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水平
建筑节能作为全国节能工作重要领域之一以及建设部推广应用重点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目前国内正在按照建筑节能在1980年基准水平上提高50%的标准施行,但是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针对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措施,仅供参考。
标签: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可再生能源建筑能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建筑运行时耗能较高的现象,节能改造的推广及既有建筑运作水平的提升,已成为建设部门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但因建筑设计、运行和施工阶段的管理脱节,以及其他因素的诸多影响,导致节能运行标准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撑,节能改造技术的适用性欠缺一定的实践检验。
因而使得运行标准仍然脱胎于设计标准和为数较少的实测数据,混淆了工程理论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公共建筑业主及政府管理部门皆无所适从。
所以,按照我国国情,在节能建筑运行阶段建立管理制度,且设放相关的技术支持工具。
1 建筑节能与监管对象
1.1 建筑节能涵义建筑节能是指在设计、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使用及改造建筑物时,实行建筑节能标准,利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工艺、产品、设备、及技术,提升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及保温隔热性能,加强对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的管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确保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某些方面的耗能,如空调的制冷制热、暖供热、热水供应及照明等。
1.2 監督管理对象
1.2.1 体形系数。
若建筑物窗墙面积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比不发生变动,体形系数则呈直线上升。
1.2.2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若建筑物窗墙面积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比不变,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下降,耗热量也会随之降低。
高效保温的屋顶、门窗及墙体等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1.2.3 窗墙面积比。
寒冷的地区使用单层窗、严寒的地区使用双层窗或双玻窗较为适宜,但这两个地区都不利于节能。
1.2.4 楼梯间是否开敞。
扩大窗墙面积的比例,多层住宅且为开敞式楼梯间的耗热量指标,较有门窗的楼梯间增加约10%~20%。
1.2.5 换气次数可增强门窗气密性,换气次数从0.8L/h下降到0.5L/h,耗热量指标下降约10%。
1.2.6 多层住宅东西朝向的,其耗热量指标较南北朝向的增加约5.5%。
1.2.7 高层住宅。
超过10层的住宅,耗热量指标趋于稳定。
高层住宅中,多层板式住宅的耗热量指标较北向封闭式交通廊的板式住宅约高6%。
若建筑面积大致相同,高层板式住宅的耗热量指标较高层塔式住宅约低于10%~14%。
2 民用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方缺乏运行阶段的监督管理,建造技术和建筑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复杂多样性,目前多数民用建筑节能运行存在15%~20%的节能空间,相当一部分节能建筑物存在很大改造潜力。
很多因素都会造成建筑物节能效果不佳,其中包括政策和管理两方面体制上的缺失,以及设计、运行及施工等技术上的问题。
2.1 运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运行管理,其现状主要是运行管理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实际上的运行管理其实是“看机器”和“维修”,欠缺管理能源的认知及措施,以及调节、掌控全楼系统的能力及意识,浪费能源,使运行成本增加;通过数据机械地记录主要或大型用能设备的运行情况,而没有当日工作人员运行的记录,更没有分析及整理的运行数据,造成数据资源缺失;运行管理人又没有参与讨论前期技术及方案及的权利,但设计人员一般不进现场,造成运行和设计严重脱节,接手时较被动,不能贯彻落实原设计意图。
2.2 政策和管理缺失的问题建筑节能工程属一个系统,对很多政府管理部门都有影响,根据建设过程来划分,设计由规委主管、施工则由建委主管。
建筑建成后的使用管理缺位,建筑节能中的政府错位现象严重导致有些问题多头管理、有些问题则无人管理,导致地方政府也不知该负哪方面责任。
建筑节能要求提升工程、产品及管理三方面的质量,增加人力及成本是必然的,但这种节约方式一般都会取得长远的效果。
但目前的建筑节能却处于一个窘迫的状态,及“节约没好处、浪费没关系”。
在我国的建筑节能方面,以前唯一的一项优惠政策是节能建筑可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调节税适当减免,但在2001年1月1日这个税种停止执行;同时,2002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针对多年来用于建筑节能及墙改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发文颁布新政策,于今年年底停止征收此项基金,且建筑节能不被收编入新用途的范围。
目前国家对节能建筑从建造、销售到使用均无任何激励政策,也是建筑节能不能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
3 加强监督管理建议
3.1 根据实际的各单位工程的状况,编制出监督计划和监督程序,加强专项检查及宣传,首先严把图纸设计及图纸审查关,禁止采用审查未合格的设计图纸;对图审机构的行为做出规范。
同时将各部门组织起来,对现场多次进行拉网检查,对实体质量及各参建方行为不达标之处进行排查,使各部门更多的关注建筑节能。
3.2 多组织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节能培训,对节能施工实行上岗证,发放施
工资质证书。
3.3 对不根据设计图纸而施工的现象进行严厉查处,并立案处理擅自改变设计的行为。
3.4 材料的采用方面,要严格根据要求提供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专家论证通过并推荐使用的新型节能材料,且对材料进行现场复验时严把质量关。
3.5 加强对节能专项验收的监管力度。
进行节能监督检验,对监督手段进行完善,若见证取样流程有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同时参与,则节能材料方面采用专门的见证签证制。
3.6 对节能推广较好的地区,要学习并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并在验收监督程序及节能工程施工等方面相互交流。
3.7 进行专项整治时,对于建筑节能有直接关联的较关键非强调内容适当增加。
对于节能关键工序,加强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理力度,以及在节能施工方面强化施工总包单位的管理,不允许以包代管。
3.8 对监督实例的抽查运用不到位,应推动建筑节能检测机构对节能材料和实体检验能力的完善,确保建筑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供应有非常明显的矛盾,在社会总能耗中,采暖空调、生活能耗和建造能耗等的民用建筑的能耗约占30%的比例,若要加上生产建材时的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则在社会总能耗中,其比例将达到46.7%。
民用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的作用举足轻重。
因此,根据我国国情研究建立一套节能建筑运行阶段的管理制度以及如何加强提高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冯望云.从传统建筑保温到现代节能——关于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和建议[J].建设科技,2008,(21).
[2]陆靖.继往开来再创佳绩实现沈阳市建筑节能跨越式发展[J].辽宁建材,2008,(10).
[3]胡斌,黄敏,邓丽萍.淮安市建筑节能力争实现“一提升三突破”[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8,(4).
[4]刘丽,孙振国,王继成.浅谈建筑节能检测技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
[5]杨元华.四城市签约推进建筑节能宣传——中国终端能效项目B26子项目持续开展[J].建设科技,2008,(11).
[6]姜伟新.采取四项措施做好建筑节能工作[J].城市开发,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