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系统设计说明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系统设计说明


(二)北方“四位一体”庭院生态系统模式
▪ 基本概念: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 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 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 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 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 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 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 这种模式包括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和 山、水、林、田、路、生物和环境综 合治理两种生态农业建设形式。两种 形式均注重生物与环境兼治,进行综 合治理。
▪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丘陵漫岗区。
三、综 合 经 营 型
▪ 这种模式是在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 源优势,利用各种资源,运用生态 经济学原理,建立多元化复合式的 结构,形成农、林、牧、副、渔等 相结合的经营生产体系。
▪ 具体形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 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 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
▪ 主要的技术特点是:
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 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 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第六章 生态农业模式与系统设计
第一节 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第二节 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设计
第一节 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一、立 体 开 发 型 二、综 合 治 理 型 三、综 合 经 营 型 四、庭 院 生 态 型 五、能 源 型
一、立 体 开 发 型
▪ 立体开发型是根据土、光、水、气、热等自然资 源和不同农业生物特征、特性,通过种植业、养 殖业、加工业的巧妙结合,进行立体种养,建立 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 立体模式及其综合性技术。
2、结构 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模式的垂直结构明显, 从山上到山下,从地上到地下,形成了林、 参、果、粮、畜、稻、鱼、矿等多元复合或 立体生态农业结构。
3、功能 1)林果(参)间作,充分利用太阳能; 2)牧草共生,林下放牧,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农牧结合,促进资源的转化增值。
二、综 合 治 理 型
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 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
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 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 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 农产品。
▪ 经济效益:
1、 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 增收5~6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 2、 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 3、 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 4、 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 闲季节“男人打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 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 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 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 圾堆满院”的旧面貌。
▪ 现有规模: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示意图
厨房
猪场
粪尿
氧气 二氧化碳
温室大棚
沼气
沼气池
(三)“种、养、加、能源一体化”的产业化模式;
基本流程为:
▪ 把稻草、树叶、蔬菜加工成饲料用于养牛、猪、鸭等, 其动物粪便和肉类加工场的高浓度废水送入沼气池。 经微生物作用产生沼气,作为农场生活和生产用能源, 沼气渣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氧化塘,进行曝气处理。 在氧化塘中种植水生生物并养鸭,水生生物可作为鱼 和猪的饲料、鱼塘内繁殖藻类作鱼饵,塘泥和沼气渣 作肥料。由于有机质还田减少了化肥用量,从而降低 了农业成本,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产蚕茧和蚕丝。桑树的凋落物、桑椹和蚕沙施撒入鱼 塘中,经过池塘内另一食物链过程,转化为鱼体等水 生生物,鱼类等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 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底栖生物的消化、分解,取出 后可作混合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 人们可以从该体系中获得蚕丝及其制成品、食品、鱼 类等水生生物以及沼气等综合效益,在经济上和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上都大有好处。
六、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1、低湿地区的“桑基鱼塘系统”模式; 2、四位一体的“庭院生态系统”模式; 3、“种、养、加、能源一体化”的产
业化模式。
生态农业的几种模式
(一)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桑蚕鱼塘系统模式 ▪ 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多见而行之有效的生产体系。 ▪ 桑树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桑叶,桑叶喂蚕,生
四、庭 院 生 态 型
▪ 充分利用庭院时空资源,实行立 体种植、养殖,达到最高的土地 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获得良好 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五、能 源 型
▪ 这种模式是在资源贫乏、能源短缺,燃 料、饲料、肥料矛盾非常集中的情况下 建立起来的节能开发型模式。通过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形式,确保当地环境 及经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 这种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种植业空间 结构,实行多元复合式的立体开发、综合经营型 的模式,适用于山区生态农业和庭院生态农业建 设。
1、特点: 1)种植业空间立体开发型:利用生态学种间互补、
共生互惠原理和加厚利用层,实行多层次的生物 复合群体,使生物种类组成一个互利的立体关系。 2)山区资源立体开发型:靠山吃山,用山养山, 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山区经济。 3)庭院生态农业立体开发型:根据不同作物种类 的不同生长特性,充分利用其生长过程中的空间 差和时间差,合理进行多种配置,形成多物种、 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水、 气、温、土的利用率。
第二节 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设计
一、生态农业模式系统设计的特点; 二、生态农业模式系统设计的步骤。
一、生态农业模式系统设计的特点
1、它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科技各个子系统的、 综合的、全方位的优化,并以生态系统、技术系统和经 济系统的综合优化为重点。
2、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系统的设计和调控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的经常性工程,只是设计的 对象或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