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甘州区长安镇中头闸小学教学计划表学科美术班级一年级制定者王红艳时间2016.2.26 一、本册教材教学总目标要求及措施二、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一课: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

2.过程目标: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

2.难点: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课前准备1.学生:油画棒或者水彩笔2.教师:课件、教具和纸教法和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在玩中学的学法。

一是在“听雨”中,玩点与线,表现形象;二是在“看雨”中,玩点与线,丰富形象;三是在“讲雨”中,玩点与线,组织形象;四是在“评雨”中,加深对点线美的认识;五是在“组合”中,加深对整体美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

3.播放春雷响了的声音,快躲一躲吧。

增强学生从听觉到用美术方法表现的能力。

同时师生共唱《小雨沙沙》,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二)展开: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

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

1.蔚蓝的天空飘来了云。

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一朵云,看一看,谁画的云能轻轻地飘在天空上?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

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3.春雷响了,划过一道闪电。

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看一看,谁画的闪电有力量,有速度?4.天空暗下来了,开始下小雨了,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小的点。

雨点串在一起成了什么?理解由点连成线。

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长长短短的细雨丝,理解由线连成面。

让学生认识用点——线——面来表现雨天变化的方法。

5.风呼呼的吹着,细雨丝被风一吹斜斜的落下来。

学生理解雨的随着景象的变化线条也变化的方法。

6.雨也越下越大了,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打在(教材中)非洲菊的花瓣上,学生观察水滴,溅起了又成了一朵朵的水花。

教师描述,与学生一起想象着画。

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教材图片中)芦笋怎样了,念儿歌,画感觉。

让学生对雨天变化有所了解。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能对天气变化时所有的特征都有所认识,观察之后还需要有个内化的过程,所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画雨天的天气变化,降低了难度。

(下图为学生的练习)(三)想雨中情,说雨中的故事,丰富学生想象力。

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情境1:画下雨天动物和植物的拟人故事。

雨好像一个娃娃真调皮,跑到了田野里了。

小花特别喜欢雨娃娃,猜猜它会怎么迎接雨娃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画荷叶、蘑菇当雨伞。

教师再启发学生讲故事,那其他的小动物在下雨天会做什么呢?小花会拥抱,会跳舞,而这些动作靠叶子来完成。

教具中的小花叶子是可以变长的,然后可以把两片叶子相向折呈拥抱姿势,也可以一个高一个低呈舞蹈状态。

教师的表情添画和动作摆放是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草,大树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现。

而对于小动物而言可能有趣的就是躲雨的样子:躲到荷叶下,藏到蘑菇下,还可以用小花做伞挡雨。

但一堂课里不可能所有的画法都示范,这些用贴的形式会更快更有效。

情境2:模拟雨天人物的情境故事。

小雨沙沙下个不停,它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啦。

用手接住它,(教师做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做)洗洗手吧(师生一起做),洗洗脸(师生一起做),地上有好多水坑呀,踩一踩(师生一起做)雨越下越大了,这可怎么办呀?谁有雨伞呀?快撑起来,(师生一起做撑伞动作)谁有雨衣呀,快穿上呀(教师做动作帮学生穿雨衣)没有伞也没有雨衣的小朋友怎么办呀?快,捂着头,跑回家吧(师生一起做跑步动作。

)终于到家了。

(甩甩手) 让学生在音乐中跟着老师一起尽情地做雨天才会做的事:撑雨伞,穿雨衣,蒙头快跑,踩水坑……既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又唤醒了学生雨中情景的回忆,加深了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创作埋下伏笔。

(四)学生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一幅独特的下雨天的画。

教师发各种彩色几何形纸片。

学生进行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下雨天的画。

可以画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也可以画人们有趣的样子。

教师巡回指导,幻灯片放小学生画下雨天各种题材的作业。

(五)赏佳作,评雨景。

评价要求:1.用了哪些点和线,为什么这样用?2.小花、小草、小动物哪里最可爱?3.能给你的作品取个动听的名字吗?4.谁的画更有下雨天的情境?这些问题都是针对本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进行讲评。

(六)雨景组合会怎样?拓展思维1.把作业排成下雨天。

(教师摆)2.把作业排成雨伞。

3.拓展:给你的作业配儿歌、古诗、谜语等等。

和你们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有关小雨点的儿歌、古诗、谜语,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比比谁找到的更合适放到你的画面中。

最后让我们看着自己画的雨景,再来唱一唱小雨沙沙沙,把我们的工具都收拾好。

让学生看到更大的空间,进一步创意的情景,把美的表现方法不断的拓展。

第二课:软绵绵的云教学目标: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一、欣赏云的照片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

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3.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2.师:它们在说什么呀?3.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4.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2.学生作业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

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第三课:手形添画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的尝试,感受设计的乐趣;2.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内容添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并注意手形与添画的内容联系。

教学过程:一、设悬激趣,情境导入:1.(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5位小客人(出示一只手)你们认识它们吗?(对了,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2)那么,你会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事呢?(3)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可千万不能偷看。

猜:老师现在用手在干什么?(这时,教师在幻灯上很快完成手形画——鸡)2.(1)好,现在大家把手拿开,看这是什么?哦,原来老师用很快的速度画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你们喜欢吗?(2)。

再看:这幅画有点象什么?对了,这位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画成鸡,这样画出来的画叫手形画。

3.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画几幅有趣的手形画?4.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板书:手形画)二、指导点拨,由扶到放1.(1)请大家看:这幅画的手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①摆一摆(先用手摆出一个造型)②描一描(用水彩笔把手形描完整)③想一想(要变成鸡还要添上哪些东西?)④添一添(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添完整)(2)添好了吗?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将这幅画画完成的?(3)老师把这四个步骤编成了一首顺口溜(出示)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念:“先把小手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再动脑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一添,小小手形变成画。

”2.(1)除了能添成鸡以外,大家想:还能添成什么?(学生讨论交流)(2)那么老师把手反过来摆呢?倒过来摆呢?戴上手套再摆呢?左手摆?右手摆呢?(引导拓宽思路)(3)谁能摆出与老师不同的手形(4)学生自行添加尝试(师做简单评析)3.欣赏范作,了解构图知识三、激发创作,任务下达:①动动脑筋,人人完成一组更有趣的手形画。

举行“小聪聪”手形画比赛,看看谁的设计最富有想象力。

(四人一组,共同完成,每人设计不同的手形画。

)②将自己的手形画作品贴到黑板上,举行手形画展览。

③看一看,比一比。

把小红星贴到你认为最好的手形画设计作品上。

评选出手形画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本领?下面看:这些叔叔、阿姨又用手在干什么?(录像)2.那你的小手将来想干什么?3.用自己的小手学更多的本领,做到人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

板书设计:1.摆一摆2.描一描手形画3.添一添4.想一想第四课画中画一、教学目标1.运用层层包围添画方法,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重点:由简单形象想象,包围添画相适、相关的形象。

难点:在画面的“由小变大”关联上体现趣味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作业纸、作业展示底板。

(2)学生:彩色笔、油画棒。

四、教学程序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1. 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画作品展”。

——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2.出示儿歌《画中画》(15秒)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啊;画中画,画中画。

(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师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1.学生熟悉的旋律与教材儿歌相结合,师生唱一唱,更朗朗上口;更吸引学生。

3..课件图片随儿歌一起,直接分层展示范画1;导入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师生探讨添画方法4.问: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出示步骤图示)5.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怎么想到画张大床?(出示教材儿歌后一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