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大气运动规律[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题点1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母题导入(原创)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判断造成该区域南北温度差异及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大雾天气较多,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其中最不利雾气天气形成的情形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太阳辐射洋流(2)乙乙处等温线最稀疏,南北温差最小(3)A解析第(1)题,由于地理纬度差异,高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纬度较低区域温度比纬度较高区域高。
①处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对所经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温度较同纬度低。
第(2)题,与其他三处相比,乙处等温线最稀疏,南北温差最小。
第(3)题,①情形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对流显著,利于污染物扩散。
其他三种情形,在不同高度均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核心规律1.气温的时间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日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情况。
一般,低纬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之中,就北半球而言,太阳辐射最强在夏至日,最热月在7月;太阳辐射最弱在冬至日,最冷月在1月。
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大陆推迟一个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一般,气温的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2.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1)垂直方向: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C 。
(2)水平方向预测演练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A .6°CB .8°CC .10°CD .12°C (2)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A .太阳辐射不同B .经度位置不同C .距海远近不同D .地形特点不同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气温年较差分布特点,知甲、乙两地取值范围分别是20~22°C 、10~12°C ,根据交叉相减方法知,两地差值介于8~12°C 之间,从而根据选择项确定答案。
第(2)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差异是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
题点2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母题导入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环流)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2)此时,图中M地吹________风。
(3)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D(2)东北风(3)B解析第(1)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的等压面向下凹,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的等压面向上凸,说明其为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
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的同一高度丙地的气压较高,丁地的气压较低。
第(2)题,在近地面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结合指向标知最终形成东北风。
第(3)题,城市与郊区比较,气温高、气压低,因此②③正确。
核心规律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看出: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预测演练下图示意“某地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方向是()(2)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答案(1)C(2)D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受热地点形成低压。
结合图中的高度和气压可以判断,丙处为近地面受热地点,形成低压;甲处为近地面受冷地点,形成高压。
则近地面空气由甲处流向丙处,高空空气由丁处流向乙处。
第(2)题,读图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两地在同一高度的气压差先减小,后增大,而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因此在垂直方向上,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先减小后增大。
题点3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母题导入(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第(1)题,关于气压分布特点,应从气压值的分布、气压中心的分布、等压线疏密的区域分布及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分布等方面去描述。
第(2)题,图中虚线范围内为锋面气旋系统中的冷锋。
在我国北方春季易形成沙尘暴灾害。
其形成的天气条件,图文信息给的很全面,如我国北方春季气温回升快,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故沙源丰富;地表干燥,说明降水少,由图知该区域大部分处于强低压控制下,气流上升,沙尘易被扬起,据图中虚线区域等压线分布及密集情况知该地偏西风势力强劲,因此该地易形成大范围沙尘暴天气。
核心规律锋面系统(1)冷锋(2)暖锋(3)气旋与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4)锋面气旋天气(以北半球为例)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当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在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右方为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左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两锋之间的南部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晴暖天气,北部是冷气团控制下的晴冷天气。
预测演练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甲、乙之间锋面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沙尘暴B.我国北方夏季暴雨C.对流雨D.寒潮(2)甲、丙、丁、戊四地中() A.甲地温度最高B.丙地位于南半球C.丁地在冷锋后D.戊地气压最低答案(1)C(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甲乙之间的锋面处于气旋后方,为冷锋,对流雨与其无关。
第(2)题,甲位于冷锋后,气温较低。
结合锋面形成过程知,该区域大气运动受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所以丙位于北半球。
丁位于暖锋后。
根据等压线分布知戊处气压最低。
题点4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母题导入(2013·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答案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解析a、b两个城市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a城市降水量少,雨季短,其原因应该从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湿季的大气环流条件来分析。
核心规律1.气候类型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2.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3.气候的描述(1)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分析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分析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少等。
预测演练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仅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B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③④都是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都可能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第(2)题,②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等压线图的分析与天气特征【典型例题】(2013·太原高三调研)下图是“某区域2012年12月11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区域G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判断A气压值及其形成因素。
(3)推测甲、乙两地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