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论 一.什么是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概念)? 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工程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和功能协调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的物质生产工艺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

二.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的区别(概念)?三者之间的定位、消费层、发展与认证方式有何不同? 定 位 消费层面 发 展 认证方式

无公害农产品 解决基本安全问题 大众消费 政府推进、公益性的 产地和产品相结合

绿色食品 发达国家质量安全水平 高收入人群及出口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质量认证和

商标管理 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不以安全为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际市场 中介行为、市场运作 一年一认证

无公害:1.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由无公害蔬菜扩展而来。 2.最基本的要求是:优质、营养、无污染。 绿色食品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家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三、.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1、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 3、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帮助小规模的农户持续发展 4、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5、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目标:1、环境目标 、健康目标 3、经济目标 4、社会公正目标 四.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有何不同?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1、 时代背景不同 2、 科学基础不同 3、 生产条件不同 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 西方国家的生态农业就是有机农业的另一种叫法,等同于有机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与有机农业相比,对常规农业技术如农药、化肥、基因工程品种等不特意限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其涉及的内容与范围较有机农业更广,其生产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生产力,并正在朝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五.中国农业生态工程与西方农业生态工程有何相同与不同点? 项 目 欧 美 中 国

背 景 经济及科学技术发达,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 经济及科学技术正在发展中,生态危同表现在人口众多、资源破坏、能源不足、食物不充 理论基础 生态学、生态控制论为主,自然基础学科相辅 生态学、生态控制论为主,自然应用技术和社会科学相辅

对 象 自然生态系统或重建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目 的 环境保护,偶兼经济效益 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设计原理 自我设计,辅以人为干预 按预期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目的及规律,人为干预为主 技术路线 主要调控强制函数 主要通过生态工艺调控系统内结构功能

能 源 太阳以为主,辅以化石燃料或电能及很少人力

太阳能为主,辅以人为及较少

化石燃料或电耗

再生循环 可采用 绝对需要

商品生产 通常无 农、林、渔、畜禽产品及一些轻工原料 生物多样性 单纯 复杂

价 值 美化环境,自然资源保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 商品,废物充分利用,环境保护

六.农业生态工程分为哪些类型?环境保护型农业生态工程又分为哪些类型? 按自然地理条件分:平原型、山地丘陵型、内陆水域型等。 按主产品或主要产业类型分:专业型 综合型: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型 、 农林牧型、林农牧型 农渔型、农副型等。 环境保护型农业生态工程分类: 第一,无(或少)废弃物农业生态工程。 第二,分层多级利用废物农业生态工程。 第三,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如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第四,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工程。 第五,城乡(或工、农、副、牧、渔)复合生态工程。 第六,以退化土地(如水土流失、沙化等)治理为中心的农业生态工程。

第 二 章 一、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促进农业生态工程战路的实施 利于地域农业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与保护 3利于合理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二、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指导思想: 是协调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增值,平衡生物与环境关系、输入与输出关系,优化农业生产的效益,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 技术路线:是着重调控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组合,提高系统本身的迁移、转化、再生一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自净作用及环境容量,充分发挥物质生产潜力,尽量利用时间、空间、营养生态位,提高整体的综合效益。 三、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原则 1实现结构合理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3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原则 4动态调控的原则 5人工合理调控和技术集成原则 6依据系统的综合性,建设高效复合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四、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内涵及设计层次 内涵: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品与商品内涵; 资源利用为基础的产业内涵; 自然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内涵。 层次:第一级: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包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第二级:农林牧副渔加工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大农业为主的种养加层次联结模式。 第三级: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农、林、牧、渔层次联结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 第四级:专业经营与综合经营型经济子系统,即农田、畜牧、水产、养殖子系统。 第五级:产品生产系统,它是空间、时间及物种的不同组合模式。 五、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程序及内容 设计程序:1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等级 2系统诊断与分区 3方案设计 4设计方案的评估与选择 六、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体系 1加环技术 生产环 增益环 减耗环 加工环 复合环 解链 2延链技术 延链即通过增加或替换一种或几种环节,将原来已有的能获得良好回报的过程。 3接口技术 七、农业生态工程的结构组成 1结构元、它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基本组分。 2结构链、不同结构元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链状结构即为结构链。 3结构网、它是多条结构链通过一定耦合方式形成的网络关系,是系统结构的高级形式和较完整形式。 八、农业生态工程的结构原理 1结构多样性原理(1)结构多元性 ①决策过程的多样性; ②资金多样性; ③资源多样性。 (2)结构链和结构网的多样性: 2结构主导性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从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其对系统影响等多方面带动或制约着系统的发展。系统的这种结构特性就称为结构的主导性。 主导组分 主导链 主导网络 结构开放性原理 两种内涵:系统的开拓能力,即系统在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或者说是系统与外部的联结程度; 系统的适应能力,即系统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生存和发展策略的能力。 4结构的自主度 自主度是系统依赖自身反馈机制形成的有序结构的能力,自主性是系统稳定的基础 5系统的结构和可持续之间的关系 九、农业生态工程的功能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不是为了提高某一环节的生产能力,而是提高整个生态系统整体的生产效益) 2互惠共生原理 3自适应性原理 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状态如何,一方面取决于人工塑造的结构是否成功,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其本身生物学过程的机能作用,应设法释放与调动其本身的自适应能力。 4效益协调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生态系统,应该注意各方面效益的协调) 十、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和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技术进步概念: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新技术从被创造到生产、应用和广泛推广的过程,从而使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第 三 章 一、.农业生态工程模式按不同生态农业建设层次分哪几种类型?试述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 1农户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多样化的经营) 2农场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种植业为主的粮食生产生态工程 养殖业为主的畜禽生态养殖工程 3村(镇)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以改土为起点,以现代化的沼气工程为核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4县市(区)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应用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原理及其结构和功能原理 生物与环境协调原理 农业生态平衡原理 三、立体共生农业生态工程与综合养殖技术有何不同? 立体共生农业生态工程定义:指在一定的区域或土地面积(水域)内,充分利用光热、时空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