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和湿热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寒湿和湿热的区别*二、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三、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1、寒湿和湿热的区别
湿热症状
临床表现:舌苔黄腻、肢体沉重,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在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在皮肉,则为湿疹
或疔疱;在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在肝胆,
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在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
门灼热、口渴。
寒湿症状
临床表现:舌苔发白,面色发青、发白、发黑、发暗,反复的
口腔溃疡,口嗅。
流出的汗是凉汗;经常腹痛、腹泻;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咳嗽时痰是稀白的,流清鼻涕;脸上长痘和斑,长湿疹、牛皮癣、白癫风,手、脚长年冰冷;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
腰酸背痛等症状。
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2、身体寒湿怎么调理
身体寒湿的话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来调理,如适当的多吃一
些红枣,红枣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人们身体里面的血液充足之后,是可以起到加快血液循环的,血液循环得到了通畅之后,人们
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暖和起来了,因此在每天的时候适当的多吃
一些红枣,可以起到调养寒湿的作用,红枣在蒸熟之后吃的话,对
于人们的身体吸收有着更大的帮助。
当然还要适当的多做些运动,适当的运动也是可以起到促进
血液循环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们身体的排汗,身体
里面的寒气随着汗液而排到了身体以外,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
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多种,只要是可以让身体出汗的一些运动,都是可以起到排除寒湿作用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泡脚的方式,泡脚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一种
调养试,对于足底的血管扩张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血液
循环,从而使身体里面的寒湿排到了体外,让身体变暖,泡脚的同
时配合足底按摩,效果会更好一些。
3、去寒湿按什么穴位
大椎穴
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
肠经)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
袭。
承山穴
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
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重的问题就要健脾。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是调脾健胃的第一穴。
丰隆穴
配合足三里穴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丰隆,象声,轰隆打雷。
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
口服每次6-12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功能:口服每次6—9克,每日3次。
孕妇慎用。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
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1、精神调养
湿热体质的人情绪长于阴虚者相近。
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
活泼,常心烦易怒。
截至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2、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
禁忌辛辣燥烈,大
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3、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特征,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
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居室环境宜通风情节,清爽舒服。
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制酒。
4、运动锻炼
湿热体质是以清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可以将力量联系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