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 三、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 1、血清PCA、IFA的测定 • 2、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吸收试验
16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四、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Ⅰ和 • Ⅱ测定
17
诊断
⒈ 胃镜+胃黏膜活检+Hp检测 ⒉ 自身免疫性(A型)胃炎 = 1 + PCA
+ IFA,血清V—B12测定及吸收试验。
一、胃镜和活检 ⒈ 慢性浅表性胃炎 ⒉ 慢性萎缩性胃炎 ⒊ 胃镜下黏膜活检(2000年共识)的 部 位及数量
1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二、Hp检测 • ⒈ Hp抗体测定 • ⒉ 快速尿素酶试验 • ⒊ 微氧下细菌培养 • ⒋ 组织涂片或病理切片中寻找Hp • ⒌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1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 • 5. Hp的生物学特性: • ⑴ Hp产生多种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
酶、溶蛋白酶、磷脂酶A等对细胞有破坏作用 • ⑵ Hp分泌的细胞毒素和空泡毒素导致胃黏膜细胞空泡
变性和坏死 • ⑶ Hp抗体引起细胞免疫损伤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10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饮食和环境因素 • 三、自身免疫 • 四、其他因素(肠液反流、酗酒
慢性胃炎
XX医院
1
慢性胃炎
——概述
2
临床分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病变部位、可能的 病因分类如下: •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B型胃炎) •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胃炎) • 三、特殊类型的胃炎(反流性、嗜酸细 胞性、痘疹样、放射性、门脉高压性等)
3
胃解剖图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 • 1. 患病率与Hp感染率高度一致 • 2. 胃内炎症与Hp感染分布一致 • 3. 根除Hp炎症可消退 • 4. 模型的成功复制 • 5. Hp的生物学特性
20
治疗
三、自身免疫性(A型)胃炎的治疗 ⒈ 恶性贫血 四、异型增生的治疗 ⒈ 轻、中度异型增生—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⒊ 重度异型增生—预防性手术(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
21
预后
•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萎缩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癌变 Hp感染者—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服用NSAID等)
11
病理
慢性胃炎的过程——黏膜损伤与修复的过程 组织病理学特征—— 炎症、萎缩和肠化 1、浅表性胃炎 2、萎缩性胃炎(幽门腺/泌酸腺数量减少) ⑴肠腺化生(大、小肠型,完全与非完全型) ⑵异型(不典型)增生
12
临床表现
• 病程 • 症状 • 自身免疫性(A型)胃炎的表现
1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应症(2006年共识) • ⒈ 有明显的慢性胃炎(糜烂、中-重度萎
缩及肠化、异型增生) • ⒉ 有消化不良症状 • 3. 有胃癌家族史 •
19
治疗
二、关于消化不良的治疗 ⒈ 祛除病因(抗胆汁反流、停用NSAID、
戒酒等)改善生活习惯 ⒉ 抑酸/抗酸治疗 ⒊ 保护胃黏膜 ⒋ 促进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