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圆磨床常见故障排除

外圆磨床常见故障排除

用卡盘装夹磨削时,工件找正不对,或头架主轴径向跳动大
仔细找正工件基准面
10
阶台端面内部凸起
吃刀过大,退刀过块
吃刀时纵向摇动工作台要慢而且均匀,光磨时间要充分
冷却液不充分
加大冷却液
砂轮主轴有轴向窜动
机床检修
头架主轴轴承间隙大
调整间隙
用卡盘磨削端面时,头架主轴轴承窜动大。
调整间隙
进刀太快,光磨时间不够
进刀要慢而均匀,光磨至没有火花为止
冷却液不充足
加大冷却液
3
工件表面出现直波形振痕
工件圆周速速过大,工件中心孔有多角.
适当降低工件转速,修正中心孔
工件直径,重量过大,不符合机床规则
改在规格较大的机床上磨削。如设备不允许,可降低磨削深度和纵向进给量以及把砂轮修得锋利点
砂轮主轴轴承磨损,配合间隙过大,产生径向跳动
按机床说明书规定调整轴承间隙
顶尖在主轴和尾架内贴合不紧,发生摇晃。
卸下顶尖,檫净后重新装上,
砂轮过钝
修正砂轮
冷却液不充分或供应不及时
保证充足的冷却液
工作刚性差而毛坯形状误差又大,磨削时因余量不均而引起磨削深度变化,使工件弹性变型发生相应变化,磨削后部分部分保留毛坯形状误差,
磨削深度不能太大。并应随着余量减小而逐步减小,最后多次几次光磨行程,
调整换向撞块位置,使砂轮超出工件端面1/3-1/2个砂轮宽度
工作台换向时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
调整时间
8
阶台旁外圆尺寸大
工作台换向时停留时间太短
延长停留时间
砂轮磨损,靠阶台旁外角变或母线不直
修正砂轮
9
阶台轴各外圆表面不同轴
磨削用量过大或光磨时间不够
精磨时减小磨削深度,多做光磨
磨削步骤安排不当
同轴度要求高的表面应分粗精磨,同时尽可能一次装夹中精磨完毕
头架主轴轴承松动
调整轴承间隙
砂轮不平衡,转动时发生振动
注意保持砂轮平衡;(1)新砂轮需经俩次静平衡。(2)砂轮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又出现不平衡,(3)砂轮停车前,先关掉冷却液。使砂轮空转进行脱水,以免冷却液聚集在下部引起不平衡,
砂轮硬度过高
根据工件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砂轮
砂轮变钝后没有及时修正,
修正砂轮
工作台导轨润滑油压过大,运行中产生波动
调整压力
头架和尾座中心不重合
修正使其重合
6
工件有鼓型
工件刚性差,磨削时产生弹性弯曲变型
减小工件的弹性变化;(1)减小磨削深度(2)及时修正砂轮(3)工件很长时,适当使用中心架。
中架调整不适当
正确调整支撑肯支承块对工件的压力。
7
工件两端尺寸过大或过小
砂轮超出工件端面台小或过大
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大,磨削压力大。
把砂轮端面修成内凹,使工作面尽量狭小,同时先把砂轮退出一段距离后再吃刀,然后逐渐摇进砂轮,磨出整个端面
工件顶得过紧或过松
调节尾架顶尖压力
砂轮主轴中心与工作台运动方向不平行
调整砂轮架的位置
与椭圆度原因1和5相同
与椭圆度1和5的消除方法一样
工作有不平衡重量时,由于离心力作用,会在重的那边磨去较多金属,使工件有椭圆度。
事先加以平衡
砂轮主轴轴承间隙过大。
调整主轴轴承间隙
用卡盘装夹磨削外圆时,头架主轴径向跳动过大
调整头架主轴轴承间隙
5
工件有锥度
工作台未调整好,工件旋转轴线与工作台运动方向不平行
仔细找正工作台
工件和机床的弹性变型发生变化
应在砂轮锋利的情况下仔细找正工作台,每个工件在精磨时,砂轮的锋利程度,磨削用量和光磨次数应与找正工作台时的情况基本一致,否则需要不均匀走到加以消除,
砂轮修得过细,或金刚石顶角已磨钝。砂轮修正不锋利。
合理选择修正用量或翻身金刚石,或得金刚石磨修尖。
4
工件有椭圆度
中心孔形状不正确,或内有污后,铁销等,
根据具体情况重新修正中心孔,或把中心孔檫净
中心孔或顶尖因润滑不良而磨损
注意润滑,如有磨损,需重新修正中心孔或修磨顶尖
工件顶得过紧或放松
重新调节尾架顶尖压力
外圆磨常见故障排除
1
工件有螺旋形痕迹
砂轮硬度高,修得过细,磨削深度过大。
合理选择砂轮硬度和修正用量,适当减小磨削深度
纵向进给量过大
适当降低进给量
砂轮磨损,母线不直
修正砂轮
金刚石在修正器中未夹紧或金刚石在刀杆未焊牢,修出砂轮凹凸不平。
把金刚石装夹牢固,如金刚石有松动,需重新焊接
冷却液太少或太淡
加大或加入浓冷却液
工作台导轨润滑油压力使工作台浮起,产生摆动
调整导轨润滑油压力
工作台运行时有爬行现象
打开放气阀,排除液压系统中的空气,或检修机床
砂轮主轴有轴向窜动
检修机床
2
工件表面有烧伤现象
砂轮太硬或粒度太细
合理选择砂轮
砂轮修得过细,不锋利
合理选择修正用量
砂轮太钝
修正砂轮
磨削深度和纵向进给量过大,或工件圆周速度过低
适当减小磨削深度和纵向进给量,或增大工件转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