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整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及答案1.《诗经》1.《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2.‚六义‛2.‚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3.《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4.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5.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

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6.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散体大赋7.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

8.抒情小赋8.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

9.汉乐府9.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

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10.《史记》10.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1.《古诗十九首》1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3.建安风骨13.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14.新体诗14.南朝齐、梁年间,以理论为指导,讲求声律的新体诗。

因形成于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谢眺等人。

它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的基础。

15.骈文15.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16.志怪小说16.魏晋南北朝时代小说的一种类型,专记幽冥怪异、神灵报应、人间奇异,深受佛教故事、巫士和方士影响。

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17.游仙诗17.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

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18.玄言诗18.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19.吴歌19.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

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盖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陈,成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

‛(《晋书•乐志》)20.西曲20.西曲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21.宫体诗21.出现在齐梁之际、盛行于梁陈时代的一种诗歌。

在形式上讲求声律、对偶、辞采,风格轻艳丽靡;在内容上,以写闺阁情怀和描写女性为主。

22.初唐四杰22.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

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23.上宫体23.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

上官仪还总结了前人对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从而芊富了诗歌创作的技巧。

上官体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4.王孟24.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诗歌艺术风格也相似。

25.高岑25.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26.新乐府运动26.中唐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

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瘼,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最早创作新乐府诗的是李绅。

他曾作《新题乐府》二十篇。

元稹见后,和作十二篇,即《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白居易在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日《新乐府》。

较早创作新乐府诗的诗人有张籍、王建,后人称之为‚张王乐府‛。

27.唐传奇27.唐代文言小说的名称。

这种小说的内容、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故称之为传奇。

最早把这种文言小说称之为‚传奇‛的是唐末裴硎,他把自己的传奇作品集命名为《传奇》。

后来就把这种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说称为‛传奇‛。

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

它虽是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8.花间派28.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个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

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

后人称集中的作家为‚花间派‛。

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9.温韦29.花间词人温庭筠和韦庄。

二人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

其实二人词风不尽相同。

温词浓艳,韦词清丽;温词缜密,韦词疏淡;温词含蓄,韦词直率。

30.西昆体30.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

《穆天子传》云:‚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册府。

‛据此,后人称帝王藏书的秘阁为玉山、册府,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31.诗文革新运动31.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

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

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32.江西诗派32.江西诗派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图是吕本中早年一时兴到之作。

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列入图中的人物,主要是黄庭坚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有较密切关系的人,主观色彩较浓。

《宗派图》显示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江西诗派的发展可分为发展期、全盛期与衰落期。

33.诚斋体33.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诚斋体‛中以绝句最为出色。

34.苏辛词派34.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5.稼轩体35.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

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36.辛派词人36.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

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干、张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

他们都以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7.永嘉四灵337.‚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

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四灵‛以宗唐为号召,实则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

刻画太甚而流于纤巧,但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38.江湖派38.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江湖本是隐士布衣的栖游之地,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官宦,登显禄者极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