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水田园诗【专题】

山水田园诗【专题】

山水田园诗【专题】【产生的原因】魏晋六朝,既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的时代,又是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

为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唐代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

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人生范式。

这样就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象。

-【分类】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二、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赏析】由远景转到近景。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近处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6.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7.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

诗句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思想内容】(1)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2)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3)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5)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艺术特点】盛唐田园山水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来寄寓情感,其特点是:意境空灵,韵致高远,想象奇特,情丰意密,含蓄蕴藉,风格清新自然。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境:1、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诗人写离别很少用轻松、高昂的笔调,大都写得很沉重,在伤情之中引发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筵宴、长汀、寒蝉、秋雨、兰舟、白帆、去鸟、杨柳、残月等。

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凄凉。

·2、离乱意境: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裂。

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痛苦。

诗人们会以一颗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们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个人的艰辛,感情深沉,思想深刻。

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飞雁、暮雨等。

离乱的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寂寥、清冷忧戚、伤感惆怅。

3、隐逸意境:古代文人或迫于政治的黑暗,官场的污浊,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或清高自守,超然物外,最终选择了归隐。

他们在诗词中创造了一种清幽明澈、物我交融的隐逸意境,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隐逸意境的主要意象有:草屋、空山、明月、田园、飞鸟等。

隐逸意境的感情基调是:从容旷达、淡泊宁静、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等。

4、思乡意境:游子思乡是古典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情调都可称为思乡的引线。

思乡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杨柳、归雁、宿鸟、晚风、明月、落叶、寒山、青山、流水等。

思乡意境的感情基调是:哀愁、悲苦、无奈、温馨等。

****常见描写意境的词语有: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

【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意象)}2、诗中所写形象(意象)有什么特点/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诗中所写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形象凝聚着诗人的思想,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4、诗中为什么要写某一形象(意象)/或所写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诗中所写形象(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象中的“象”即托物言志的“物”和借景抒情的“景”;意即托物言志的“志”和借景抒情的“情”。

意象组合成画面,画面彰显意境。

①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

②辨析形象(意象)的特点,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

③根据所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诗人所抒之情,所言之志。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解题思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并概括意境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生机勃勃、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丽、悲壮慷慨、萧瑟凄凉、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