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提纲完整版

毛概提纲完整版

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内涵: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人民军队建设、军队战略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建设和文化工作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1、两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2、关系: 1、一脉相承,与时俱进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实力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了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

内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2)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3)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4)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性质: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

(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A、政治方面:实行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内容的建国理论;B、经济方面: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实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制度;C、文化方面:实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社会方面: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发生改变。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1、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及不足之处。

意义: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不足之处: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是阐明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1、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1)经济纲领。

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政治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政治局面。

(3)文化纲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的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科学内涵: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重视其手段和目的,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即坚持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含义和内涵意义: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理论意义)2、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实践意义)第一,纠正了过去实践中忽视生产力的错误做法,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的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第三,为我们实践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坚持科学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

1、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是唯一出路:B、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D、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改革的性质、总目标及其评判标准。

1、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2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自理能力现代化。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障2、稳定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3、坚持原则: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7、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所碰到的问题和挑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把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3、为什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P146-P147)4、怎样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改革?5、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实质和核心: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另外,要调整经济结构。

2、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即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四化同步发展。

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实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4、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7、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有什么不同?(微信群有照片)9、谈谈依法治国的客观必然性,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客观必然性:(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