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品质ppt

作物品质ppt


八、稳定作物产品品质的调控途径
培育选用定向品质的品种 ——作物品质的主要性状一般都受遗传基因控制,包括质量性状遗传基因和 数量性状遗传基因的控制。
——作物品质的主要性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容易随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差 异。
目前大面积作物品质的品种选育方向: 水稻:选育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值较高、垩白度低、胶稠度适宜、透明的优质 品种、香型品种、专型营养品种。 小麦:选育强筋高蛋白型品种、弱筋适量蛋白型品种。 棉花:中长度、高强度细绒棉品种、抗虫棉品种、抗枯黄萎病品种。
三、粮食作物的品质
粮食作物的品质主要指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四个方面; 营养品质指产品的营养价值,它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食 用品质与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等有关。加工品 质和商品品质的评价指标随作物产品不同而不同。
四、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品质
1、经济作物的品质
作物产品的化学组分和品质是在干物质积累的总过程及产 品器官或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形成的。
六、作物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作物品质的形成是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遗传因 素是指决定品种特性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征。非遗传因素是指除了 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矿质养分 等。 1、遗传因素 作物产品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食味和蒸煮 品质等,一般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如稻米香味(受一个隐性基因控 制)、籽粒长度、垩白率等,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环境条件 地理条件:禾谷类籽粒(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黑麦)籽粒蛋白 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提高;大豆是南高北低;同时小麦的蛋 白质含量随维度或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 区,由于气温低、雨量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份的合 成。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扩大基因资源、改进育种方法, 打破或削弱产量和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促进或创造正 相关关系是有可能的。
七、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是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学科研究的核 心问题,实现高产优质是作物遗传改良及环境和措施等 调控的主要目标。作物产量及品质是在光合产物积累与 分配的同一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产品与品质间有着不 可分割的关系。 一般高成分,特别是高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含量很难 与丰产性相结合。禾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 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 一般认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会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 蛋白质含量的多数农艺措施往往导致产量降低。
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纤维品质由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决定; 油料作物种子的脂肪含量及组分决定其组分决定其营养品质、贮藏 品质和加工品质;烟叶品质由外观品质、化学成分、香吃味和实用 性决定。
2、饲料作物的品质 饲用品质主要决定于茎叶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粗纤维含量等。
五、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安全性指标:与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的生化指标。 ——产品自身含有的生化物质
如芥酸、硫代葡萄糖苷、棉酚、焦油、尼古丁等有机物
——产品接受外来的生化物质 如重金属、细菌、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状 商品性指标
与产品贸易交易相关的外观物理性状。作物产品依据实用 性、安全性和商品性指标规范商品等级。
六、作物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季节条件:季节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如早稻和晚稻相比,一般是早稻 的米质较差。 温光条件:就温度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籽粒蛋白质有所增 加,例如小麦在 20-25℃条件下,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最高;水稻籽粒成熟 期间的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烟草成熟时,若在24-25℃昼夜平 均温度下,持续30天左右,有利于提高烟草叶的品质。 水分条件: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会有所降低;水分、温度、施肥不同时, 也会影响到油分的含量和成分;土壤水分含量、矿物质营养以及光照、种 植密度均影响烟草的品质。而麻类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应充分,促进形成 品质优良的韧皮纤维,防止木质化。 营养条件:就肥料而言,氮肥能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当氮磷钾配合时、产 量和蛋白质均明显增加;氮肥用量高,油分中饱和脂肪酸增加,而不饱和 脂肪酸减少,促使脂肪酸价提高,使油分变坏;钾肥和磷肥有利于马铃薯 块茎中淀粉含量的提高,氮肥则降低淀粉的含量;对于甘蔗和甜菜生长后 期较低温度有利于糖分积累,氮磷钾配合使用以及增加钾肥用量均可提高 含糖量;氮磷钾三要素有增加棉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纤维细度,全面提 高棉纤维品质的作用。
农作物品质
崔飞 2015.02.07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作物产品的品质概念 作物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即达到人们某种要求的适合度, 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质的评价标准,即所要求的品质内容因产品用途而异:食用产品, 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较重要;衣着原料产品,纤维品质重要。
评价作物产品品质:理化指标和形态指标。
实用性指标
食用与营养性状
工艺性状
——作物产品的实用性涉及
加工性状
生命活动性状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实用性指标包括生化、物理、生物学三大方面。 生化指标:指产品中生物化学物质含量。如淀粉(支链/直 链)、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脂肪、维生素、糖、纤维 素、有机酸、生物碱、矿物质等。 物理指标:指产品利用的直感、工艺、加工的性状。如出 糙率、出粉率、出糖率、衣分、出油率、垩白度、透明 度、胶稠度、胀性、面筋量、香味、纤维长度、纤维强 度、纤维成熟度、果实成熟度、燃烧性、紧密度等。 生物学指标:指用做种子(苗)的生命活动性状。如含水 率、发芽率、纯净度、抗逆力等。
二、作物产品品质的类型
作物品质主要指作物产品的品质,主要分为外观品质、营 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工艺品质等。
1、外观品质(商品品质):又叫形态品质,是指作物初级 产品的外在的、形态或物理上的表现。
2 、营养品质:是指作物的营养成分,即蛋白质、脂肪、 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成分和含量。 3 、加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品质,但对加工过程 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油菜: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双低品种)品种。
大豆:高出油率品种、高蛋白质品种。 花生:高出油率品种、高蛋白质品种。
九、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1、培育和选用优质作物品种 2、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新疆优势棉区;东北玉米、大豆优势区;山东、河南 小麦优势区,江浙水稻优势区。
3、改善栽培技术 高产量和低蛋白含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采用优质品种, 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及种植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往往 可达到既提高产量又改善品质的作用。
4、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
5 、物理品质: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决定着产品的 外观、结构以及加工利用和销售。
二、作物产品品质的类型
6 、化学品质:作物产品的化学特点,它影响着农产品的 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
7、内涵品质: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一切内涵特点。
8、卫生品质:产品的无毒性。 9 、市场销售品质: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或喜欢的一切有利 于销售的特点。 10、贮藏保鲜品质:指种植、果蔬等农产品耐贮藏和持久 保鲜的能力。
作物产品的品质取决于所形成的特定物质,如贮藏态蛋白 质、脂肪、淀粉、糖、纤维以及特殊的综合产物如单宁、 植物碱等的数量和质量,并随作物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 同而有很大变化。 作物有机体内所形成的物质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不同作物间这些成分的比例又各不 相同。禾谷类作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油料作物以脂肪 和蛋白质为主,豆类作物蛋白质含量与油料作物相近, 但脂肪含量却较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