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第2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总体概况......................................................4.7 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验收制度............................4.8 建立健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管理制度..............................4.9 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4.10 建立仪器设备的检定制度...........................................4.11 样板、试验段制度.................................................4.12 坚持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4.13 三检验验收制度...................................................4.14 挂牌制度.........................................................4.15 建立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4.16 建立质量巡视检查和旁站制度.......................................4.17 加强成品保护制度.................................................6.3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4模板工程质量保障措施...............................................6.5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6 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7 机电预埋管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8 砌筑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9 抹灰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0 涂料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1 地面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2 墙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3 屋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4 门窗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第2章工程概况(1)电气工程(1)工程质量一次性交验合格。
组长:张自庆第4章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按国家、省和当地有关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验收,建立质量体系和措施。
4.1 施工人员质量教育与培训4.1.1项目开工前要针对工程特点,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项目有关部门及人员编写本项目的质量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内容包括集团公司质量方针、项目质量目标、项目创优计划、精品工程实施策划、技术法规、规程、工艺、工法和质量验评标准等。
4.1.2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及现场经理负责组。
质4.2.2每周将例会中提出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及时召集项目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问题进行会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和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方案。
由专人负责落实检查方案、措施的实施,并及时向项目现场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汇报情况,以便做出准确合理的调整。
4.2.3每月底对在施工程进行实体质量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讲评,以《月度质量管理情况简报》的形式发至项目经理部有关领导、各部门、各分包队伍。
简报中对质量好的分承包方要予以表扬,需要整改的部位应明确限期整改日期,并在下周质量例会上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
4.3 建立质量计划制度每一单项工程开工前,各施工队均要按施工计划和设计要求制订相应的质量计划,明确技术难点、材料计划、检验、标识、工程试验、质检重点及注意事项等问题,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4 建立相应的QC小组制度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分阶段成立主体混凝土工程、墙面粉刷工程等多个QC小组,QC小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员、施工员、班组长组成,按“PDCA的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开展活动,针对每次QC活动的分部工程,在每次PDCA循环对人、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稳定和提高。
4.5 责权相结合制度明确项目班子管理骨干、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各个工种操作班组和操作人员在保证质量中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和权限。
做到职责上墙、权限明晰,使管理人员各尽其职,保证整个管理机构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各个工种操作班组实行经济与质量挂钩制度,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以经济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
4.6 建立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测量资料,须经换手复核,最后交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批准。
现场测量基线、水准点、控制点及有关标志均需进行定期复测检验,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4.7 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验收制度4.9 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原材料采购需制订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应按施工部门提出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计划、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订。
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文件包括:A、项目名称、工程使用部位、规格、数量、时间及价格要求;B、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规范、标准;C、工程招标技术要求;D、运输和交货条件;交底、施工部署合理性、准确性的依据,更是预防质量通病、明确质量控制要点的依据。
在分项工程(工序)施工前,由责任工程师依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以及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组织进行分项工程(工序)样板施工;4.11.3材料样板的报送格式:所有申报的样品,均贴有表明产品名称、类别、型号、供应商的名称。
申报时,应编制申报单,列出样板的数据及相关资料。
监理和建设单位批复后,总承包商将原始记录分发给分承包商。
样板应保留一定的时间,以满足施工中予以比对;4.11.4在样板间、试验段实施前,由项目部技术部、工程部或责任人制定计划和方案,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和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组织施工。
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4.13.2互检:经自检合格的分项工程,在项目经理部专业质量工程师的组织下,由分包方责任工程师及质量员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组进行互检,对互检中发现的问题上下工序班组应认真及时的予以解决。
4.13.3交接检:上下工序班组通过互检认为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在双方填写交接检记录,经分包方责任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项目专业质量工程师要亲自参与监督。
4.13.4规范进行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验收及隐蔽工程的验收。
4.14 挂牌制度数量、时间、复试报告编号、质量状况等。
4.15 建立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质量验收记录,由双方签认,并由监理签发隐蔽工程验收证明。
4.16 建立质量巡视检查和旁站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关键部位工序全过程实行旁站制度,成立以专业工程师为主旁站小组,进行全过程旁站,全过程督查。
本工程的每一单项工程都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
文件包括:①质量计划;②特殊工序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③技术标准、规范;④采购的技术要求。
质量记录包括:①基准点、水准点测量验收记录;②施工断面、平面测量记录;③各施工工序、项目检验、验收记录;④砼、钢筋及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鉴定记录;⑤预制构件检查记录和出厂合格证;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⑦不合格品控制及处理记录;⑧审查和处理结果记录;⑨位移沉降观测记录。
以及有关的来往文件和一套完整的设计修改通知书。
其它必需的相关资料。
单项工程质量文件和记录由专人填写整理和归档管理。
5.1.1.1 基本规定(1)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等。
(2)组织土方工程施工,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在条件不够或机械设备不足时,则应创造条件,采取半机械化和革新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以代替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
(3)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可能不安排在雨季施工,否则,应作好防洪排水等准备。
(4)土方工程在施工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统筹安排,降受扰动。
(4)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5)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6)机械的出入路径、道路状况、交通高峰时间段的调查。
(7)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
寸等常规检查外,对地基应进行严格的检验。
当地基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应由设计、勘探、监理、建设和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
(2)现场用钎探的方法检验持力层的均匀性。
(3)钢钎用直径25mm的钢筋制成,钎尖呈60°尖锥状,长度2.0m。
大锤用重5kg铁锤。
打锤时,举高离钎顶50cm,将钢钎垂直打人土中,并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