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第二次(尊敬的各位同学:这是一份关于你自己自信心的调查问卷。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这一实验课题的开展,不知道你得自信心的培养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所以又一次进行调查。
调查题目如下:1、你在课堂上自信心如何?A、有自信B、有时自信C、缺乏自信2、你是否经常举手发言?A、经常B、不经常C、害怕3、你发言时的自信心如何?A、相信能答好B、担心答错C、总是没把握4、你发言时声音是否洪亮?、声音很轻、洪亮B、一般 CA5、你是否尝试回答难题?A、非常愿意B、有时尝试C、从来不敢6、你是否敢于提出质颖疑? C、课后提出A、敢于提出 B、不敢提出7.正规考试,是不是容易使你紧张。
A、不紧张B、有时紧张C、紧张8、有客人到访时,你是否敢于主动接待?、不敢、熟人敢 C A、敢于 B9、如果让你担任某项活动的组织者,你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务?A、有信心B、有时有信心C、没有信心10、在公共场所,你是否表现的很自信?A、自信B、有一点自信C、没有自信小学生课堂自信心问卷调查及对策第二小学计宏(2008.3)培养学生自信的策略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课堂上的有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和途径。
事实证明,一堂好课往往是老师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自信遨游的一节课,也是师生自信心风采得到充分展现的一节课。
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实践,经过了一段时间“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图景”的誓言,我又一次就“学生对课堂自信心的认识”、“学生课堂自信心的体现”、“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因素”等问题,精心设计了《小学生课堂自信心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提出“共建自信于课堂”的相应对策,为“打造自信课堂”提供参考依据,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基础:一、对课堂上自信心重要性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你认为在课堂上,自信心是否重要?”,认为“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课堂上自信心的重要性。
100学生占二、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心的状况问卷调查试图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几个主要学习表现形式来分析学生自信心状况。
在课堂上,自信心比较强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主体意识比较强,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敢于尝试回答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等等,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反之。
从调查中了解到:在问卷中提示的问所占比%所占比%所占比%缺乏自有自有时自在课堂上自信心如10.2529.8658.89害怕发不经经你是否经常举手发10.7460.9429.32相信能答总是没把担心答错发言时的自信心如何10.33 21.85 73.82从统计结果看出,在课堂上“有自信”、“经常举手发言”,发言时“相信能答好”、发言时“声音洪亮”、“非常愿意尝试”回答难题、“敢于提出质疑”的学生比例较实验之前有所提高,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还不够充分,但是与实验之前相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结果让我们感到在课堂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非常有必要。
三、影响学生课堂自信心的因素影响学生课堂自信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的行为、同伴的行为等。
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包括消极的影响如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1.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从调查中发现,69.77%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影响学生“举手发言的主“回答问题的声音”、而“阅读的激情”、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动性”等课堂行为体现着学生的自信程度。
77.12%的学生认为“举手发言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自信程度,63.84%的学生认为“回答问题的声音”体现学生的自信程度,42.37%的学生认为“阅读的激情”体现学生的自信程度。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自信心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课堂行为,把学生看作主体。
2.来自老师的因素有些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这就为我们调整教师的课堂行为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和突破口。
对于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师课堂行为,我们要通过“选择性强化和选择性淡化”的方法,使教师课堂行为得以优化。
3.来自同学的因素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行为也对学生自信心产生微妙的影响,尤其是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53.95%的学生认为“同学的看法”影响着自己在课堂上的自信。
“你认为同学的哪些课堂行为会挫伤你的自信?”81.64%的学生认为是“嘲笑你的发言”,53.95%的学生认为是“不信任的目光”,25.14%的学生认为是“总是抢在你之前发言”。
从这些情况分析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应该着眼于班级的整体氛围,让自信与鼓励自信成为大家的共同习惯和风气。
四、培养学生课堂自信心的相应对策1.巧设“自信表扬单”,张扬学生自信亮点。
从“优点卡”到“进步卡”,从“进步卡”到“表扬单”,这些具有我校自信教育特色的活动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2.重视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事实证明,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真正的学懂,是提高学生课堂自信心的根本途径。
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技巧的同时,要适当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自信。
3.通过“选择性强化和选择性淡化”的方法,优化教师课堂行为。
对于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师课堂行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而对于那些产生消极影响的教师课堂行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和淡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选择性淡化”的方法,使教师课堂行为得以优化。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积极期待、鼓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太正确或错误时,应该使用“发展性评价”语言注意把握评价的分寸,不求全责备,通过“新型的课堂评价”方式,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时时提.醒学生发言时要有激情,声音要洪亮,相信自己能答好,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要勇于尝试回答一些难度大的问题。
在鼓励方面,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忽视了一部分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踊跃发言,而有一部分学生则非常胆怯。
如果老师对那些胆怯的学生经常不提问题,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逐步重塑自信心。
5.着力培育自信群体心理,营造相互鼓励氛围。
也就是要求学生不要对那些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同学报以不信任的目光,更不应该对他们进行嘲笑。
让不够自信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中得到信心和力量。
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总是反应迅速、很快举手发言的学生,一方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一些更难的问题让他们来解答。
6.把自信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
为了促进自信教育真正向课堂教学拓展,各学科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实现这个特殊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时时处处感觉到课堂自信心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途径》阶段计划(2008.3-2008.7)如果我们缺乏自信心,则容易被环境所左右,而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
自信心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
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进而获得学习、事业、生活上的成功。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失败。
如果缺乏自信,他们就有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基础作用。
有人说,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
在许多伟人及成功人士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这种自信心使他们百折不挠,最终获得成功。
所谓自信心,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接下来的实验当中,我计划继续这样做:一、巩固自信心策略——正确评价学生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忽视了一部分学生。
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踊跃发言,而有一部分学生则非常胆怯。
如果老师对那些胆怯的学生经常不提问题,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逐步重塑自信心。
2.重视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事实证明,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真正的学懂,是提高学生课堂自信心的根本途径。
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技巧的同时,要适当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自信。
1.把自信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
为了促进自信教育真正向课堂教学拓展,各学科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实现这个特殊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时时处处感觉到课堂自信心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3.通过“选择性强化和选择性淡化”的方法,优化教师课堂行为。
对于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师课堂行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而对于那些产生消极影响的教师课堂行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和淡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选择性淡化”的方法,使教师课堂行为得以优化。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积极期待、鼓励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当学生回答问题应该使用“发展性评价”语言注意把握评价的分不太正确或错误时,寸,不求全责备,通过“新型的课堂评价”方式,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时时提醒学生发言时要有激情,声音要洪亮,相信自己能答好,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要勇于尝试回答一些难度大的问题。
在鼓励方面,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
5.着力培育自信群体心理,营造相互鼓励氛围。
也就是要求学生不要对那些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同学报以不信任的目光,更不应该对他们进行嘲笑。
让不够自信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中得到信心和力量。
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总是反应迅速、很快举手发言的学生,一方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一些更难的问题让他们来解答。
二、继续在课堂中使用“赏识”教育教育应当培养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
自信属于人的一种自我概念,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十岁左右。
此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
用赏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一种“赏识”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的教育。
“学困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这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锤炼自信心策略——适当使用“挫折教育”挫折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素材。
每当克服一个挫折,孩子就会成熟一点,完善一点。