式就是依据自然种群的组合原则,用人工食物 链取代自然食物链,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
该类型常见模式有:林-昆虫-鸡-貂;林-畜-蚯蚓;林
-鸭-鱼等
(3)案例:山东省五莲县位于鲁中南山区,全县以山地为
主,总面积1501.54km2。其中山地面积占34.2%,丘陵面积占 59.7%,全县总耕地面积4.15万hm2,人均0.08hm2。
1980年以来,根据当地 条件对山、水、林、田 、村进行综合治理,确 定了以林果为主,林粮 牧结合,牧工商一体化 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 生态农业模式
成效:
①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林粮间作 ,沟内塘坝千条”的格局,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达 65%以上。 ②实施了林果业生态工程,每年新增林网面积750hm2以上 ,全县林网总面积12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3%,植被覆盖 率达98%。 ③实施了以土壤培育为主的土地利用生态工程,土壤有机 质含量提高1倍。 ④实施了以种植业为依托的畜牧养殖生态工程,大力发展 规模养殖业。 ⑤实施了以种养业为前提的农畜产品增殖工程,积极发展 农副产品深加工,年产值30多亿元。
由于过牧、过樵、过采,目前草场退化较严重。
(1)问题:
①自然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太阳能、光、温条件
较好,沙地上种植旱田,沿用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
②存在着农林争地,农牧争地的矛盾:大面积是广 种薄收的旱田、轮耕地和撂荒地。
③沙化随人口增加有逐渐发展的趋势:以吉林省为 例,到2000年,沙地面积增加了23万hm2,吉林省人 口增加了1600万人。
浪费严重!!!
• 能量流动是单向性的;
• 消费者至多只能转变食
能量转化金字塔规律
物源的10~20%成为自己
的原生质(10%递减率)。
是否能利用这部分能量?
2.农区牧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思路
一个理想的农业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 生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并能 取得高产高效的生态经济系统。
在西红柿和青椒收获现场,据初略估计,青椒有 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没有收获上来,土豆浪费几 乎到达五分之一,西红柿十分之一左右。
• 美国的农业以市场为主,他们的粮食压力不大,但造成的 浪费、环境污染和资源代价是很大的,单位土地面积的产 量和效益相对是较低的。 • 工厂化、市场化、快餐化的食物生产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 健康问题,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群比例不断 增加。 • 美国这种“无人农业”的农业方式是不符合人多地少的中 国的。
第七章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 系统的生态工程
张靖 zhangjing@
1.了解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2.掌握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3.掌握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及实施 方案。
4.熟悉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设计流程。
3.林区畜牧业生态工程设计
林业的畜牧业生态工程主要适用于交错带的 荒芜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原则:
• • •
①牧林共生; ②多重利用; ③可持续发展。
(2)模式:林区的畜牧业应以水土保持与增 加土壤肥力为重点
①林果牧型:根据地形高、中、低建立多层次的生产结构
采取山顶陡坡松柏、刺槐防护林带; 山腰缓坡杂果林带; 山下沟边基本农田,地边种植花椒、桑树等,配和各种拦 蓄工程,达到土不下山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2)资源合理利用及开发前景
农牧交错带的许多沙地的自然生产潜力很高,对沙 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实际粮食单产很低。
①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把农林牧互相矛盾 的现状转变为农林牧互相促进的关系。
②发展饲料工业,走迂回的道路提高粮食单产。 ③把沙地开发与群众脱贫致富联系起来,建设人 工控制的生态经济系统。
发展历史:
1950年,史密斯(Smith)著的《树木作物:永久的农业》 一书,阐述这一系统。 1977年,国际农林业复合经营研究委员会(ICRAF)成立, 使该方向的研究兴起热潮。 1982年创办了国际性刊物《农林业系统》(Agroforestry Systems)。 现在,农林业系统扩展为农林牧业复合体,通过以林护农、 以农养牧、以牧促林,实现农林牧的互利共生。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在草带内的沙平地,可种植花生、玉米、地瓜等农作 物、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 在沙地上施用有机肥,改良沙土,增加有机质对沙粒 的胶结作用,改善土壤结构。 一方面增加粮食生产, 另一方面扩大秸秆产量,发展畜牧业,以农兴牧。
(2)具体设计:
①林带林网
规格:500m×500m 结构:乔灌革结合,乔木10行,3mx3m;灌术1m×1m。 树种:乔木为刺槐、山杏。 灌术为拧条+胡枝子、紫穗槐。
2.3物质多重利用与物质循环原理
在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 物质必须要多重利用,尽量做到无废物产出。
畜牧业的粪、尿,是农作物和林木的优质肥料;
农副产品及豆科灌木饲料林,也是畜牧业的饲料源。
3.1 农林牧交错带的复合生态工程
3.2 农区的牧业生态工程
3.3 林区的牧业生态工程 3.4 种养加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一户家庭大农场,两口子经营了1万英亩的土地,相当于 6.06万亩土地,种植了苜蓿、西红柿、青椒等,最忙的时 候,也只不过雇佣20人左右帮工。 美国式“无人农业”离不开大型机械设备。这些他们应有 尽有,甚至飞机也雇来喷洒农药。这样的农业被国内的农 业专家奉为农业的最高境界。 该种农业的弊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个人耕作上万 亩的耕地,除了粗放还是粗放,单产和作物多样性性下降 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浪费了土地资源。其次,毕竟是机 器收储运,现场的浪费就很严重。
美国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
• • • •
美国东南及中南部以饲草、林牧系统为主; 美国中部和中南部以核桃树为主,林粮和林草间作; 美国东北部主要以果树和一年生作物间种为主; 美国西北部有传统的林牧结合。 是农作物和硬杂木间作;
加拿大的模式
• •
在泥炭沼泽上种柳树,木材用于畜牧业和造纸。
澳大利亚防护林和林牧结合模式 非洲的主要类型包括:
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高纬度恒温动物往 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 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艾伦规律(Allen‘s rule)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 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2.农林牧复合系统生态工程设计
(1)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农牧交错带的沙地上,建立林网
①防风固沙,固定沙地 ②选用豆科饲料植物,以便以林促牧 ③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用材林和经济林结合, 发挥长远效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选择适合作饲 料的灌木,使其当年见效,以林促牧。
在林网内种豆科牧草,建 立饲料工业基地,发展草 食畜牧业,国养牲畜,积 攒有机肥,养殖蚯蚓、蜜 蜂,办有机无机复合颗粒 肥料厂,以牧养农。 新建的林网
3.农区牧业生态工程设计
(1)工程模式之一:小麦+玉米+大豆-黄牛。 牛粪还田,集中施在玉米地上,尽可能将根茬、 凋落物还田,小麦玉米、大豆轮作。 (2)工程模式之二:小麦+玉米间种草木樨+大 豆-奶牛。 玉米和草木樨2:1间种(玉米的每公顷保苗株数 可比单种玉米时减少):牛粪还田,集中施在 玉米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