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秀实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秀实用课件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2020/1/17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节奏、有感情地 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 的语言内涵。 3、掌握典故在词中的运用,并灵活运用。 4、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 作者的爱国思想。
合作探究
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 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 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合作探究
赏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 写将军和征夫都已满头白发,表现出戍 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 立业,报国壮志的情怀。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 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 ,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 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 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熙宁八年(1075 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 袭扰边境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 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 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填空。 (1)《渔家傲·秋思》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 是:_____塞__下__秋_来__风__景__异________。
(2)唐代诗人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抒写戍边将士强烈思乡之情,《 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____羌__管__悠_ __悠__霜__满__地_,__人__不__寐__,__将__军__白__发__征__夫__泪_。
课堂检测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 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 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 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边塞秋天的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 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 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紧 紧关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但燕然 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 银霜满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天狼”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 队。“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 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合作探究 结合文本说说让老夫“狂”的内在原因
有哪些。 (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 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 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挽”、“望”、“射”这三个连贯的动作 ,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 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 报国的强烈愿望,词人因雄心壮志而狂的感情 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1)气候之异。“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 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 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2)边声之异。“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 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 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3)边城之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 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和中原地区万家灯 火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合作探究
从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赏析“衡阳雁去 无留意”。
“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 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 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 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 愿久留,从侧面描写出边地的荒凉,将士 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合作探究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 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和我们曾经学过的 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合作探究
下阕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合作探究
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 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 作者哪些情感?
背景链接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 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 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 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 胆。”西夏不但不敢入侵,还称他为“胸中 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朗读节奏
渔家傲·秋思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 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 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 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 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 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 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 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 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 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写作特色
(1)写景气势宏大 抒情苍凉雄壮; (2)意境开阔浑成。
课堂小结
这首词寥寥几十字,上阕写景,下阕抒 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 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 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 人的报国之情。风格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读音停顿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qíng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qiú
gāng wèi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hān
bìn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疏通文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 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 “导夫先路”。
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景
雁去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征人之情
浊酒 归无计 羌管 人不寐 白发 征夫泪
思家爱国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疏通文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 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 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 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年 )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上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 正,有《范仲淹全集》。散文《岳阳楼记 》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 绮靡风气,对苏辛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合作探究
归纳: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萧瑟、荒 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 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 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合作探究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 ,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 然未勒”运用窦宪的典故,语言精当典雅 ,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 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 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 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合作探究
“千骑卷平冈”的“卷”字能否用“过” 字替换?为什么?
不能。 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 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出 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而“过”没 有这种效果。
合作探究
“亲射虎,看孙郎”两句有什么含义? 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 样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 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范仲淹
2020/1/17
导入新课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战马嘶 鸣、狂风呼啸声,令人心寒。倘若置身此处,此 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词人范仲淹笔下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将 爱国情怀、思乡之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融合在一 起,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边塞秋歌。今天我们 就一起吟诵《渔家傲·秋思》,感受将士们爱国 思乡的情怀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