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名词解释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剩余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单选题1. 兰德只买激光唱片和棒棒糖,他有固定收入,不能借钱,当他沿着预算约束移动时( D )A. 激光唱片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棒棒糖的价格不变B. 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激光唱片的价格不变C.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不变D.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及其收入都不变2. 激光唱片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是( A )A. 由于激光唱片价格上升而引起的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的对激光唱片消费的影响B. 激光唱片需求的收入弹性C. 因激光唱片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激光唱片消费的减少D. 激光唱片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激光唱片消费的影响3.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是因为( B )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下降B. 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价格下降C. 现在消费者可花费的钱多了D. 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价格上升4. 如果某人的单位美元的边际效用为1,他愿意用20美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美元买头两件衬衫。
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 D )A. 55B. 35C. 20D. 155. 你为某物付多少钱和你愿意为之付多少钱(支付意愿)之间的区别叫( D )A. 总效用B. 边际效用C. 消费者需求D. 消费者剩余6. 需求曲线可以从 ( A )导出.A. 价格—消费曲线B. 收入—消费曲线C. 无差异曲线D. 预算线7.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B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C. 个人减少他所消;的所有商品的数量D. 需求曲线左移8.不是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移动原因的是( B )A. 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变化B. 该商品价格变化C. 品味变化D.消费者收入变化9. 个人消费的机会集合由(D)决定A. 生产可能性曲线B. 需求曲线C. 无差异曲线D. 预算约束10. 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是因为(A )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下降B. 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变得便宜了C.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上升D. 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变得贵了11.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D )A. 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B. 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C. 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总的支付意愿将减少D. 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额外收益12. 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A )。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的需求D、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状态13. 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约束先( B )。
A、向右上方平行移动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C、围绕某一点移动D、不发生变动14.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 B )。
A、满足程度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C、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15. 恩格尔系数是指(A)。
A.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B.用于衣服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C.用于住房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D.用于储蓄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二、多选题1.若张某关于牛奶对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面包,则(BD )A.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B.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C.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奶的消费D.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面包的消费E. 以上都不对2.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 BCDE )的特点A.具有正斜率B.斜率递减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D.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E.密集性3.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 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CD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B.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C.该消费者应该增加Y的消费,减少X的消费D 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E.应该调整X和Y的价格4.如果在北京,芒果的价格比苹果的价格贵5倍,而在海南,芒果的价格只是苹果价格的1/2,那么两地的消费者都达到效用最大化时,则( BC )A.消费者的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B.北京的消费者多买苹果,而海南的消费者多买芒果C.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的消费者要大于海南的消费者D.苹果对芒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的消费者要大于海南的消费者E.无法确定5.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BCDE)A 具有正斜率B 其斜率递减C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D 位于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E 密集性6.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CD)A 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B 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C 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D 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E 应该调整X和Y的价格E 无法确定三、判断题1. 边际效用递减是由于消费者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无关。
(错)2. 恩格尔系数是耐用品支出与食物支出之比。
(错)3. 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
(对)四、问答题1.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点?(1)无差异曲线各点切线的斜率均为负数(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3)平面上任一点必有一条唯一的无差异曲线通过(4)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5)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答: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地连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3. 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为什么水的价格不及钻石的万分之一?答:(1)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大于钻石,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是大于钻石的,但是,商品的价格或价值不是由其总效用而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
(2)同理,水的价格也不是由水的总效用而是由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
由于水资源是相对充足的,人们从最后一单位水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非常低的价格。
相反,钻石是相对稀缺的,供给量少,从而影响了其边际效用很高,因此价格昂贵。
4. 试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原因。
答:(1)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是为了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
(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意付出的价格高,反之则低。
但根据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
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5.运用序数效用法分析消费者均衡?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
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
序数效用论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
如图,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在E点,两者的斜率相等。
由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替代率表示,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这一均衡条件表示,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效用。
而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C点时,MRS1,2>P1/P2 ,理性的消费者会沿AB线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点E。
当消费点位于D点时,理性的消费者会沿着预算线AB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逐步向均衡点E靠近。
显然,只有在E 点,MRS1,2=P1/P2 ,才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AB的约束下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点,在该点,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量,除非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五、计算题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
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解: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为-dY/dX=MRS=PX/PY所以 -(-20/Y)=2/5Y=50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