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调查报告姓名学号学院科(本、专)级专业班题目成绩日期英语课惹谁了——从高考改革看当前英语教育的缺陷调查目的:了解同学们对英语教育的看法,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以及大家对英语教育的期待与希望。
时间:地点:对象和范围:方法:抽样调查与问卷调查形式全中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
这是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出的信息。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加在一起超过了一亿人,其中在校大学生有两千三百多万人,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学习外语的群体。
留学、考研、求职等决定一个人前途发展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英语做敲门砖。
然而这也是英语在所有学科中被骂的最多的原因:大家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对英语教学的期待自然很高,但实际教学效果又没有达到大家预期,于是英语惨遭炮轰。
最近全国各省份都发布了本省份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最引人瞩目,也是改革最大的便是英语。
比如北京从2016年起高考英语将由150分减为100分。
“砍英语”,不仅仅是北京一地的高考改革方向。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英语课惹了谁?我们的大学生们对英语教育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在2013年11月16日至2013年11月24日笔者以抽样调查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关于本校大学生对英语教学看法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计100份,涉及本校建工、外国语、文学等十几个学院09届到13届的63名女生和37名男生。
基于本调查问卷所统计的数据对本校大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看法、期待和希望进行以下讨论。
绝大数(87%)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是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英语,11%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学习英语,2%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是在初中开始学习英语。
23%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赞同全民学习英语,而53%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反对全民学习英语,24%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全民学习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同学对英语的感兴趣程度呢?17%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而26%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很反感英语,而57%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既不反感也不感兴趣。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身边喜爱英语的同龄人不多。
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参与问卷调查的女大学生对比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大学生更对英语感兴趣。
在学习英语的原因的问题上:65%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是为了升学、留学、考研……不得不学,2%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是为了结实更多的外国朋友,12%的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是跟风学习,21%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纯粹出于个人喜好而学习。
在英语对个人的帮助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几个问题中:4%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点实际作用,33%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有作用,56%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有用,7%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那么英语是否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帮助呢?2%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没有带来任何帮助,45%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除了通过考试,没有别的帮助,37%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有一些帮助,而16%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英语帮助很大,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我们同学们使用英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频率的问题上:13%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没有”44%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使用”24%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使用”19%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选择了“每天使用,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能都曾听过我们的英语教育被称为“哑巴英语”,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使用英语与周围人对话这一问题中:7%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几乎没有,42%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很少使用,25%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使用,26%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每天使用,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英语的六部分:视、听、说、读、写、译。
哪部分是同学们认为最难的部分呢?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3%选择了“视”,27%选择了“听”21%选择了“说”5%选择了“读”20%选择了“写”而24%选择了“译”。
说起英语电影,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许多举不完例子,说不完的话。
但在欣赏原版纯英语电影时同学们能理解多少呢?在这个问题上:3%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不理解,34%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能够理解一小部分45%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能够理解一大部分,18%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全部理解。
那么同学们对目前的英语教学的看法是怎么样的?6%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目前的英语教学完全不能满足预期,34%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目前的英语教学能满足预期的一小部分,44%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目前的英语教学能满足预期的大部分,16%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目前的英语教学完全能满足预期。
在对阐述对英语教育的期待和希望上:同学们普遍提到了英语教育应当注重实用,解决“哑巴英语”,不仅仅是注重语法,而应该更加注重实际交流等等问题。
这些年,英语教育最大的罪名就是“不实用”。
讽刺的是,“实用”一直是国内英语教材编写中最为推崇的指标。
在日常教学中只注重教给学生语法,而不注重实际的交流目的。
更可怕的是,本应自由表达,灵活运用的英语句子在写入教材,成为考试题目后,变成了很多学生唯一会用的表达方式。
的确,在当年的人教版课本中,Han Meimei和Li Lei不断重复的“How are you?”“Fine,Thanks,and you?”而实际在实用英语的国家中,这种说法偏正式,很少有人这么说。
相比之下,“Great”、“Well”、“Perfect”倒用得更多。
如果说“And you?”还属于可接受范围,教材中的“How do you do?”可算得上是“入土文物”了。
在国外这种说法基本已近“消声灭迹”。
在英语教学里学的短语、句子大多是英国正式场合中的说法,而并不适用于日常生活。
而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道德正确强迫症”也一直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体现。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委员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也表示,英语目前一语独大,如果不能从宏观上科学规划外语教育,对公共外语教育单一化倾向的蔓延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后果必将会是严重的。
反对英语热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原因各种各样,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如两位委员所言,中国已被英语引入一个危险的两难境地,已是关乎民族自强自立的问题。
法国是一个语言民族主义情绪很强的国家,法国人抵抗英语的影响,理由是捍卫法语的纯洁性。
但我们“叫停英语热”的语言民族主义,用的却是一种读书无用的理由——“英语无用”。
“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16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几个考试。
”你瞅瞅,英语万恶啊,浪费莘莘学子多少宝贵青春,而且真正出来工作就业,还很可能一辈子不需要和英语打交道。
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学英语吗?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全世界有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每天有超过世界人口1/3的人在用英语交谈,75%的电视节目以英语播出,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
英语的普及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外语,而成为一种实用的基本技能。
纵观全球,英语热绝非中国独有,这并非因为英语就象征什么民族的荣耀,而是英语以其简洁的发音与简单的语法在历史发展中,优胜劣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
国际交往愈来愈频繁,我们需要用一种你我共通的语言进行交流,学习英语目的便在于此。
学习、运用英语与中国文化自强并不矛盾。
广泛的英语学习非但没有“误国”,相反,帮助造就了更多的人才,开阔了整个科学研究的眼界,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水准。
拿所谓的“英语无用论”和“语言民族主义情绪”说事,显然失之偏颇。
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应着眼于如何学英语。
确实,目前国内学生学到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只注重英语做题,埋头做题,却忽视了口语交流,一旦遇到现实交流,还是近似于没有学习过英语一般。
这与我们只注重英语应试教育有关,中考英语、高考英语、四六级英语、职称英语……似乎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至于能否交流一概不管,面对老外就嘴唇直哆嗦。
这种形式的英语学习,不仅导致了本末倒置,而且连英语作为一种基本的实用技能都未能掌握。
因此,英语热才会如此受人诟病。
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当英语成了竞技的考试学问,英语学习的功能被无限夸大时,英语远远超出了语言工具的范畴,便背离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人才缺乏的现实。
作为全球化人才,除了要具备全球视野、全球化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具备全球化的沟通能力。
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难道真的没有必要学英语吗?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到的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其中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
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
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这便要求我们学好外语,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
对于外语的应试教育其中也提到“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解决当前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1968年出版的新中国第一套《英语》课本到我国目前超过一亿人学习英语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学习外语的群体。
尽管对英语的褒贬不一,即使我们的英语教育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英语教育确实是在一步一步地不断向前进步。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英语教育在国人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附关于大学生对英语教育看法的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