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一、如何理解教育志和校志志:记述。

教育志,就是对教育的记述。

是教育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地方教育志建立在校志的基础上,写好教育志必须做好各学校的素材收集和校志的编写工作。

“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

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他是各级教育志的材料基础。

作用,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开展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

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意图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

编写这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

写志和写史不同,因为志不同于史,它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围的不同。

前人说:志者,一方之史;史者,天下之志。

这是从围上的不同,志,记述的是地方,围小,史,写的是天下之事,围广。

2、记述容的同和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记述,史和志都有善。

而“史”有恶,志有善而无恶。

也就是说“志有褒无贬”,只记述善的一面。

3、产生的影响不同。

方志不如史书影响大;有后世修史当代修志之说,流传围也小。

4、记述方法的不同。

史以议论为主,而志以记叙为主(所谓史重探索历史规律,而志只反映历史规律)。

所以,史和志不能混同,修编校志不能说成修编校史。

志与史很容易让人混肴,在编写过程中难度相当大,很难把握,有人总结的很恰当“修志难于修史”。

二、教育志的性质、功能、特点1、性质:资料性的著述,是后人参阅的史料,了解前人教育状况或借鉴前人经验的资料。

2、功能(作用):是教育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当地的教育志,增强对各阶段教育的了解和对教育的认同感,从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爱家、爱乡的教育,所以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随着当代“交流”功能的提速,地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教育志的功能今天越来越多样化,也成为了教育思想传播的工具。

3、特性:具有时代的鲜明性(思想性)、编纂的科学性、使用的资料性、明确的区域性、容的广泛性、编纂的连续性。

①时代的鲜明性(即思想性):首先要认识到它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时代的志书,都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②编纂的科学性:教育志属科学的资料著述,既不能凭空想像,编乱造,也不能实行拿来主义,堆砌资料,而应该立足实际,科学分析、辨别、考证、利用资料,然后进行科学编纂。

其科学性体现在:第一,教育志有一套严格、规的写作文体和要求,如同地方志书写要求类同,但又不完全一样。

比如,横排竖写,述而不论,生不立传等等这些要求与地方志一样;第二,以基本的时限事实为依据,经过科学的编排,给人可阅读的资料。

比如,要设计体例,安排结构,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及逻辑关系,避免重复交叉等等;第三,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教育志是记述自教育的开始,各个阶段的教育现状一种真实的写照。

比如县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志书,具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从地方志的鼻祖形成于战国初期的《禹贡》(公元前220年以前)一直到现在,形成了一套方志理论体系。

第四,我们攥写的教育志,同样有它的社会科学畴,是一门学科,叫方志学。

③使用的资料性:教育志是地方教育的工具书,所谓资料性,是以资料取胜,要求详尽(横不缺项),也就是教育上有什么事物就要写什么;详细(纵不断线),也就是写清事物的发展轨迹;翔实(实事、依实记实、不弄虚作假),即事物是什么样就如实记述。

④明确的区域性:也叫地域性。

我们时庄的教育就不能写村的,同样,曲阜教育就是曲阜教育,他不是兖州教育。

是以一定的区域划分为记事围。

绝不“越境而书”。

但属于本辖区应该收集的资料,应该纳入本校志编写畴的,应该毫无遗漏地进行编写。

如:时庄中学前期的学校,后时小学、郭庄小学、犁铧店小学等;马村小学辖区的大柳小学、黄村小学、原马村小学步步的变迁等,都是学校应该收集整理的容。

⑤容的广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性。

从开始建校,到合班并校,从复式教学到规化教学,从课堂教学规到高效课堂的改革实验,都可以记载。

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⑥编纂的连续性:一阶段接一阶段,节节相传,连续不断纂修,过几十年,就修一次。

曲阜教育志从1985年停修,这次修订就要从1986年1月1日开始,到2015年12月31日,周期为30年。

三、容:就曲阜教育而言,重点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小学)、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

在每个教育畴中,都有着它的发展变化、管理机制、教育的措施、取得的成果等容;在管理的运行中,都有教育机构、教育方向、师资状况、督导、经费和突出的重点人物及突出事例。

同样,学校大多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畴,普及义务教育时期的“两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本清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不可遗漏。

四、取材围:应该是在特定的教育区域收集容,但在本管理区域有市直或外地办学单位,如民办教育等,都应在记述围。

在现学校招生围,原先的独立学校合并了,或者撤除了,都应纳入教育志以。

如时庄二中辖区的,有撤并的高村小学、辛庄小学、孔村小学;犁铧店小学撤除前初中招生属于时庄中学,学校合并到春秋小学,他的隶属学校还应该归属到时庄中学,时间性质都要弄清楚。

五、教育志的基本编写原则1、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记述自己围的不跨越,只记述自己的事,不是行政区围的事情,超出界限的不记。

如果有些事情或所记载资料有外地的成分,一定要在括号说明。

2、横排门类,纵向记述。

即横排竖写。

(事以类分,类为一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①横排:依科学分类结合实际分工,分门别类,作为一志(编)立项记述。

例:教育概述、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教育督导、民办教育、教育机构、大事记等等。

一志之下又有横排,叫小横排。

一般为章。

章下还可以再横排,依次分节、目、子目等。

一般为五层,即编或卷、章、节、目、子目。

关系是同一层次为平行关系,如一志之下,编(卷)与编(卷)之间;一编之下,章与章之间;一章之下,节与节之间等。

不同层次为上下领属关系。

如一志之下,第几卷、几章、几节、几目、子目等,属于层层领属,上下相辖。

例:义务教育编下分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可分章横排。

小学教育中又分,小学教育的规划、发展、管理、教育的实施等;初中教育,初中教育的规划、发展、管理、教育的实施等;②竖写:在写作目下,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记述,以反映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

横排,设立纲目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不能有重大遗漏;竖写,一定要顺着事物发展的主线记述,不能有断链。

3、以类系事,事以类从。

同一类事物要在一个地方集中记述,不能出现重复记述、交叉记述的情况。

如:教育改革篇,在教育改革篇中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容,而在课堂篇中又记述课堂教学改革的容,这就造成了重复。

4、以事系人,生不列传。

①以事系人,是指各分志在记述事物发展变化时,结合写出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的活动。

也就是在记事时,把与此关联的人物顺便记下来。

但必须是值得记入志书的人物,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志书的价值。

在选人记人时,眼睛要向下看,尤其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更应该记,绝不能以官职论英雄,切忌“某某领导亲自干什么事”等言语。

“以事系人”需掌握以下要点:第一,只写所“系”的人同本节、目所记的事密切相关的活动,关系不大的不记,更不能离开所记的事去介绍人物生平,或全面介绍人物一生的活动和事迹。

第二,主要是记述教职工中特别是先进人物如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时也可记述反面人物阻碍事业发展的活动等劣迹。

但反面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为了烘托正面人物有意假设。

第三,“系人”不受籍贯、年龄、职务和社会地位的限制,根据客观实际和反映事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定;所“系”的人可能已去世,也可能还健在,与人物“生不立传”不同;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或一个集体,还可综记一类人的共性活动而不具列。

第四,“以事系人”的基本写法是把人物及其事迹和事业的发展变化揉合在一起写,既能表现人物更能反映事业,使读者感到二者密不可分,十分得体。

“以事系人”的方法很多,例如:“系”开创者,反映事业兴起;“系”贡献突出者,反映事业进步;“系”代表人物,反映事业或事件状况;“系”行业名人,反映本业水平等。

生不列传。

传,即人物传。

指专门记述人物的部类。

对已故重要人物,能盖棺定论者,集中立传记述。

立传人物,必须是在志书时限已经去世的,否则不能立传。

不足以立传的非重点已故人物和仍健在的重要人物,采取简要介绍和“以事系人”的办法记述。

5.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对事物的发展,只作过程记述,不作好坏评论。

但也并不是没有观点,而是要把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评论的语言)通过史实记述反应出来。

6、详今略古。

对当今的事物要详细记述,对古代(原先)的事物要简略记述。

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的“时近则迹真、地近则宜核”,意思是离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记述越是真实,离事情发生的地点越近,越容易核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7、详独略同,详记本校本单位独有的,简记本单位与外单位共有的。

本校的办学特色要详细记述,大家都有一是不必要记述,二是必须简述,主要是突出地方教育特点,体现地方性。

六、教育志有哪些体裁一般志书的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

述:即综述或概述、总述和分述。

是整部志书或分志、一章一节等的总概括,置于所概述容的前部,起总纲的作用,这一部分很重要,一定要认真总结和组织材料。

记:大事记或大事年表。

一般设在志书的前部,置概述之后,与概述互为经纬,一横一竖,起提纲挈领、勾勒重点、引领读者的作用。

如:曲阜教育志现在修编的提纲中:第一部分是:曲阜市学校分布图,接下来就是“序言”,然后是:概述、大事记,接下来才是第一章学前教育,第二章小学教育等等。

注:述(概述)与记(大事记)的关系:为一志之纲,互为经纬,述为横,记为纵。

述分大、小概述。

一书之前的叫总概述(大概述),篇、章、节下的叫分述(小概述)。

总概述必须有,分概述依情况而定。

如果事情比较单一,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则不必设概述,比如“办学方向理念”,各学校都很完整地反映了各自的容,互不牵扯,则没必要再组合起来概括记述。

如果事情比较复杂,每个章节之间既独立,又联系,不设概述,难以反映事物的整体,则应加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