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形而上学
二元论的困难:
2、二元论无法解释他人心灵(other minds)的存在。 如何证明他人也具有意识?
二元论的困难:
(1)类比论证 A我和他人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 B我有心灵和意识。 C 他人也具有心灵和意识。 一个类比只能得出可能的而非确定的结 论。
二元论的困难:
(2)观察论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 表现,可以确定他是否具有意识。 根据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我们只能推测 他具有某种意识,而不能确证他具有某 种意识。
记忆标准
t1时刻的p1和t2时刻的p2是同一个,当 且仅当:p2记得p1的一些经验。 主观经验不同于外在行为。
记忆标准的困难(1)
同一性可传递,而记忆不可传递。 p1 p2 p3 t1 t2 t3
记忆标准的困难(2)
循环论证。 记忆只能是对自己经验的记忆。 p2记得p1的经验,已经预设p2和p1是同 一个人。
宗教是唯心论 的一个版本
(1)上帝创世说(精神产生于物质之前)。 (2)灵魂永生(精神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一、二元论
人不仅仅具有肉体,人还拥有心灵,正 是这种心灵才具有意识经验。 如何论证心灵的存在?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A一切(包括我的身体)都可以怀疑,但“ 怀疑”这件事情本身是无可置疑的。 B怀疑也是一种思想。 C思想存在,预设了一个会思想的主体—— “自我”——的存在。 D我不仅仅是我的身体。
物质和心灵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 物质的属性是广延(extension),心灵的 属性是意识。 人是两种实体的结合,既有物质性的身体, 也有能思维的心灵。
二元论的困难:
1、二元论无法解释身心相互作用的事实。 A身体和心灵是不同性质的两种实体。 B只有相同性质的实体才能发生相互 作用。 C身体和心灵不能相互作用。
贝克莱批评物质存在的假定(3)
不用假定物质对象的客观存在,也可以 解释观念的产生。 即便假定物质对象的客观存在,也不能 解释观念的产生。
观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排除法: A观念是被动的东西,观念不能产生观念。 B观念的产生不是自愿的,自我(心灵)不 能控制观念的内容。 C观念只能是由其它的精神实体产生,这个 精神实体就是上帝。
贝克莱批评物质存在的假定(2)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形状、大小、运动 颜色、味道、声音
贝克莱批评物质存在的假定(2)
第一性的质,也是依赖于心灵的(minddependent))
A事物的性质不可分离。 B第二性的质依赖于心灵。 C第一性的质也依赖于心灵。 结论:事物的所有性质都依赖于心灵,假定 这些性质背后存在一个不依赖于心灵的物质 实体是多余的。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两种可能的表述:
(1)在什么条件下,现在的人和过去的某 个个体(或未来的某个个体)是同一个? (2)在什么条件下,现在的人和过去的某 个人(或未来的某个人)是同一个?
为什么不是问题(2)?
问题(1)更加宽泛,问题(2)遗漏了一些有 意义的问题。 例如:成为植物人后,他还是原来的他吗? 他是当初他母亲身体里的那个受精卵吗?
二、唯物论
意识经验可以还原为物理过程,心理状态就是 大脑状态,从而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论可以 更好地解释身心相互作用。 问题是,如何用物质来解释人类心灵? 霍布斯认为,人的感觉、欲望都是原子运动撞 击的结果。 现代科学用电流在神经脉络中的流动解释人的 意识经验。
对唯物论的反思:
1、意识的产生伴随着大脑中的电流活动, 并不意味着意识就是这些电流活动。 我们无法说意识是什么,但可以说意识不 是什么。 唯物论难以解释专属于人的意识特征:痛 苦、爱、勇敢… …
无论是类比论证,还是观察论证,都不 能证明他人具有意识。
二元论的困难:
3、心灵真的能独立于身体而存在吗? 笛卡尔认为,身体可以怀疑,而心灵不可 怀疑。似乎心灵可以独立于身体而存在。 能够设想无身体的自我,并不能证明我真 的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 思考世界的方式和世界真实存在的方式不 是一回事。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准确表述:
Under what possible circumstances is a person who exists at one time identical with something that exists at another time?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准确表述:
对唯物论的反思:
2、唯物论贯彻到底的话,将瓦解道德和法律 实践的意义。 如果意识状态就是大脑状态,那么,我们的行 为就可以归结为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及其他 器官的作用,而物理运动都受因果关系支配。 因此,一切行为都没有“自由”可言。
对唯物论的反思:
3、唯物论假定存在一个独立于意识的物 质世界,问题是如何证明这一点。
在什么情况下,在t1时间的p1和在t2时间的 p2是同一个?经历了什么事情之后,p2和p1 不是同一个? p1和p2中至少有一个具有人格(person)。 人格:有意识;行为反映动机;支配身体。 人格同一性问题是关于量的同一性,而非质 的同一性。
甲在车祸之后,虽然大脑仍然正常运作,但身 体已不堪使用。除非进行身体移植,否则活不 了多久。乙身体完好,但罹患大脑绝症,其大 脑不久将停止运作。医生将甲的大脑移植到乙 的身体上,而成功救活了一个人。 问题是,这个被救活的人(具有甲的大脑和乙 的身体)究竟是谁,甲还是乙?
贝克莱的困难:
(1)A存在就是能够被人所感知。 B上帝的存在也仅仅在于被人所感知。 C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的意识的上帝。
(2)A存在就是被上帝感知。 B上帝能够感知自己。 C上帝存在。 无效推理。
小结:
既然超越感觉经验的那个外部世界的存 在无法得到证明,那么我们就将这个问 题悬置起来。 唯心主义的洞见:我们观察和描述的世 界,是我们所经验的、解释的、塑造的 世界。
外部世界存在的证明(3)
论证:我在某种情境下有关于某事物的感 觉,别人在这种情境下也有关于该事物的 感觉,因而证明该事物独立于我的感觉而 存在。 反驳:别人的感觉是否和我的感觉相同, 是可疑的。 对我来说,其他人也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 ,他们的客观实在性正是有待证明的。
缸中之脑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 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 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 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 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 感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 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 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 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 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 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
三种主要立场:
一、二元论(dualism):物质和心灵是两种同样 基本的实体,不可相互还原、相互转化。 二、唯物论( materialism ):世界上真实存在的 只有物质,意识、精神归根到底也是物质的。 三、唯心论(idealism):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只有 心灵,物质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是心灵中的观念。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章 形而上学问题
第一节 存在
第二节 人格同一性
第一节 存在
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着什么(What is there)? 物质:恒星、行星、树、桌子、身体、分 子、原子… … 精神:感官知觉、情绪、虚构事物、上帝…
什么是真正的存在,物质还是精神?物 质和精神,何者具有优先性?(p29) 何谓优先? (1)时间上优先。 (2)存在地位上优先。
课后阅读材料:
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第3—42页。 罗伯特·沃尔夫:《哲学概论》,第95— 133页。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
作业(一)
读一本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 写一篇评论。 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提交。 5月1日之前完成。
存在就是被感知
A事物是由一系列性质构成的。 B所有的性质依赖于人的心灵。 C事物是观念的集合,依赖于心灵。 D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既然存在就是被感知,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不感知 事物的时候,事物就都消失了?
(1)事物的存在不是实际上被人感知,而是 能够被人感知。 (2)当我们不在感知事物时,上帝在感知。 上帝将他的观念传输到我们的心灵中。 上帝,人的心灵,观念(事物)
三、唯心论
外部世界的存在无法证明,充其量是一 个假定。 唯心论主张,假定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 是多余的。
贝克莱批评物质存在的假定(1)
A观念反映对象,与对象有相似性。 B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 C如果对象是一种非观念的物质实体,观 念和对象之间就不可能有相似性,知识 就是不可能的。 D要避免怀疑论的结论,就不能承认有独 立于心灵的物质实体。
想象一下,一个人抢劫银行被逮捕后, 大声喊冤:“你们抓错人了,你们该抓 的是当时抢银行的那个人!” 如果你是警察,你有什么理由说:“就 是你抢的!”有这样一个经历时间变化 而维持同一的“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