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内营养护理说课讲解

肠内营养护理说课讲解


持续高分解代谢
肌肉群 内脏蛋白 器官功能 免疫反应
感染 严重脓毒症 (severe sepsis) 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
营养支持的目的
维持 氮平衡 保持 瘦肉体
维护细胞正常代谢 支持组织器官功能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参与机体生理功能 修复组织器官结构
促进 病人 康复
营养支持是重症病人治疗 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证:要素饮食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疾病,尤其是外科创伤/感染后 的重危病人,一般多须用管饲。 (1)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或难以合作;吞咽障碍。 (2)不宜经口进食,如有严重吸入性危险情况存在。 (3)消化道瘘,大量液体经瘘口丢失。 (4)严重吸收不良,如小肠广泛切除后剩余肠管太短有吸收障碍的 病人,用要素饮食可以补充大量营养素的丢失,加速肠道吸收功能的 代偿。 (5)严重的高分解代谢状态,胃肠道功能尚好,一般口服又难以满 足需要,应以管饲要素饮食补充,如多发性骨折、大面积烧伤等。
护理
( 5 ) 肠 内 滴 注 的 膳 食 浓 度 , 开 始 时 宜 用 等 渗 的 (10%) , 速 度 宜 慢 (40~60mL/h),以后每日增加25mL/h,直到液体量能满足需要。再每 日增加浓度5%,直到可耐受及能满足营养素的需要(浓度大多可达20%, 速度达125mL/h),不能操之过急。 (6)滴注前检查营养液是否变质,连续滴注1次用量的悬挂时间不超 过8小时。
护理
(6)观察病人消化吸收情况,及时调整食物,不可过于单调。 腹泻时要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服止泻药等治疗,若为肠道感染 要给抗生素,如病人便秘应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7)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术后早期可在管壁四周盖上凡士林 纱布。造瘘口周围由于消化液外溢腐蚀皮肤,可在局部涂氧化锌 软膏。如有皮疹涂氟氢可的松软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8)腹泻的护理:①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发生脱水,注意皮肤粪 便量及粘稠度,作好记录,正确留取大便标本并及时送检。②保 持清洁。应随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清洁,维 持肛周皮肤完整性。 (9)准确记录出入量,检查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状况。 (10)对鼻胃管的病人,要注意保持另一侧鼻孔的通畅,经常清 洁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向腔内滴石蜡油。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及比较
▪ 1、一次性、连续输注
优点
缺点
一次性输注
操作简单
胃肠道并发症多
适应症
仅适用于插鼻胃管和胃 造口的患者
间歇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操作简单,患者 胃肠道并发症仍很多 适用于鼻饲喂养的患者 有较多活动时间
胃肠道并发
病人活动时间少
症最小,营养吸 收最好
危重病人及空肠造瘘患 者
▪ 更经济的医疗花费 ▪ 更安全方便的营养
营养制剂的选择
▪ 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配方 完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适用于完整胃肠功能者)
▪ 预消化肠内营养配方 含有一种或以上部分消化小分子营养素 ( 适用于消化功能较差、吸收功能良好者)
肠内营养喂养途径
▪ 口服 ▪ 鼻胃管 ▪ 鼻肠管 ▪ 空肠造口 肠液回输 ▪ 肠瘘口
适应症与禁忌症
2、禁忌证 (1)完全性肠梗阻,此种情况口服或管饲均属禁忌。 (2)空肠瘘,所用管子难以达到瘘口以下者,即使缓慢经管子滴注 也无法接受,反而可使病情加重。 (3)肠切除剩余肠道太短应先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 (4)持续呕吐,严重腹泻病人。 (5)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能耐受高渗性营养液。
护理
1、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 (1)配制营养及营养液的器具应严格消毒,有条件时尽量使用一次 性灭菌物品。 (2)配制人员应了解膳食的组成和配制法,操作前洗手,并更换无 菌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在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配好的营养液暂不用时应放入4℃左右 冰箱内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营养液滴入时温度要适宜,过冷过热都会引起病人不适,一般 保持37~38℃为宜。尤其在冬季,应适当加温,加温点是在营养液正 好进入营养管的接头处,可用热水袋加热器(如输液恒温器)加温。
肠内营养的优点
▪ 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 营养素较全面 ▪ 促进肠蠕动 ▪ 增进门静脉系统的血流 ▪ 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 改进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肠内营养的优点
▪ 更符合人体的生理 维持胃肠道结构与功能的 完整性,保护肠粘膜屏障。
▪ 更少的临床并发症 避免了肠外营养容易引起 的肝脏损害、各种代谢紊 乱、导管败血症。
护理
(2)对使用管饲的老人、儿童和体弱的病人,滴入时要注意胃 肠道是否畅通,胃部是否有潴留,以免引起食物返流,导致吸入 性肺炎。第一次投给后与第二次投给前须观察胃排空情况。连续 输注时每日观察4~8次。胃内残留大于150mL时示有胃潴留,应 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3)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0仰卧位以防止 反流,输注完毕维持该体位30~40分钟。 (4)注意口腔卫生,长期不能由口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 内细菌繁殖,易并发腮腺炎、口腔溃疡等,定时刷牙,必要时口 腔护理2~3次/d。 (5)在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有无恶心、呕吐、腹胀、 腹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喂养管的护理 (1)喂养管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并定期检查不能影响病人活动。尤其 是更换体位时应注意保护。 (2)保持喂养管通畅,定时冲洗管道(一般认为4~6小时冲洗1次), 以防止堵塞。每次间歇输注后或投给研碎药物后及因某种原因停输后, 均需用温开水冲洗,每次冲洗的量至少50ml。
护理
(3)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喂养管的理化特性,定期检查,一般放 置7天左右更换。 (4)应每日更换输注管道,管道接头处应保持无菌状态。 (5)注意保持喂养管外端清洁,并经常轻轻移动,避免因长时间 压迫食管发生溃烂,如发现胃管不通,应查找原因,并注入少量 温开水冲洗,确为堵塞不通,需及时更换。 3、病人的护理 (1)开始管饲前,评定营养状态及计算营养素需要量,决定注入 途径、方式与速度,确定需要的设备。
肠内营养护理
定义及发展
特别是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在内镜 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以及在腹腔镜下空肠造口术等,使肠内营养支持方法越来 越成熟、便捷。肠内喂养管的探索,从最初的质硬、易老化、患者耐 受差的橡胶管,发展到新近质软、患者耐受良好的聚胺酯管等新一代 喂养管。新一代喂养管的共同特点是质软、耐酸碱腐蚀。在肠内营养 液的应用方面,1915年美国 Sippy 医生为肠内营养设计了以牛奶为 基础的流汁,一度成为标准的肠内营养制剂而风靡全世界。而要素饮 食(elementaldiet,ED)的出现是肠内营养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