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
(二)用法
口服第一日5-20mg,次日根据凝血时间调整剂量或用维持量, 每日2.5—7.5mg,年老体弱者剂量酌减。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外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可用3-6月,预防复发; 3.预防来自心脏的动脉栓塞。
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分娩或手术后不久,严重肝肾功 能障碍,重症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先兆流产者 忌用,老人、妇女月经期慎用。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副作用
1.出血:最常见的副作用,停药,静脉注射维生素K1 12.5mg可使 PT在24h内恢复正常,对出血严重者可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200~400U; 2.皮肤出血性坏死:不多见,常发生于用药第1周,女性多见。可发 生在腿部、乳腺、外生殖器等部位,停药后消退,不留后遗症。对 先天性PC缺乏者,口服抗凝剂前应先用肝素抗凝; 3.其他:致畸胎、白细胞减少、发热、肝肾功能受损、口 腔溃疡等,停药,改肝素或抗血小板药。
不良反应:
1、 血液:有出血的倾向。 2、肝肾:偶有GOT、GPT、BUN升高。 3、消化系统:偶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胀满感。 4、 过敏反应:偶见荨麻疹、皮疹等,发生时停止给药。 5、循环系统:偶有室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发现时减量或终止 给药。 6、其他:偶有头痛、发烧、 休克及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 应可出现出血性脑梗塞、硬膜外血肿、脑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皮下出血等 。
三、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药物
依前列醇: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作为抗血小板药以
防止高凝状态;也用于严重外周血管性疾病(雷诺病);还可试 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子痫前期、子痫发作和血小板消耗性疾病。 静脉滴注时可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面色潮红、头痛;也偶可 致迷走神经反射如心动过缓,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 部不适。
2、用于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的抗凝及停用肝素或华法林后的抗 凝治疗。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禁忌症:
1、对本药过敏或体外凝集反应呈阳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 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出血性疾病及孕妇禁用; 2、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类、口服抗凝药同时应用时可 增加出血的危险,应慎用; 3、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肝或肾疾病、严重高血压、视网 膜血管病变、流产危险等要特别慎用。
(二)药代动力学
单次静脉注射平均半衰期60min,抗凝作用持续2~6h,皮下注射3~4h血浆浓 度达高峰,作用维持12h。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防栓:预防外科大手术后和有血栓前状态的患者血栓形成; (2)治栓:血管疾病如DVT、动脉栓塞、肺栓塞、DIC等,其他疾病如急进性 肾小球肾炎、急性心梗、脑血栓等。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2)活动性溃疡病; (3)妊娠和产后、脑外科术后; (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恶液质者; (5)活动性肺结核、尤其并发空洞者; (6)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7)有过敏性疾病或哮喘史者慎用;对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者,如阿司匹 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应慎用。
不良反应:
主要有胃肠道不适、皮疹、血液疾病、急性间质性肾功能衰竭、 肾绞痛,偶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损害、溃疡病患者禁用。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TXA2合成酶抑制剂和 TXA2受体阻断剂--奥扎格雷 作用机理:
本品为血栓烷(TX)合酶抑制剂,能阻碍前列腺素H2(PGH2) 生成血栓烷A2 (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PGH2转向内皮细 胞。内皮细胞用以合成PGI2,从而改善TXA2与前列腺素PGI2的 平衡异常。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低分子量肝素
(一)药理作用
1、抗血栓形成作用比肝素强,抗凝作用比肝素弱; 2、抗栓和抗凝作用时间比肝素长; 3、对血小板的作用比肝素弱; 4、促进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TFPI的作用和肝素相同; 5、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和肝素相同。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预防(特别外科手术后)和治疗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症;
抗凝血药主要分类:
1、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包括:主要依赖A
TⅢ的凝血酶抑制药,主要依赖肝素辅因子Ⅱ的 凝血酶抑制药
2、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3、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血药 4、体外抗凝血药
一、主要依赖ATⅢ的凝血酶抑制药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肝素
(一)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延缓和阻止纤维蛋白形成。 (1)抗凝血酶作用:使AT-Ⅲ构型改变,加速AT-Ⅲ对凝血酶的中和。 (2)中和活化的因子Ⅺa、Ⅹa和Ⅸa:不同分子量的肝素组分具有不同的酶 抑制作用。8个或8个以上单糖 加速AT- Ⅲ与Ⅹa相互作用,对凝血酶无作 用,而含16个或16个以上单糖残基的较大寡糖,既加速AT- Ⅲ 与Ⅹa的作 用,也加速AT- Ⅲ 与凝血酶、Ⅸa的结合→分离LMWH。 2.对血小板的作用:促进血小板聚集。肝素分子上有两种结合部位,分别对 AT- Ⅲ和血小板有亲和力。HMW-H有足够部位与血小板作用,引起血小板功 能改变,导致出血副反应,而LMW-H分子量小,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的作用 减弱,故引起出血的副反应较少。 3.肝素的其他作用: (1)促纤维蛋白溶解; (2)防止血管内皮损伤; (3)降低血粘度; (4)增强血管对白蛋白及红细胞的通透性; (5)其他: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平滑肌增殖作用,抑制补体激活,抑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制醛固酮分泌等。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禁忌症: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如出血性脑梗死、硬膜外出血、
颅内出血或并发有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患者)禁用。患有脑梗死症 的患者禁用。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有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者、重症高血压患者、重症糖尿病、血 小板减少的患者慎用。与抗血小板剂、血栓溶解剂、抗凝血剂合 用时应慎用,并注意监测调整用药剂量。
体外抗凝药
枸橼酸钠:主要用于血液储存和输血时体外抗凝。每100ml全血
中加入2.5﹪枸橼酸钠10ml。输入含枸橼酸钠的血液过多或过快时, 如超过机体氧化速率,可致血钙过度降低,从而影响心肌收缩,此 时可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救治。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常根据其作用机制将其分为: (1)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包括环氧酶抑制剂、TXA2合成酶抑制剂 和 TXA2受体阻断剂 、增加血小板内 cAMP的药物、环核苷酸磷酸二酯抑制药 等; (2)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 抗剂; (4)其他。
适应症:常与阿司匹林或华法林联用,防止血栓栓塞改善
冠状静脉通道;也用于周围血管病。
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刺激症状,也可致头痛、眩晕、面
色潮红、晕厥等。低血压及心梗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禁用。
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
噻氯匹定(TCPD,ticlopidine,力抗栓)
1、即抵克力得Ticlid,抑制凝血因子Ⅰ与血小板膜ADP依赖性结 合而阻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主要通过与ADP受体P2Y12 发生 不可逆结合而竞争性抑制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可以抑 制由A-A、胶原、TKR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所引起的血 小板聚集和释放,其最终作用是干扰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 体与Fib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激活。 2、口服吸收良好,24-48h起作用,3-5d达高峰,T1/2为 2433h,生物利用度为80%-90%,开始服用的剂量为250mg/次, 2次/d,1-2周后改为250mg,1次/d维持。主要用于不能耐受 ASA的患者。 3、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 恶心、腹泻(约10%),约有1%的 可引起骨髓抑制,包括各类血细胞减少症,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 个月内发生,故在用药前3个月内应经常查血常规,每两周查1 次白细胞及血小板。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立即停药。
适应症及用法:
1、改善脑血栓症(急性期):每次40-80mg,溶解到适量的电解质 液或糖液中,并以每次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进行 1-2周。 2、改善蛛网膜下出血手术后的脑血管痉挛收缩以及伴随而产生的 脑缺血症状:每天一次,每次用量80mg,溶解到适量的电解质液 或糖液中,并以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连续用药2周。可根据年龄 及症状适当增减剂量。 3、与其他抗血小板药合用时,可减量。避免与含钙液体(林格溶 液等)混和注射以免发生混浊。
不良反应:
1、出血:但出血的危险性可能叫肝素少; 2、血小板减少症; 3、其他:低醛固酮血症伴高钾血症、皮肤坏死、过敏反应和 暂时性转氨酶升高等。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主要依赖肝素辅因子Ⅱ的凝血酶抑制药 硫酸皮肤素 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常为肝素生产过程中 的副产品,是一类正在开发的药物。起抗凝作 用较弱,通过肝素辅因子Ⅱ使凝血酶失活。可 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抗凝血酶原作用比肝素 强10倍,对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 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手术后深部静脉血栓,无 出血等不良反应。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适应症:
1、心绞痛:能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和病死率。对刚发生的梗死, 为控制血栓发展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阿司匹林、肝素等合 用,并连续应用直到病情稳定。 2、心肌梗塞:能降低心肌梗塞患者的复发,预防心肌梗塞者死亡。 3、脑血管病:预防暂时性脑缺血的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 脑血管性死亡。 4、预防再狭窄:常用于冠状动脉旁路冠状血管成形术以预防再狭 窄。
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一、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spirin)
药理作用: 1、抑制环氧化酶1(COX-I ),阻碍AA演变成TXA2。(COX-I 能 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H2,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素又将之转化 为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 2、抑制PG合成酶,从而减少PGI2 与TXA2 的合成; 3、抑制血小板释放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抑制内源性ADP、 5-HT等释放。 用法: 通常首剂口服325mg,以后75~325mg/d,或隔日一次,325mg/次, 预防用量为75~100mg。 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大约30-40分 钟血浆浓度达到高峰,服药1小时出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肠 溶制剂需3-4小时血浆浓度方可达到高峰。阿司匹林可以胃吸收。 因此,若为达到速效,而且在用肠溶片时,应物,具有强大的血管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