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项目后评价

水利项目后评价

水利项目后评价1、概述1.1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就是对已建成工程项目进行回顾性评价。

是建设项目的最后阶段,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目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提高项目的决算水平和投资效盈。

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已经建成,通过竣工验收,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运行后进行,以便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为了保证后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科学”,所选项目后评价工作人员,应独立于该项目的决策者和前期咨询评估者。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后评价工作,先后对90多个重点贷款项目,从立项决策、建设实施、利用外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后评价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总结建设项目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1.2 国外工程项目后评价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和审计机构及援外单位,为了总结投资和援外项目的经验,已开始进行项目后评价工作,以后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也开展了此项工作。

但真正系统全面地进行后评价工作,应属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大规模开展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和方法。

世界银行后评价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总结其开发援助经验,弄清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各种原因,以改进世界银行对未来项目援助的决策和执行,同时也为世界银行向其成员国汇报世界银行的工作业绩服务。

从近30年来的项目后评价实践看,世界银行的后评价工作是成功的,已获得其成员国的肯定。

世行后评价工作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步由贷款项目的银行主管人员在贷款发放完毕后的6~12个月内编制一份“项目执行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进展情况、经济效益、经验教训和结论。

然后由后评价专职机构“业务评议局”指定专人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实地调查、会议讨论等多种方法,对项目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总结评价,写出“项目执行情况审核报告”,连同“项目执行报告"一并上报董事会和银行行长。

“项目执行情况审核报告”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1)对项目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结果作一个简要叙述。

2)对项目计划目标达到情况作出评价,包括计划目标是否合理,目标是否达到,如未达到为什么。

3)提出评价结论、主要经验教训、建议和补救措施。

4)表明审核单位是否同意“项目执行报告”的观点和结论,并提出审核报告与执行报告的分歧意见和补充办法。

在项目完成通过审核后5年左右,业务评议局还要从已审核的项目中挑选出一半左右的项目进行复审,复审中要根据新的情况,重新编制复审报告书。

西方国家和金融组织对后评价工作也是十分重视的,如美国政府通过法案规定,到1998年以后所有国家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后评价,美国国会定期举行项目后评价听证会;瑞典海外发展机构的项目后评价工作,法案规定直接向国会报告。

1.3 国内工程项目后评价进展情况从1988年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着手抓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先后对能源(煤炭、电力)、交通运输、原材料、轻工、电子等多个已建贷款项目开展了后评价工作。

绝大部分项目的评价后认为,这些项目的立项决策是正确的,施工质量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还贷情况较好,可以达到预期的还贷要求,同时也指出了部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在水利建设项目方面,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直到1993年底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先后对丹江口水利枢纽,河北潘家口水利枢纽,广东高州水库,鹤地水库,湖南韶山灌区,河南宿鸭湖水库,山东陈垓灌区,内蒙永济灌区等工程项目进行了后评价。

上述后评价基本上肯定了这些项目已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同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结论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这些项目的综合效益作出了贡献。

由于水利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较晚,指导后评价工作的规程《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SL489-2010)近期才推出,而且已进行后评价的项目也不多,经验不足,因此,水利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尚有待加强。

2、水利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全过程评价即从项目的立项决策、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建成投产运行若干年以后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影响评价,持续性评价等;另一类是阶段性评价或专项评价,可分为勘测设计和立项决策评价,施工监理评价,生产经营评价,经济后评价,管理后评价,防洪后评价,灌溉后评价,发电后评价,资金筹措使用和还贷情况后评价等。

我国目前推行的后评价主要是全过程后评价,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可进行阶段性或专项后评价。

2.1水利项目后评价的特殊要求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其内容也十分复杂,包含防洪、治涝、灌溉、发电、水土保持、航运等。

水利工程的类型、功能、规模不同,后评价的目的和侧重点也就不同,因而比较复杂,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有以下几个特殊要求。

(1)首先应进行投资分摊。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及功能不同,财务收益和社会效益就不一样,有的防洪、治涝、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堤防等水利工程是社会公益性项目,其本身财务收益很少,甚至没有收入,主要是社会效益。

有的水利项目如水力发电和城镇供水等,既有财务收益又有社会效益。

还有一些水利项目是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多目标的各项功能所产生的财务收益和社会效益均不同。

因此,在后评价时,首先需要进行投资分摊计算。

(2)要十分注意费用和效益对应期的选定。

由于水利项目的使用期较长,一般都在30~50年之间,而进行后评价时,工程的运行期往往还只有一二十年或者更短。

因此,在进行后评价时,大都存在投资和效益的计算期不对应的问题,即效益的计算期偏短,后期效益尚未发挥出来,导致后评价的国民经济效益和财务评价效益都过分偏低的虚假现象。

对此,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把尚未发生年份的年效益、年运行费和年流动资金,均按后评价开始年份的年值或按发展趋势延长至计算期末;另一种则是后评价开始年份列入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的流动资金,作为效益回收,这两种办法都可以采用,在后评价时应选定其中的一种进行计算,以确保费用和效益相对应。

(3)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重估。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工期较长,一般均要5至10年,甚至10年以上,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水利工程都在十多年以前修建的,十多年前与十多年后,由于物价变动,原来的投资或固定资产原值已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

因此,在后评价时应对其固定资产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4)正确选择基准年、基准点及价格水平年。

由于资金的价值随时间而变,相同的资金,在不同的年份其价值不同,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较长,这个问题比其他建设项目更为突出。

为此,在后评价中,需要选择一个标准年份作为计算的基础,这个标准年份就叫作基准年。

基准年可以选择在工程开工年份、工程竣工年份或者开始进行后评价的年份,为避免所计算的现值太大,一般以选在工程开工年份为宜。

由于基准年长达一年,因此,还有一个基准点问题,因为所有复利公式都是采用年初作为折算的基准点,所以后评价时必须选择年初作为折算的基准点,不能选用年末或年中为基准点,这在后评价时必须注意。

2.2 水利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步骤2.2.1 固定资产价值重估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收益现值法。

这是将评估对象剩余使用寿命期间每年(或每月)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此作为估算资产的价值。

(2)重置成本法。

这是指现时条件下被评估资产全新状态的重置成本减去该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得出资产价值的方法。

实体性贬值是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造成的贬值,可用折旧率方法进行计算。

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

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贬值。

(3)现行市价法。

该法是通过市场调查,选一个或几个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比较对象的成交价格和交易条件,进行对比调整,估算出资产价值。

(4)清算价格法。

该法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经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企业的资产评估方法,评估时应当根据企业清算时期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重估价值。

上述各种方法中,以重置成本法比较适合水利工程固定资产价值重估。

即按照竣工报告中的工程量(水泥、木材、钢材、石方等)和劳动工日,按照现行的价格进行调整计算,再加上淹没占地、移民搬迁费用及水保和环保费用。

淹没占地和移民搬迁费用也要采用重估数字,可根据现时价格和实际情况,并参考附近新修水利工程竣工费用进行估算。

2.2.2 社会经济评价在完成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即可进行社会经济评价。

社会经济评价又称国民经济评价。

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除计算工程总体的经济效果外,还应计算各组成部门的经济效果,因此,应该进行投资和年运行费分摊计算。

在分摊前,应把重估投资和重估年运行费换算为影子投资和影子年运行费,效益也应按影子价格进行调整,并应注意所有费用和效益均应采用相同的价格水平年。

2.2.3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相同,也应对投资、年运行费和财务效益均采用历年实际支出数字列表计算,但应考虑物价指数进行调整,调整计算时,要注意采用与国民经济评价相同的价格水平年。

2.2.4 工程评价工程评价应在收集规划设计、竣工验收、试验研究、工程监理和历年运行管理总结报告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要列出工程特性表,弄清工程特征和内容,包括工程立项、决策和方案选定的来龙去脉,施工监理和验收过程,工程设计目标实现程度,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决算投资是否超过概算等。

特别应对水工建筑物运行工况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中研究是否有异常问题,是否稳定安全,并对泄水、引水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流态、抗冲等方面的安全系数进行复核,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因此,很多水利项目工程评价的重点是安全和质量问题。

2.2.5 环境评价水利项目的环境评价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

对具有水库的水利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包括库区、库区周围及水库影响的下游河段,但以库区及库区周围为重点。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分(滞)洪工程、排灌工程等,也应根据工程特性确定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并结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有关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对主要不利影响,应提出改善措施。

最后应对评价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

2.2.6.经营管理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工程管理、用水管理、调度管理、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

工程管理主要是对该工程的维修养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进行评价。

用水管理是对工程建成后历年工农业供水状况进行分析评议,考查是否满足了有关方面的用水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提高供水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