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意义和途径
梅花石小学刘武军
国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校忽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生抗挫折能力很差。
他们一旦遇到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落榜,疾痛残疾,钱物丢失,违纪犯法,父母离异等挫折,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挫折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何重视和加强对中小学生坚强意志、良好性格、正常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磨练,重视和加强对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重大任务。
一、以身作则,培养正确的挫折意识。
挫折意识是人们对挫折含义的正确理解,对挫折程度的估价和对待挫折的态度等心理过程的总和。
要培养正确的挫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挫折意识。
给同学们讲清“知错改错不算错”的道理,分析“知错不改错,错上加错”危害。
讲解“不怕别人瞧不起,只怕自己不争气”的事例。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从中汲取教训,改正错误,做勤奋好学的孩子。
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远大目标,他就没有紧迫感,就会没有动力的源泉。
他会感觉到处处碰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愉快,时时被失意所困扰,陷入挫折的泥潭不能自拔。
美好的目标将会吸引他们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
为此,我经常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本学期的学习奋斗目标”交流会,“我怎样实现我的理想”演
讲会,“2012年再相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还组织学生搜集和学习“古今中外名人谈挫折”的格言、警句,举行“逆境成才”故事会,开展寻找强者足迹读书报告会,让学生懂得:一定程度的挫折,只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是有利于人成长的,战胜一个挫折,就向理想靠近了一步。
三、积极诱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屑的恒心等方面,无论做任何事,都有克服曲折,战胜困难的过程,战胜挫折的有力武器就是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此,我经常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遇难有为、逆境成才”的一些事例的讨论,根据语文、品德与社会等教科书上有关内容树立学生坚强的意识,适当的时候请来有经验的老人讲解某些青少年没有坚强意识,面对挫折自暴自弃而走上法犯罪道路的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品质的效果进而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四、教会方法,培养各种适应能力。
学生遇到挫折,老师家长以及长辈的关心,谅解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教师鼓励有时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适应挫折。
1、自我鼓励法。
面对挫折,运用自己的理想,逆境成才和名人名言来鼓励自己,拿出勇气,与挫折作斗争再创成功。
2、情绪转移法。
受到挫折后,争取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来消除忧郁。
3、忧郁发泄法。
在遭受挫折后,向亲人或朋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和今后的打算,改变内心压抑状态。
4、提高目标法。
在较低的目标受到挫折后,转移到较高境界的目标上来。
5、力求补偿法。
某一方面的目标受挫折后,便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
五、隐性教育,创造适当的环境氛围。
1、引导学生认真反思挫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编辑“遇到挫折怎么办一百例”经验集。
2、根据“逆境出人才,磨难早成才”的规律,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障碍,创设情境,把他们安排到艰苦环境中去,加强意志品格的训练,以增强其心理上对挫折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