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总结姓名____孙海情__________班级____11生物技术2班__学号____11118012016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前言(本次实习的意义等情况)书上得来终觉浅,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让我们吸收,野外实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时间的平台,让我们能切身的接触到我们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对实实在在的植物和动物的观察来区分与辨别来加深对书上知识的巩固。
对这几次的野外实习的体会与意义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1、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植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及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植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4、通过直接采集植物枝条,学习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以及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各科特征的总结。
5、让我们了解到我们韶关甚至是中国土地上动植物的多样性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注:我们的指导老师有马丽霞、黄晓萍一、实习过程简要描述我们的实习时间历程为9月21号—12月8号。
实习期间的具体行程为:1、9月21、22、23号到韶关乐昌龙山林场认识鉴定并采集动物标本和植物。
并进行植物标本压制,动物标本的制作。
2、10月28号在韶关学院校园内对校内植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定。
3、12月8号到韶关马坝人遗址参观马坝人居住的环境,学习进化历程中的人文知识,并对景区内的植物进行认识鉴定。
二、实习结果(一)实习地生态描述(地形、植被、保护类别、主要动物、作物、气候等)1、韶关乐昌龙山林场1499.7小时,年平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1522毫米,无霜期300天。
受所处地理环境和山多、地形复杂的影响,自然气候有3个特点:一是夏季长达5个月,春秋过渡快,使农作物获得较好的光、温条件。
二是南北垂直气候差异大,北部和南部的温差明显。
北部、中部高寒山区7、8月份极端高温29.3℃,极端低温20.2℃,日平均温度24.2℃,夏秋昼夜温差大,春暖迟,大,光温比较集中于6月至9月份,降雨量比较集中于4至8月份,雨热同季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龙山林场现有林地面积4.8万亩,林地范围与周边的二县四乡镇交界,其中:国有林2.2万亩,与乡镇管理区、村租山合作造林2.6万亩。
为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1979年成立了龙山林场林业科研小组,26年来坚持走科技兴林,科技强林的道路,至今已拥有集研究、试验、攻关、示范、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队伍。
龙山林场目前拥有杉木二代改良代种子园和乐昌含笑采种基地两个国债项目。
为了发展优良林木遗传改良事业,龙山林场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台山红岭种子园、信宜林科所紧密联系,营造了杉木、乐昌含笑、台山湿加松、改良代湿地松、信宜高脂马尾松、秃杉、桉树、迷迭香、板栗、红锥、生态公益林等试验林、测定林、粤北森林建群五大科林木基因资源库和示范林达3500多亩,2006年,龙山林场与韶关市林科所合作承包经营粤北中心苗圃,并多次荣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
2009年1月龙山林场杉木良种基地列入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2、校园及周边韶关学院位于韶关浈江区,是一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集校园、林园、公园“三园”为一体的普通高等院校。
占地面积2694亩(校本部2511亩),建成校园绿地面积49.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7.5%,绿化覆盖率达到49.5%;连续七年被评为“韶关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学校优美景观入选韶关市“韶城新十景”。
校园共有296种乔灌木植物,多数兼有多种经济用途,其中不乏药用植物、用材树种、纤维植物、油脂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鞣料染料植物、饲料植物、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树脂树胶植物和芳香植物等,还有蜜源植物、紫胶虫寄生植物、绿肥植物等。
3、马坝人遗址马坝人遗址公园位于韶关市曲江县城西南约2公里,是在原狮子岩旅游区的基础上扩大而成,总面积0.867平方公里。
狮子岩是12.9万年前的"马坝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点和"石峡文化" 遗址,景区内有反映"马坝古人"和"马坝新人"生活情景的塑像、禅宗六祖慧能避隐处的招隐寺,狮子涌泉、洞中湖等石灰岩洞风光及登山栈道,烧烤场等娱乐场所。
狮子岩位于曲江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韶关市区18公里,是闻名中外的马坝古人、石峡文化遗址所在地。
狮子岩,由南北并立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构成,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眺则如雄狮起舞,因而得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洞中套洞,穴中有穴,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中国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
属早期智人。
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溶洞中。
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
马坝人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
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质。
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
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
马坝人遗址未发现有文化遗物。
公园内还有种类丰富的植物。
(二)生物繁殖现象与生物的生态观察1、动物生态现象的记录(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保护色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结构组成上外形上许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点,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例:猛兽(或猛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鸟内翅膀有发达的肌肉;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作用: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对于躲避敌害或捕猎其他动物有利。
例如我们在始兴南山自然保护区看到的灰蛾;稚鸡叶蝉避役警戒色,作用: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毒毛毒蛇体表的斑纹。
不同环境的动物类群记述和分布原因分析(森林,农田,水边)①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优势群落往往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鼠、鸟及蛙等两栖类。
②森林生态系统:繁生着众多的森林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
主要的生物种类有藻类、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线形虫、环节动物、节足动物、哺乳动物等。
③淡水生态系统: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动物种类主要有昆虫和各种鱼类,此外,虾、蟹、贝类等动物也较多。
2、植物繁殖现象的记录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繁殖。
裸子植物一般靠有性生殖的孢子繁殖。
3、植物的生态观察(1)不同实习地的典型植被类型、特征和主要种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等)暖性针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竹林(毛竹林)等六个植被型。
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
以华夏植物区系为主同时有热带和温带成份侵入。
马尾松林:马尾松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
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
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马尾松林里面有很多爬山虎、茶花等相伴。
(2)不同环境的植物种类记述和分析(森林、村边、农田等)森林里面有很多高达的乔木和灌木、还有很多蕨类的植物,植物类型很丰富;村边通常是一些很小的灌木、小乔木和很多草被植物;农田则有很多禾本科植物和一些蕨类生长。
(三)生物的种类(尽可能写出特征,争取写一些捕捉、采集或观察时的生态,可以用三线表的形式)表1韶关学院动植物名录生物种类种类名称主要特征及识别特征植物种类(按科写)蕨类植物裸子植物1龙柏(柏科叶)为鳞状叶,少量为刺形叶,沿枝条紧密排列成十字对生2雪松(松科)幼树树皮深灰色较平滑,成熟後呈棕色叶宿,桶状具树脂著生在短梗上被子植物1龟背竹(天南星科)茎粗壮,节多似竹2文殊兰(石蒜科)年生粗壮草本,鳞茎球形3黄金榕(桑科)叶表光滑,叶缘整齐,有光泽4沿阶草(百合科)植株低矮,根系发达5大王椰子(棕榈科)叶痕环纹,有不定根伸展6紫玉兰(木兰科)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7福建茶(紫草科)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小8蔓绿绒(天南星科)叶片宽,呈羽状深裂,有光泽9黄鹌菜(菊科)基生叶丛生,倒披针形10高山榕(桑科)叶冠伞形,树皮灰色,平滑11大叶榕(桑科)叶互生,纸质,网脉较明显12花叶艳山姜(姜科)深绿色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13红背桂(大戟科)表面绿色,背后紫红色。
14金叶假连翘(马鞭草科)枝下垂或平展,叶对生,叶长卵圆形15南天竹(小檗科)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
小叶椭圆状披针形16细叶海金沙(海金沙科)根茎匍匐狀;叶近生17海金沙(海金沙科)根茎细长,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节的毛18五色梅(马鞭草科)有强烈臭气,全株被短毛19竹叶榕(桑科)叶互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20盆架子(夹竹桃科)叶表有光泽,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21枇杷(蔷薇科)背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22美人蕉(美人蕉科)根茎肥大;地上茎肉质,不分枝23木棉(木棉科)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25黄槐(苏木科)叶小卵形,偶数羽状复叶26驳骨丹(爵床科)小枝有四稜线,略带紫色,。
叶对生,具短柄,披针形27台湾草(禾本科)呈丛状密集生长,有地下茎和匍匐枝28双荚决明(苏木科)株矮小,分枝多,偶数羽状复叶29水石榕(杜英科)叶聚生枝顶端,狭披针形或倒披针形30蒲葵(棕榈科)着生茎顶,下垂,裂片条状披针形31假苹婆(梧桐科)叶具柄,近革质,椭圆状矩圆形近披针形32彩叶朱槿(锦葵科)叶互生,椭圆形,边缘有锯齿33吉林薹草(莎草科)根状茎短。
秆丛生,平滑,基部叶鞘浅褐色至棕褐色34炮仗花(紫葳科)常绿木质大藤本,有线状,叶柄有柔毛35金山葵(棕榈科)叶羽状全裂,线状披针形36红草(苋科)叶对生,叶缘有细锯齿。
叶脉明显,茎、叶面布满细茸毛,叶背紫红色37蔓花生(蝶形花科)复叶互生,小叶两对呈倒卵形38幌伞枫(五加科) 根皮浅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