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法探讨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法探讨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法探讨摘要: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基础英语阶段教学和专业英语阶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近年来英语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摸索的一个问题。

本文作者基于教学改革与实践,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商务英语;高职高专;教学改革1、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商务环境下,商务英语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热门专业。

长期以来,商务英语都摆脱不了“英语+商务”这种英语和专业脱节的现象。

其实商务英语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应重视强化学生的商务专业技能。

因此,进行商务英语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听、说、读、写、译训练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商务”,结合专业内容进行语言训练,突出专业语言的特点,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专业语言的能力。

在商务知识传授时,运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把基础英语与专业内容联系起来,是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任务。

2、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前期学习基础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基础训练,后期进入专业英语和专业课学习,然后学生进行校外实习。

结果在学习基础英语阶段,学生认为枯燥无味,与专业联系不大,没有认真对待。

到了专业英语阶段和商务课阶段,学生又大喊“太难”,马虎应付了事,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年下来,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商务知识不如经济、工商类的学生。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2.1、课程设置不合理英语与商务在教学上的融合,首先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的融合。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中没有商务的感觉,每天都在应付单词、语法。

而在学习商务课程的时候,又把好不容易才记住的一点英语知识都忘记掉了。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主要就是由于课程设置上把英语课和商务课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模块。

2.2、缺乏实用教材与双师型教师英语与商务要有机融合,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目前在我国用英语编写的商务类教材不多,大多数都是英语一套教材,商务一套教材,要找到一本既能适应英语与商务教学需要,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教材就非常困难。

并且,教材之间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院校之所以要把英语课和商务课设置为两个不同的教学模块,是出于对教师的配置考虑。

担任商务课程教学的老师只懂商务,而英语水平有限;担任英语语言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纯英语专业毕业,缺乏系统的商务知识。

结果是,学生所学的商务知识无法与英语语言有机结合。

2.3、教学与实践脱节由于商务英语在英语和商务之间界限不清,造成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含糊不清。

很多院校首先是把它当英语专业对待,在实训方面只是建立一些多媒体语音室,让学生可以在视听说的语言环境中学一些语言。

在商务方面基本没有系统的训练,条件好一点的院校在学完一些商务课后会集体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实际操作一下,感受一下商务环境。

一般的院校都是学生直接进入最后阶段的实习,由学校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校外实习基地一般都是“企业为主,学校为客”,学校对企业的依赖性较大。

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保护其商业秘密,一般不让学生或老师去接触企业的关键技术和管理诀窍,也不把实习生放在较为重要的岗位上,学生自己找的的实习单位更是五花八门,与学校所学的知识相距甚远,以上种种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3、改革思路3.1、分清商务和英语的关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要对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确定好人才培养的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到底应该侧重商务还是侧重英语,还是商务与英语并重。

国家教育部“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就是很好的答案。

以“应用”为重,要根据就业方向决定商务英语教学。

经过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高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商务的居多,单纯用英语工作的几乎没有。

广东毕业生一般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中小企业里做跟单或业务的洽谈,有的还从事物流、外运公司的联系工作。

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他们有一些英语上的优势,可以在某些场合发挥一些没有英语背景的毕业生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但是他们极少会像纯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靠英语谋生。

由此,我们认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应该以培养有扎实外语基本功的商务人才为目标。

3.2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

要培养有扎实外语基本功的商务人才,就要探索按能力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以不同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而学生应培养何种能力由市场需求来决定。

目前,商务人才不但要求掌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合同、进出口单证、商务谈判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海关、商检、运输、银行等部门打交道的程序。

因此,课程设置是要把这些课程进行模块化。

在国际商务中,能够利用英语这一世界商务语言来辅助工作,无疑是商务英语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在培养商务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

当然,这些训练应该是紧紧围绕商务知识开展的。

在商务课程中要求任课教师采用中、英双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商务能力,还要在商务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及其他通用能力。

英语基础教学应该以商务内容为主,随着探索的进一步深入,将逐步取消单纯的英语语言课程和单纯的商务课程。

3.3、编写一套商英结合的教材课程设置英语与商务要有机结合,就必须有一套能够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的教材。

我们认为各院校应该密切与相应的教材出版社联系,尽力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比较合适的教材。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材前,学校还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组织教师自编讲义、整合现有教材作为临时解决办法。

更好的办法是通过院校联盟,结合行业、学校的特点与要求,编写一套能真正把商务知识的传授、商务操作技能、英语语言能力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融合成一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相互促进,又有各自明确的功能教材。

如果所编教材反应不错,可以通过出版社出版推广。

3.4、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英语与商务的结合,要求教师既要传授商务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商务操作技能及其他通用能力。

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

原有的任课教师中,英语教师习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缺乏相关的商务知识与技能,商务课教师英语能力又有限。

这两类教师都很难胜任商英的商务英语教学。

要顺利把英语和商务知识结合起来,就要从这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注重教师在英语与商务方面的双重素质,一是从企业引进具有外贸、商务背景,英语水平又不错的人才。

二是安排了现有英语教师参加各种商务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

3.5、加强系统的职业实训课程教学毕竟只是理论教学,并且学科分割,学生很难把它们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使专业教学更具有真实性,就必须加强系统的职业实训。

3.5.1、建立仿真实训实验室除了在分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外,在学生学完基本课程的时候,又必要对整个外贸流程进行系统的实训。

这就要求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适用于外贸实习、外贸模拟练习、外贸实务和外贸单证的教学与训练的仿真实训室,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仿真实训室设计成一个外贸真实环境,有相应的外贸教学软件支持。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都可以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主体: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保险公司、银行、运输部门等等。

学生不但要求用双语顺利完成业务洽谈、谈判、撰写合同、制作全套单证、审单等流程,并且要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掌握仲裁的方法和应对技巧,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把英语运用到实际操作上,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3.5.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系统的外贸实训梳理之后,学生需要一个真枪实弹进行实地操作的地方。

所以,学院应该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建立一批较为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可以拓宽学生就业的机会。

3.5.3、建立学校经济实体在国外,很多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经济实体,例如,瑞士BSC商学院下设金融投资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3个分院,它下设五星级酒店,成为学生实习的良好基地和学校发展的经济支柱。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有大量的商务人才,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学校优势,成立学院外贸经济实体,使它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四、结束语商务英语专业的既不同于理工类专业,有大量的实习对象和工具,又有别于纯英语或纯商务专业,不能单纯学习商务知识或英语知识。

因此,我们不但要考虑如何实现培养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要考虑如何讲英语和商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商务英语专业如何实现”商务”和“英语”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商务和英语的简单相加,显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商务和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商务与英语的有机结合既可以消除学生英语与商务脱节的感觉,又为学习商务和英语知识扩展了大量的时间。

参考文献:1.诸葛霖《外贸业务英文函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82.袁晶,李健《外贸函电教学初探》,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33 . 王宁仁《国际贸易课教学方法探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林添湖《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三点思考》,国际商务研究,200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