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年第3期试论陈垣对古典文献学的贡献邹应龙(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陈垣在古籍整理中,保护与整理了大批珍贵的文献档案资料,并做了大量的编目工作,使我国古典文献学逐步走上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开辟和规整了目录学新的编撰体式,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校勘学理论与方法论。
[关键词]陈垣古典文献学目录版本校勘[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Ab stra ct]In a rrange anc i ent Chi nese c l assics,Chen Yuan pretects and arranges a l ot of prec i ous arch i ves andda tas,m akes a l a rge var i e t y of cata lo gues,which m akes anc i ent docu m en t sc ience i n sc ientific deve l opi ng road;i n i tiates and nor m s new co mp ili ng syste m s i n Ca talog ue Science;estab li shs scien tifica,l whole theory and m ethods i nJiao2kan sc i ence.[K ey wor ds]Chen Yuan anc i ent docu m en t sc ience cata l ogue ed ition Ji ao2kan陈垣(1880-1971),字援庵,别号圆庵居士,书斋号励耘,广东新会人。
我国著名史学家、古典文献学家、教育家。
作为史学家,其学术博大精深,被/称之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0。
[1]作为教育家,他一生教书育人,推动了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
而作为古典文献学家,他研究精深,集古典文献学之大成,为中国文献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文献保护与编目整理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到近代,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学术范式也随之而产生新变,无论是宏观观照如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还是微观探索如史料的整理与保存,陈垣都能得风气之先,钻研精深,对古典文献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于1922年春到6月和1928年5月到次年5月,两任京师图书馆(案:后改名北平图书馆)馆长一职,并长期任馆委会委员,为图书馆的筹建、建制等竭忠尽智,出谋划策,筚路蓝缕,居功至伟。
尤其是,他曾多方游说,积极争取,获准将中南海居仁堂拨为馆舍,扩大了图书馆的规模,在北图史上具有关键性意义。
[2]期间,还极力阻止美国庚款基金会的介入,保证了北图主权在我的局面。
为更好地保护清代的文物典章,陈垣为故宫博物院购买了清湖广总督端方的档案600余册。
[3]成功游说当时北洋政府,将辛亥革命后接受的无人管理的清军机处档案移交故宫博物院,为清史研究保存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原始档案材料。
他对懋勤殿陆续发现的珍贵文书档案5教王禁约6、5康熙谕西洋人6等及时加以保护,并进行校释,将没有注明年月的10件档案一一考订清楚。
[4]此事汉文记载极少,陈垣的整理校释填补了研究康熙与罗马交往关系的空白。
1933年,陈垣主持筹备5宋会要6编印工作,合徐星伯本和清本,定名为5宋会要辑稿6,使艰难传世几经湮没的仅存的5宋会要6得以整理流传,成为多年来宋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1939年,5嘉兴藏6在故宫被发现,陈垣亲自加以整理,发现了200多种清初僧人语录和大量塔铭,很多已成为海内孤本,同时利用5嘉兴藏目录6与5嘉兴藏6的实际收书进行校对,钩稽出5目录6未载之书,开辟了史学研究新资源。
特别是陈垣在蠶藻堂意外发现了5四库萃要6,武英殿刻书处发现了四库应毁而未毁书,/有李清5诸史同异表6,周亮工5读画录6等的残本,都是很难看到的书0。
[5]正是陈垣的妥善保管,诸书才避免了霉烂虫噬之厄。
陈垣对古代文献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整理工作。
1930年,陈垣用五种5元典章6本子,与沈刻本加以对校,/如是整理有数越月,凡得讹误、衍脱、颠倒诸处一万二千余条。
,,,定名5沈刻<元典章>校补60[6]成为元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故杨志玖说:/若无5校补6而冒然利用沈刻本,对其中年代、人名、地理、名物制度等的种种错刻毫无察觉,势必影响对元代典制史事的正确理解。
0[7]1922年,校阅整理京师图书馆藏敦煌唐人写经8679卷,/知其#75#总第101期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年9月中遗文异义,足资考证者甚多,即卷头纸背所书之日常帐目、交易契约、鄙俚歌词之属,在昔视为无足重轻,在今矜为有关掌故者亦不少。
0[8]陈垣还曾整理考释钱大昕手简15函,对有日无月,有月无年,月日并缺等,详加订释。
[9]为宗教研究便,他先后对5灵言蠡勺6、5辨学遗牍6、5大西利先生行迹6、5主制群征6等5部教籍细加校理,题著序跋、序列名目、卷数、撰者、版本演变、体例内容等,纲目精细,嘉惠后学。
陈垣整理古籍,严谨精勤,探索详赅,往往于细微处发现问题,稽考舛误,洞析幽渺,摧陷廓清。
1937年,他曾用5册府元龟6校5旧五代史辑本6,撰成5旧五代史辑本发覆6,历考5旧五代史辑本6武英殿本,5四库全书6初写本,刘承干嘉业堂本三种刊本始末,搞清了三种本子的改窜实情,知改窜实出自辑本,[10]从而廓清了薛居正本真貌,纠正了百年来学界的错误认识,而其改窜情况更令/有清一代敕编之籍,官撰之书,皆可遵循此例。
0[11]他用5册府元龟6文补5魏书#乐志6阙页十五行,补5魏书#武帝纪6下建德五年十二月诏书,/是日诏下曰0下缺字,凡八十七字。
(案:前者湮没达八百年之久,今点校本均已据此补上,了却学界一个心愿。
)陈垣在研究中十分重视基础工作,对古籍进行了开创性的编目整理。
陈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全面调查研究文津阁5四库全书6的第一人。
他事先拟画好表格和调查项目,分列部别、类别、属别、书名、作者、卷数、函数、册数等,最后计出:经部10类,共5482册,363604页;史部15类,共9476册,697287页;子部14类,共9055册,564344页;集部5类,共12264册, 665865页,总计四部44类,36277册,2291100页,并著有5文津阁书册数页数表6、5<四库全书>中过万页之书6、5四库书名录6、5四库撰人录6等文章,同时,他还将赵怀玉本5四库简明目录6与5四库6原书进行核对,查出有名无书,有书无目,书名、卷数不实等情况,撰成5四库书目考异6五卷,附索引,首次廓清了文津阁5四库全书6的基本概貌。
1925年对文渊阁5四库全书6作了清点,画有5文渊阁书排架图6,为后来文渊阁、文津阁编目提供依据。
将5四库6中元人文集的子目辑出,编成5元六十家文集子目索引6。
仿宋赵明诚5金石录6例,撰成5敦煌劫余录6,兼采传统目录和近代西方目录索引的编制方法进行编排,考订谨详,检索便捷,故王重民说:/这样的细致、渊博而又正确的目录工作,不是任何人所能做的,也不是两个5劫经录6所能比拟的。
0[12]任北大国学门导师时,剪裁、编辑了5艺文类聚引用书籍6、5太平御览引用书籍增订目录6、5太平御览引用书细目6、5太平广记引用书籍增订目录6、5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目录6、5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细目6等,并带领学生对明清档案进行了整理编制工作。
先是分类统计,后正别年代,接着编写摘要,最后研究考证,初分为:诏、榜、敕诰、册文、墨谕等54类,[13]条分缕析,丰瞻翔实,对档案工作的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代著名文献学家沈兼士对此高度评价说:/当时我们见到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材料就是清代的内阁档案,也就请陈先生指导整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档案之价值,便是那时所开的风气, ,,多是陈先生那时所艰难缔造的。
0[14]1961年,指导编制了5新五代史不列传人名索引6、5旧五代史不列传人名索引6、5册府元龟五代部分人名索引6、5通鉴五代部分人名索引6、5有关五代史论著名录6、5五代十国年表6等,为整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他还从理论上予以论证和总结,使文献编目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建设的轨道。
在5中国史料的整理6中,提出/篇目索引0、/名称索引0、/专题索引0的要求及其编制方法。
/篇目索引0就是将所有重要书籍的篇目按类编成一个总目,/若是将各书的篇目,都汇集起来,那就方便了。
,,,我以为篇目也是重要的。
0[15]/名称索引0是将重要的书中凡是有名可治的,如人名、地名、事件等,都编写索引。
/专题索引0是以专题为单位,然后将群书中所有有关的材料统统编辑在一起。
这些方法成为今天索引编制工作基本的指导原则,是我国三四十年代古典文献的最大成果之一。
2目录学来新夏认为,目录学作为学科专词应出现在北宋初年。
[16](案:姚名达5中国目录学史6认为,目录学成词始见于清王鸣盛5十七史商榷6,[17]可参考)自后,对其学科定位问题歧说纷纭。
宋郑樵以校雠学统摄目录。
清初全祖望认为,/今世有所谓书目之学者矣,亦不过以为獭祭之用。
0[18]乾嘉时学者章学诚亦曰:/乃谓古人别有目录之学,真属诧闻。
0[19]诸氏言之凿凿,但持论偏颇。
故余嘉锡批评道:/渔仲、实斋著书论目录之学,而目为校雠命名已误矣,,,,特目录不专是校雠、版本耳。
0[20]阐明目录学当独立。
陈垣则以坚实的学术实践,开拓和丰富了目录学研究的内涵与领域,为古典目录学的体系建设及其向现代化转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范本。
#76 #邹应龙:试论陈垣对古典文献学的贡献陈垣视目录为治学门户与途径,在文献研究和整理中,于此用功颇深。
如前所述,陈垣编制了大量索引、细目,此外还撰有5明末清初教士译著现存目录6(1930),著录基督教籍说教部157种,5中国佛教史籍概论6(1942)等。
陈垣不仅仅满足于书目编撰、订释与补正,他更从实际出发,讲究实用,扩大了目录学的适用范围,赋予目录学更具工具性、根基性的作用。
陈垣认为,目录学/不仅仅限于鉴别版本、校雠文字。
而是由提要上溯目录学的源流,旁及校勘学的方法,并且能研究、探讨学术发展的过程,熟悉历代官制、地理、史学。
0[21]他把目录与版本学、校勘学、史学、制度学、地理学等相结合,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背景诸方面进行关照,把目录学引入一个更加深广的学术体系。
最能体现他目录学思想的当是5中国佛教史籍概论6(以下简称5概论6)。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佛教史籍的目录书,不只罗列书目和提要,而是精选典籍35种,序次作者、书名、卷数、历代著录及版本、内容与体制结构、书之得失、利用与史料价值等,特别是,/与史学有关诸点0、/本书之特色及本书在史学上之利用0等,介绍与考证、校勘相结合,究本溯源,在编纂思想与方法上,不仅继承了前代目录学著作的优点,作了集大成之总结,更在编撰体例和结构上,与现代学术范式结合,开辟和规整了目录学新的编撰体式,从而在更深厚的学术与文化背景下,提高了目录学的学科地位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