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润滑油系统1.1. 润滑油系统1.1.1. 概述汽轮发电机组是高速运转的大型机械,其支持轴承和推力轴承需要大量的油来润滑和冷却,因此汽轮机必须有供油系统用于保证上述装置的正常工作。
供油的任何中断,即使是短时间的中断,都将会引起严重的设备损坏。
润滑油系统和调节油系统为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润滑油的工作介质采用ISO VG32透平油,相当于国标GB11120-89号透平油。
对于高参数的大容量机组,由于蒸汽参数高,单机容量大,故对油动机开启蒸汽阀门的提升力要求也就大。
调节油系统与润滑油系统分开并采用抗然油以后,就可以提高调节系统的油压,从而使油动机的结构尺寸变小,耗油量减少,油动机活塞的惯性和动作过程中的摩擦变小,从而改善调节系统的工作性能,但由于抗燃油价格昂贵,且具有轻微毒性,并且润滑油系统需要很大油量,故采用分开的系统,将润滑油系统采用普通的透平油是恰当的。
润滑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汽轮发电机组的各轴承(包括支撑轴承和推力轴承)、盘车装置提供合格的润滑、冷却油。
在汽轮机组静止状态,投入顶轴油,在各个轴颈底部建立油膜,托起轴颈,使盘车顺利盘动转子;机组正常运行时,润滑油在轴承中要形成稳定的油膜,以维持转子的良好旋转;同时由于转子的热传导、表面摩擦以及油涡流会产生相当大的热量,需要一部分润滑油来进行换热。
另外,润滑油还为低压调节保安油系统、顶轴油系统、发电机密封油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油源。
1.1.2. 设备规范表8-1 润滑油系统设备规范1.1.3. 系统布置特点供油系统按设备与管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装供油系统和分散供油系统两类。
1.集中供油系统集装供油系统将交流辅助油泵、交流启动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集中布置在油箱顶上,且油管路采用套装管路即系统回油管道作为外管,其它供油管安装在回油管内部。
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缺点如下:油泵集中布置,便于检查维护及现场设备管理;套装油管可以防止压力油管跑油、发生火灾事故而造成损失;但套装油管检修困难。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大机组上。
2.分散供油系统分散供油系统各设备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基础上,管路分散安装。
这种系统的缺点如下:占地面积大;压力油管外漏,容易发生漏油着火事故。
由于以上缺点,在现代大机组中已很少采用这种供油系统。
1.1.4. 系统流程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了主机转子驱动的离心式主油泵(MOP)系统。
在正常运行中,主油泵的高压排油(1.55MPa(g))流至主油箱去驱动油箱内的油涡轮增压泵(BOOSTER OIL PUMP),增压泵从油箱中吸取润滑油升压后供给主油泵,主油泵高压排油在油涡轮做功后压力降低,作为润滑油进入冷油器,换热后以一定的油温供给汽轮机各轴承、盘车装置、顶轴油系统、密封油系统等用户(见图8-1)。
在起动时,当汽轮机的转速达到约90%额定转速前,主油泵的排油压力较低,无法驱动升压泵,主油泵入口油量不足,为安全起见,应起动交流启动油泵(MSP)向主油泵供油,起动交流辅助油泵(TOP)向各润滑油用户供油。
另外,系统还设置了直流事故油泵(EOP),作为紧急备用。
1.1.5. 系统设备介绍1.主油泵主油泵为单级双吸式离心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主轴(高压转子延伸小轴)联接,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
主油泵出口油作为动力油驱动油涡轮增压泵向主油泵供油,动力油做功压力降低后向轴承等设备提供润滑油。
调节油涡轮的节流阀、旁路阀和溢流阀,使主油泵抽吸油压力在0.098~0.147 MPa 之间,保证轴承进油管处的压力在0.137~0.176 MPa。
(见图8-2)图8-2主油泵示意图2.集装油箱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油系统中用油量随之增加,油箱的容积也越来越大,为了使油系统设备布置紧凑和安装、运行、维护方便油箱采而用集装方式,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交流辅助油泵(TOP)、直流事故油泵(EOP),交流启动油泵(MSP),油涡轮增压泵(BOP),油烟分离装置,切换阀,油位指示器,电加热器等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电站布置,便于防火,增加了机组供油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油箱容量38 m3,正常运行时油箱油容量~36m3,,油箱容量的大小,考虑在当厂用交流电失电的同时冷油器断冷却水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机组安全惰走停机,此时,润滑油箱中的油温不超过75℃,并保证安全的循环倍率。
集装油箱(见图8-4、8-5)是由钢板、工字钢等型材焊制而成的矩形容器,为了承受油箱自重和油箱内油及设备的重量,底部焊有支持板,外侧面和外端面焊有加强肋板,盖板内侧面也焊有工字钢以加强钢度,保证箱盖上的设备正常运行。
油箱顶部四周设有手扶栏杆。
油箱装有一台交流启动油泵(MSP),一台交流辅助油泵(TOP),一台直流事故油泵(EOP),油箱的油位高度可以使三台油泵吸入口浸入油面下并具有足够深度,保证油泵足够的吸入高度,防止油泵吸空气蚀。
紧靠直流事故油泵右侧有一人孔盖板,盖板下箱内壁上设有人梯,便于检修人员维修设备。
人孔盖板右侧油箱顶部是套装油管接口,此套装油管路分两路:一路为去前轴承箱套装油管路、另一路为去后轴承箱及电机轴承套装油管路,避免了套管中各管的相互扭曲,使得油流通畅,油阻损失小。
套装油管接口前是滤网盖板,盖板下的油箱内装有活动式滤网(见图8-3),滤网可以定期抽出清洗、更换。
这样,经回油管排回油箱的油从油箱顶部套装油管回油口流回油箱,在油箱内经箱壁、挡板、内管消能后,流向滤网这样可使回油造成的扰动较小,由回油携带的空气、杂质经过较长的回油路程,能充分地从油中分离出来,保证油质具有优良的品质。
图8-3主油箱回油活动虑网在油箱顶部装有一套油烟分离装置,包括二台全容量、互为备用的交流电动机驱动的抽油烟机和一套油烟分离器,两者合为一体,排烟口朝上,用来抽出油箱内的烟气,对油烟进行分离,油流则沿油烟分离器内部管壁返回到油箱。
在油箱上装有一套(6支)电加热器及3支双支铠装铂电阻,当油温低于10℃(20)时,起动电加热器,将油温加热至40℃(35),再起动油泵。
为便于监视油箱的油位在油箱顶部装有一只超声波液位指示器。
为控制两台冷油器的起停在油箱上还装有一台切换阀。
在油箱内部装有油涡轮(BOP)、内部管系,管系上装有单舌止回阀。
在油箱侧部及端部开设了连接其他油系统设备的各种接口及事故排污口,油箱溢油口,冲洗装置接口等。
油箱盖上开设了有关的测压孔,用来连接其上的控制仪表柜上的各接口。
仪表柜安装于现场,监视并控制油系统及各设备运行情况。
油箱盖上的人孔盖板为推拉式,以方便维修人员进入油箱检修。
3.冷油器润滑油要从轴承摩擦和转子传导中吸收大量的热量。
为保持油温合适,需用冷油器来排出油中的这些热量。
油系统中设有两台100%管式冷油器,设计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每台根据汽轮发电机组在设计冷却水温度(38℃)、面积余量为5%情况下的最大负荷设计。
油路为并联,用了一个特殊的切换阀进行切换,因而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其中一个冷油器进行清理。
它以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润滑油的热量,保证进入轴承的油温为40~46℃。
(冷油器出口油温为45℃)。
冷油器一般有板式和管式两种:图8-6管式冷油器示意图(立式)我公司采用的管式冷油器,是电力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油冷却设备,利用该设备可使具有一定温差的两种液体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油温,保证润滑油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
(见图8-6)冷油器按安装形式,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按冷却管形式分为光管式和强化传热管式两种。
需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性能等要求进行正确选用。
我公司的管式冷油器采用开式循环水冷却,润滑油油温由安装在冷却水回水母管的调节阀进行调整。
板式冷油器(见图8-7)采用换热波纹板叠装于上下导杆之间构成主换热元件。
导杆一端和固定压紧板采用螺丝连接,另一端穿过活动压紧板开槽口。
压紧板四周采用压紧螺杆和螺母把压紧板和换热波纹板压紧固定。
采用纯逆流换热,左侧红色热流体,右侧蓝色冷流体。
两两换热波纹板之间构成流体介质通道层,换热波纹板一侧是冷流体另一侧热流体,构成冷热流体的换热通道层交错布置。
图8-7板式冷油器结构原理图板式冷油器具有以下特点: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占地小、易维护;阻力损失少;热损失小;冷却水量小;经济性高;随机应变;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
4.排烟装置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在运行中会形成一定油气,主要聚积在轴承箱、前箱、回油管道和主油箱油面以上的空间,如果油气积聚过多,将使轴承箱等内部压力升高,油烟渗过挡油环外溢。
为此,系统中设有两台排烟装置,安装在集装油箱盖上,它将排烟风机与油烟分离器合为一体。
该装置使汽轮机的回油系统及各轴承箱回油腔室内形成微负压,以保证回油通畅,并对系统中产生的油烟混合物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将油滴送回油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油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为了防止各轴承箱腔室内负压过高、汽轮机轴封漏汽窜入轴承箱内造成油中进水,在排烟装置上设计了一套风门,用以控制排烟量,使轴承箱内的负压维持在1KPa。
5.切换阀切换阀为筒状板式结构,安装于集装油箱之内。
汽轮机润滑油供油系统,冷油器选用100%备用容量,采用切换阀作为两台冷油器之间的切换设备,它具有操作简便,不会由于误动作,造成润滑油系统断油的特点。
当运行着的冷油器结垢较严重,使冷油器出口油温偏高时,可以通过切换阀切换工作位置,起动另一台冷油器;当冷油器的进、出口冷却水温超过设计值,而冷油器的出口油温超过最高允许温度时,还可通过高速切换阀的工作位置,使两台冷油器同时投运,满足系统供油要求。
切换阀由阀体、阀芯、压紧板手、手柄、密封架、止动块等零部件组成,(切换阀的外型见图8-8、图8-9)。
润滑油从切换阀下部入口进入,由下部两侧出来,经冷油器冷却后,进入切换阀上部两侧,由切换阀上部出口进入轴承润滑油供油母管,阀芯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相应的冷油器投入状况,切换阀换向前,必须先开启安装在冷油器回油管道上连通管道的注油阀将备用冷油器充满油(防止在切换过程中,润滑油带气使轴承断油),然后转动大手轮使阀松动,然后沿箭头指示方向转动小手轮90度进行切换操作,在切换阀内,密封架上设置了止动块,用以限制阀芯的转动,当小手轮扳不动时,表明切换阀已处于切换后的工作位置,此时应用大手轮锁住切换阀,使阀芯、小手轮不能随意转动,当需要两台冷油器同时投入工作时,应将小手轮扳到阀体的中间位置,这样,润滑油可经阀芯分别进入两台冷油器。
壳体下端有一螺塞为放油孔,解体前,应先取下此螺塞,将切换阀内存油放净。
切换阀的维护应以清除污垢,检查严密性为主,拆下手轮,压紧板手和密封架即可检修维护。
图8-8切换阀使用说明6.电加热器在集装油箱中安装有6个电加热器,总功率为90KW,电压220V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