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方案说明模板

建筑方案说明模板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1.设计背景同原鸿恩寺项目区位于渝北区大石坝街道长安厂一厂区B地块。

第五期是同原鸿恩寺项目最后一块用地(J分区)。

第五期位于同原鸿恩寺项目整个用地范围的西北角。

第五期北面为城市主干道(红石路),东面为规划中的市政规划广场,广场东面是建设中的第三期(以商业办公为主)。

南面为规划中的16米城市道路。

西面为宽度16米的城市道路,路西面为江陵医院。

北部片区现状人口密集,老工业企业众多(前卫仪表厂、江陵厂、长安厂、川东石油局等),属重点旧城改造区域。

当前公共交通发达,18条公交线路直达主城各区,规划红岩村大桥、南北干道、轻轨5号线将使立体式交通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整个五期用地呈狭长带状分布,整体用地规模较小。

第五期地块南低北高,红石路与南面规划道路高差约13米。

现场无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1.2.设计要求第五期总用地面积14845.57平米。

由于地块是同原鸿恩寺项目的最后一期,第五期总建筑面积是整个项目容积率剩余面积。

根据规划条件,整个同原鸿恩寺项目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1000736.56平米。

其中一期231806.91平米,二期126670.02平米,三期299634.96平米,四期246165.67平米,因此,根据计算,第五期建筑面积应为96458.17平米。

第五期容积率为6.50。

其中主要为住宅和商业。

绿地率≥25%。

建筑密度与整个项目各期相平衡。

停车泊位居住按0.6个/100㎡、商业等公建按0.7个/100㎡。

第五期无建筑高度限制。

1.3.设计依据1.重庆市规划局核发的1:500红线地形图;2.重庆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建500105200900583号)》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0.《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BJ48-8811.《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1);12.《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DBJ50-079-200813.《重庆市住宅项目配建体育设施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试行)》(2010)14.《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试行)》 (2007)15.《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6.重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若干问题的意见》渝建发[2011]88号(2011)17.《重庆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渝公发[2010]716号18.《重庆市物业管理条理》200919.其他相关法规。

1.4.设计范围同原鸿恩寺项目第五期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建筑方案设计。

1.5.设计特点1)体现可持续建设理念。

设计利用自然地形高差,减少土方挖填。

2)塑造城市节点。

设计结合城市公园。

突出面向城市公园的商业展示面,在五期用地内设置多条通道,联系各个方向的人流。

基地内设置小型商业广场向城市开放。

3) 利用地形高差,突出“泛首层”概念,创造商业价值。

二、总平面2.1.场地概述第五期用地呈狭长带状分布。

南低北高,红石路与南面规划道路高差约13米。

最低标高约247左右,最高标高260左右。

场地现状一般坡度约为3.6%。

场地内东侧轻轨保护线退让用地红线约16米,场地内无高压线及需保留的名木古迹等。

场地地质条件良好。

现场无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项目用地性质为R2\C2住宅及商业用地;总建筑面积为134863.51平方米,地上计容总建筑面积96458.17平方米;建筑密度51.34%;绿地率25.16%;容积率6.50;停车位配置标准为:商业0.7个/100㎡,住宅0.6个/100㎡,住宅配套用房0.7个/100㎡。

2.2. 总平面布置第五期由一座商业裙房、3个高层住宅塔楼、及相应地库组成。

商业裙房包括地面部分和吊层部分。

其中吊层有三层。

吊一层布置有商业和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吊二层和吊三层除商业空间外还布置有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和地库。

建筑还设有负一层、负二层地下车库。

其中大部分空间兼作人防用途。

竖向设计根据市政道路的标高和坡降,结合原始地形的坡向坡度,顺应地形在南北向形成总高差为约13米的三个台地。

一层(红石路侧)及三个吊层一共四个平街入口层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

沿西面城市道路设置两个车行入口。

从吊二层标高(约251)和吊一层标高(约256)接入。

接入口距市政次干道道路交叉口距离约110米。

建筑的裙房部分为一个整体。

建筑高度小于24米。

裙房退让北侧用地红线7.14米,退让南侧用地红线7.20米,退让西侧用地红线5.04米,退让东侧用地红线7.06米。

满足各面60米以下建筑的退让用地红线要求。

三座住宅塔楼由北向南分别命名为1#楼住宅、2#楼住宅、3#塔楼住宅。

建筑高度都不超过100米(98.65-99.9m)。

满足60米以上100米以下的退让各个方向用地红线要求。

同时满足轻轨控制线、建筑控制线和建筑间距要求。

住宅塔楼的入口朝向西侧规划道路。

商业裙房的商业空间主要分四部分,即3个塔楼底部和东北侧的4层商业体量。

内部形成南北向的商业通道。

北部1#住宅底部商业与东北侧的4层商业体量形成室外商业内街。

中部和南部为商业店铺根据地形高差作退台处理,使建筑体量更容易与公园融为一体。

消防控制室设在2#塔楼下部裙房平室外地坪处。

物业管理布置在3#塔楼下部裙房平室外地坪处。

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布置在3#塔楼吊一层处。

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分别布置在裙房屋面有公共楼梯和电梯到达,向公共开放。

按照规定设置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1#塔楼西面设置一个双车道出入口和2#塔楼西面设置两个单车道出入口。

两个单车道出入口之间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项目设13个室外地面停车位,占商业停车位总数的10%。

2.3. 竖向设计用地南北向道路高差约13米。

红石路相邻部分绝对标高约260。

南侧规划道路绝对标高约247。

西侧规划道路拟均匀放坡。

竖向设计根据周边道路的标高和坡降,结合原始地形的坡向坡度,顺应地形在南北向形成总高差为约13米的三个台地,即三个吊层。

加上邻红石路的首层,五期一共四个平街层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

沿西面城市道路设置两个车行入口。

从吊二层标高(约251)和吊一层标高(约256)接入。

根据规划道路与小区道路接口标高和场地地形,将拟建项目场地分成几个自然排水分区。

场地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高到低排放,采用明沟、雨水口、暗管及涵洞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排入区域及周边雨水系统,污水采用暗管通过生化处理后自流或泵送接入市政主污水管道内。

该场地内低于规划道路部分适当填方。

红石路一侧由于布置地库有相应的挖方。

完成后的小区竖向大体与规划道路交接自然。

用地内不出现护坡。

2.4.道路交通五期用地北面邻城市主干道,东面临城市公园。

车行交通只能在西面或南面考虑。

五期用地内基本实现人车分流。

车行交通进入用地后尽快进入地下车库。

减少对地面商业人流的不利影响。

两个车行出入口设置在西侧规划道路方向。

西侧道路为南北向缓坡道路。

车行出入口在不同标高。

北侧入口连接一个双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

南侧连接两个单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

两个单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之间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地下停车库共4层(含两个吊层车库),车库总停车数586辆,地面停车数13辆,总停车数599辆。

小区内部主车行道7米,转弯半径为9~12米,道路坡度(纵向)控制在重庆市地方标准要求范围内。

道路路面采用铺装地面,人流组织采用步行街区人流组织方式,人行入口分别从市政道路相接的南侧、北侧及西侧的入口广场引入,东侧市政公园也是主要的人流来向。

设计结合台阶、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手段,实现人行便捷通达。

高层塔楼均设置消防扑救面,消防道路结合消防扑救面设置。

主要依靠西侧车行出入口进入。

在广场及步行街上,部分消防道路结合景观设计为隐形消防道路。

环绕2#塔楼可以通消防车。

消防车可以从南侧规划道路进入3#塔楼东侧商业小广场。

该广场可以作消防回车。

建筑中考虑无障碍设计,符合规范的要求。

2.5. 绿地系统五期绿地都是公共绿地。

其中实土绿地、架空绿地、屋顶绿地。

总绿地面积3735.64平米,总绿地率25.16%。

架空绿地覆土层厚度均不小于1.5米。

共1144.01平米。

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建筑单体3.1.概述项目五期由1个商业裙房、1#、2#、3#三栋住宅塔楼和一个地库组成。

消防定性为一类高层商住楼。

3.2.裙房及地库商业裙房主要集中在三栋住宅塔楼下部和东北角。

商业裙房利用地形高差吊层出现了多个平街层。

1#住宅塔楼下面商业包括地面4层和吊一层。

吊1层层高为4.5米,一层层高为5.1米,二层层高为4.5米,商业上方设置0.9米高设备管道夹层;三四层层高为3米。

设备转换层布置在二层与三层之间。

五层到三十一层为公寓式小套型住宅塔楼。

2#住宅塔楼下面商业地面两层及吊层一层。

吊1层层高为4.5米,一层层高为4.5米,二层层高为3.8米.商业上方设置2.3米高结构转换和0.6米高设备转换层。

3#塔住宅塔楼下面商业地面两层及吊层一层。

吊3层层高为4.5米,吊2层层高为4.5米,吊1层层高为4.5米. 吊1层商业上方设置0.9米高设备转换层。

东北角商业包括地面4层和吊一层。

吊一层层高为4.5米,一层层高为5.1米;二三四层层高为4.5米。

顶部有退台。

屋顶布置羽毛球场。

商业面积共17358.34 平米。

单层最大商业面积5052.56平米。

公共卫生间分两处设于2#塔楼下部裙房吊一层和3#塔楼楼下部裙房吊三层。

面积共142.72平米。

消防控制室设置于2#塔楼下部裙房吊一层,社区组织工作用房设于3#塔楼下部裙房吊一层,物业管理用房设于3#塔楼下部裙房吊三层。

建筑的负1层和负2层设置人防。

根据《重庆市人民防空条例》,本期需要人防面积7621.62平米。

项目一期到五期平衡下来,本期需要多建设人防9639平方米,因此五期需要建设人防 17260.62平方米。

3.3.1#楼住宅1#楼住宅为小套型住宅。

建筑高度为99.9米,属于一类高层。

住宅部分共27层。

标准层面积1067.88平米。

层高2.9米。

公共走道安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后局部计算防火分区面积可以翻倍计算,满足规范要求。

标准层可设为一个防火分区。

标准层布置32套。

按《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3.1.2条规定,其套型单套面积划分属于D类套型的面积区间。

套型使用面积22.34平米,大于22平米。

每套设置一个居住空间、一个开敞厨房、一个带前室的卫生间。

设计开敞厨房不通燃气,使用电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