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搭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搭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搭石》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情景,认识搭石: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个美丽的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但在刘爷爷心里,家乡最美的还是那平凡、普通的搭石。

板书课题:搭石【课件显示的优美的山村风景画,悠扬、柔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既可感又可观的情境,加上教师诗化的语言,一下就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锁住,使他们仿佛置身其中。

这样的情境创设和激情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找一找,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么样过溪的?用横线画出来。

师: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这一次次的脱鞋绾裤,如果没有搭石,家乡人们的生活怎么样?
生:麻烦、累……
师:是啊,搭石虽然很平凡普通,可对人们过小溪而言,它是多么重要啊!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既突出了读的训练,又凸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写了搭石很美,找找是哪一句话?“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一道风景)想不想一块去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亲人一道走走搭石吧。

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家乡人走搭石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并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家乡人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师:是不是只有上了年岁的人才会这么做?还有谁也会这么做?
生2:风尘仆仆的中年人。

生3:活力四射的年轻人。

生3:活泼可爱的小学生。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让学生谈体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的新理念。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协调有序地走搭石就应该是前面的——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又——
生:紧跟上去
师:这就是“协调有序”。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

师:我们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生:“清波漾漾”是水波在轻轻地荡漾的意思。

生:“人影绰绰”是人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生推荐配乐读)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全班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全班读)【这一教学片断中,老师极富新意地让把课文中的语段变成了诗歌的形式,
一次次地感情升华,老师以情引读,学生动情复读,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正所谓“以情激情”、“以言激情”啊!】
师:“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句话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很感动?
生:伏理所当然
师:(电脑课件演示“伏”字的演变过程)你们看,“伏”本指犬匍匐在人脚旁的样子,(请一生演示“伏下”)大家看,“伏”是多么恭敬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家乡人的什么高贵品质呢?
生:尊敬老人。

师: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
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
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可又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伏”字从字理上进行分析,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了家乡人尊敬老人的高贵品质。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没有多余的内容分析,而是着力于让学生感悟,这再一次体现了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师:还有哪些人也走过搭石,搭石路上还有哪些“美”呢?展开想像,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

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早上,老师走进我们咱们班的教室,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这是一种美。

下课了,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蹲在地上,一张课桌
一张课桌地帮着一个男同学找橡皮。

她们是那样仔细,那样认真,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

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并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感悟、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的“三部曲”。

教师在“以读悟情”、“以情激情”和“以言激情”后,又设计了“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的说话训练和“找找身边的美并写下来”的写话训练,教师巧妙地把读与写、说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总评】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本文设计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主线,从看得见的景美,到看不见的人美,情美,到去发现美,书写美。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

比如“伏”字的教学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三、注重朗读、默读,边读边圈边思考,使孩子在读书中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串始终,“感悟、积累、运用”呈层递性地推进。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一直相伴其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