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了解)
2、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理解)
4、货币的其他职能。
(了解)
5、纸币产生的原因。
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了解)
6、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了解)
7、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理解)
8、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了解)
9、外汇和汇率。
(了解)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理解)
1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理解)
二、知识梳理
(二)知识回顾(见知识点提纲)
三、知识疑点
1、准确把握商品概念
(1)要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用于自己消费就不是商品。
(2)要通过与其他劳动产品相比较来深化理解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其他劳动产品不是用于交换的;商品有价值,其他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商品是个历史范畴,其他劳动产品是个永恒范畴。
联系:二者都是劳动的产物,都有使用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要弄清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物品的外延最大,既包括劳动产品,也包括自然物;劳动产品有的是满足自己需要,有的是用于交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2、正确理解价值概念
(1)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有所不同,但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从这一点上看,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成为价值。
(2)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
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
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帮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
(4)获得价值是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直接目的。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的。
(1)统一:作为商品来讲,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同时必须有价值,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它的价值也不能离开使用价值,只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①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无人购买,不能交换,也不会具有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一个物品如果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它就不是商品。
(2)对立:作为商品的所有者来讲,他们不可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购买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他就必须支付价值。
可见,无论是卖者还是买者,同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说,金银是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的物品,只是在特定时期,进入商品交换领域,金银才成为商品,而货币产生的时间要比商品晚,并且当金银没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前,金银不可能成为货币。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只有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5、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职能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但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
贷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贷币量是受贷币规律支配的。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全面、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下跌。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
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实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
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
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
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
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
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
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对
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
利。
对策
可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
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
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上涨有
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
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7、汇率变动和币值的关系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世界没有统一发行的国际货币,于是就需将各国一定量的本币单位折合成外汇进行,这就必然出现了汇率。
汇率又叫汇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则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8、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①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
②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③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外国资产变相贬值,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充海外业务,更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国内企业会遭到进一步打击。
同时,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外国在华投资成本,影响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的通货紧缩,给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造成困难;
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3)我国的态度应该是:
①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应当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
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③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四、典型题例
1、(双项)下列哪些是商品:()
A.老李收购的废品 B.自产自用的蔬菜 C.赠送同学的贺卡 D.商店里卖的衣服2、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专家育种基地培育出了多种彩色小麦。
彩色小麦中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比普通小麦有更好的保健作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彩色小麦的保健作用是指()
A.彩色小麦的使用价值 B.彩色小麦的价值
C.彩色小麦耗费的人类劳动量 D.彩色小麦的技术含量
3、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4、下列对劣质奶粉说法正确的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C.不应成为商品,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5、在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三个经济学家作了如下辩论:
第一个经济学家笑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第二个经济学家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
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用学过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1、本课理论性比较强,复习过程中注意适当举例。
2、货币的职能这个知识点经常考,应当适时地通过练习来巩固,今天没有落实好。
3、纸币发行量属于重点,如果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放置在这个知识点之后再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们大胆地对课本顺序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